为什么没人敢盗雍正的墓?

2023-01-11 22:25:30 388 0
奇闻观察室

为什么没人敢盗雍正的墓?专家:不敢盗就不是皇帝!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雍正的墓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如果贸然挖掘的话,很有可能会破坏这些文物,所以以说他不敢挖。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死后肯定会被盗墓贼惦记,所以说他也不敢动他的墓。不过他的儿子乾隆就不一样了,乾隆是一个非常喜欢欢挖坟的皇帝,他曾经为了挖秦始皇的墓,花了三年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挖到。

一、雍正墓地被盗过吗?

雍正泰陵没有被盗,但其他很多清朝皇陵被盗过。

为什么没人敢盗雍正的墓?

清朝皇帝的陵墓,除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诸皇陵及后妃墓皆被盗,许多珍贵文物下落不明。

1980年4月8日,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头头们亲临现场指挥。大批媒体云集泰陵。上午9点,发掘开始,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1980年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到2019年雍正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保存了284年完好如初的泰陵地下宫殿里。

二、雍正皇帝为何有“无头下葬”之说?民间传说的吕四娘是真人吗?

优质答案1:

民间一直流传着雍正帝是被刺杀而死的传说,而且还是被直接斩首,其尸体就是一个无头尸。后期为了照顾雍正尸体的完整性,由能工巧匠利用珍贵材料,按照雍正帝相貌一比一制作出一个假头颅,这样才勉强让雍正帝完整下葬。由于雍正帝的陵墓保存完好,未发现有盗墓贼光顾过的迹象,所以他的陵墓至今没有被发掘。因为咱们国家规定未被盗的古代陵墓,不能主动去发掘,只有发现被盗时,才能开展保护性发掘。雍正的墓没有被打开过,自然就无法知道雍正尸体的情况,所以斩首传说还无法通过这条途径去证实。

突然暴毙让人浮想联翩

史料上记载雍正帝公元1735年8月21日还在处理公务,可能这一天雍正刚出现身体不适的小病状,奇怪的是8月23日就突然死了。以那时候人们的认知观,猝死等突然性的暴毙而亡,还无法以科学的解释被大众接受,大部分人都是久病不治后而死,好像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理的死法。所以雍正帝的突然离世,让很多思想活跃的人脑洞大开,在雍正死因的众多猜测中,其中就有一条吕四娘刺杀斩首雍正颇为精彩。无情打压为惨死埋伏笔咱们都知道清朝是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特殊时期,在这种超常规的历史环境下,大量不同的声音产生,随之而来的就是清廷强力镇压,“文字狱”在清统治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吕留良是明朝末年的文学大儒,清朝铁蹄入关统一天下后,吕留良不屑与满清为伍,所以就闭门不出,偶尔还用手中的笔杆子抨击清王朝。后来吕留良的部分作品纳入雍正的视线,雍正看到这些抨击大清王朝的文字大怒,雍正可能感觉你吕留良能写,我雍正的文化水平也不差,就在自己的《大义觉迷录》中痛骂吕留良。最后雍正骂完还不解气,可那时候吕留良已经不再人世,雍正就把吕留良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并砍下他的头颅挂在城门示众,这就是残酷的戮尸。

漏网之鱼伺机报仇雪恨

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后人,在此说明下吕四娘和吕留良的关系,根据目前的资料吕四娘可能是吕留良的孙女或女儿,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孙女。清朝在对待吕留良这类人时,一般都是采取斩草除根株连的手法,这样吕家全灭就不会有后患,当时尚年幼的吕四娘因在外地未归成了漏网之鱼。雍正如此对待吕留良,甚至将吕家诛杀殆尽,吕四娘作为吕家后人自然无法释怀,所以她就开始谋划刺杀雍正报仇。对吕四娘的记载多有侠女的色彩,话说她为了生计进入深山尼姑庵中,成长过程中偶遇一武侠高人,这就有点小说的感觉了。后来这位师傅教授吕四娘武艺,吕四娘学有所成时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但多年深仇大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一天吕四娘收拾好行囊进京报仇,可皇宫的守备是何等森严,吕四娘虽有高超武艺在身,也无法靠近皇宫半步,所以短时间内吕四娘只能在皇宫周围等待时机。

看准时机大仇终于得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吕四娘终于等到了机会,由于雍正少年时有过中暑经历,所以每到炎热的夏天,雍正都要去圆明园避暑。虽然皇帝居住的圆明园守卫同样森严,但相比皇宫大内要松懈的多,吕四娘就及时摸清了这个弱点。在吕四娘多次探查之后,一天夜里她潜入到圆明园内,正巧遇到雍正翻牌选侍寝妃子,在太监们去请被选中妃子的路上,吕四娘设计打的太监短暂晕厥。之后吕四娘将那个妃子成功制住,自己换上妃子的衣服,再钻进抬妃子的大被子里,待偷梁换柱全部完成时,太监也苏醒了过来。吕四娘就这样被太监当成雍正的妃子抬走,吕四娘被抬到雍正的寝宫后,她凭借自己高超的武技,手起刀落快刀斩乱麻将雍正头颅砍下。

打造金头弥补身体缺陷

雍正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吕四娘斩首,她将这一切做完之后,又拿起雍正的头颅潜出城外,自此吕四娘大仇得报。第二天太监们看到雍正迟迟不起床,便安排人前去查探情况,可谁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皇帝的无头尸体。雍正惨死的真相肯定不能公开,经过暗地调查后也没有结果,只好用因病而死敷衍了事,皇帝总不能无头下葬,所以就安排能工巧匠按照雍正生前模样,打造了一个非常逼真的金头,这样雍正的尸体才能正式下葬。至此吕四娘的故事算是讲完了,为什么用“故事”二字呢?因为吕四娘多流传于民间传说,也可能是有心之人凭空捏造出来,所以可信度就不太高了。

优质答案2:

如果我能穿越,我一定向步步惊心剧情一样,去康熙末年看看,看看几位皇子是怎么夺位?看看雍正皇帝是怎么管理天下?以及怎么离奇身亡的?

如题所说,我是不相信吕四娘刺死雍正,无非是野史自说自话,或者是8.9.10三位皇子的家人及家奴造谣而已,他们是最盼望雍正这样死法的。

现在社会你去趟县政府或市政府都难,何况是去封建社会的皇宫,而且是刺杀皇上,基本没可能。

雍正在位13年,话题很多,故事也很多,现在电影电视剧都爱这样题材。

雍正在对整个大清贡献值绝对靠前的,康熙晚年国库银两匮乏,雍正用了13年时间把国库翻了10几倍,摊丁入亩等政策非常成功,整理内务打击腐败,不然乾隆有这么舒坦,动不动就下江南?

三、乾隆为什么命人平了雍正宠臣田文镜的坟墓?

优质答案1:

田文镜是大清文职官员,经历康熙和雍正两个时期,早年在康熙年间为官,职位平平,并没有太大建树,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常年在基层担当文职官职,应该说早期田文镜在基层工作的历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以后升迁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的继位,田文镜迎来来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由于君臣二人性格相投,为官作风强势的田文镜受到雍正皇帝的欣赏,况且田文镜自身又是能力非凡之人,因此在雍正执政时期,田文镜仕途之路非常顺畅,除了曾经的封疆大吏之外,还被雍正皇帝授予太子太保(负责太子安全一职,有职无权,但荣誉极高)的无尚荣耀之职。

康熙晚年的时候,由于年老性情等原因逐渐对朝政的管理出现松懈之势,难免在国家发展的方向上出现停滞或产生诸多政治弊端。而年富力强的雍正皇帝上位之初,迫切需要恢复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及整顿朝中出现的各种落后政策和各方面出现的许多诟病。治理国家需要有人来落实,因此田文镜,李卫,鄂尔泰这些人就成了雍正改革和治理国家最好的帮手。

由于田文镜在康熙年间一直从事基层工作,因此在后来帮助雍正皇帝整治吏治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田文镜以铁腕著称,不折不扣执行雍正的改革方针。对贪污腐败官员毫不留情。

尽管田文镜自身确实是一名非常廉洁的官员,但为了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有时候也出现急功近利的表现。比如他掌管的河南大省在出现水灾以后,皇帝准备酌情减免百姓的税赋,但是田文镜瞒报灾情,依然按照平时标准摊派百姓税赋,致使大灾之后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田文镜上交国家税赋却是丝毫不减。后来曾经有大臣上书皇帝弹劾田文镜,不过由于雍正比较赏识田文镜,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后来田文镜去世,又被允许葬在皇帝陵寝旁边的殊荣。

我们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乾隆皇帝是一位比较仁厚的皇帝,主张以理服人。较他父亲雍正的铁腕酷吏手段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乾隆在后来的很多方面都抛弃了他父亲一贯的做法。而田文镜在雍正时期很多做法,乾隆皇帝也是非常了解的,田文镜很多急功近利的酷吏作风,乾隆皇帝非常反对。

至于说乾隆皇帝后来命人平了田文镜的坟墓一事,后人有多种说法,相当一部分说法是乾隆去祭扫父亲陵墓的时候,田文镜的坟墓阻碍了乾隆皇帝的御道,乾隆皇帝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然后下人们就把田文镜的坟墓给平了。如果说乾隆皇帝只是随口说的,那为什么发现之后不追究下面的责任呢,最起码也应该把田文镜的坟墓整修好。可是,自此之后,乾隆皇帝就不闻不问了。这足以说明乾隆皇帝对田文镜的不认可。

优质答案2:

历史上乾隆确实很不喜欢田文镜,而田文镜的坟墓被乾隆所平也算是一个误会,具体且慢慢说来。

先说说田文镜这个人

历史上的田文镜其实人生挺传奇的,他比雍正皇帝大了十六七岁,他出生于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

田文镜早在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1684年二十二岁的时候以监生身份出任了县丞,后来田文镜逐步升为知县、知州等官职,可以说他是从底层官职一步一步升上去的,但是在康熙一朝,田文镜始终没得到重用,康熙四十五年即公元1706年田文镜才有机会从知州调到中央出任吏部员外郎。

不管是知州也好还是吏部员外郎也好,都只是五品官职,这在清代来说只相当于中层干部,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田文镜从地方知州出任吏部员外郎算是从地方进入中央了,而田文镜也正是在这时期与雍正结识,从而获得雍正赏识。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即公元1717年,田文镜终于在五品官上升了一级,成为了内阁侍读学士,这算是从四品官职,虽然级别升的很慢,这也算是在中央站稳脚了。

到康熙去世时,田文镜已经61岁,可以说61岁之前田文镜基本都是在地方从政,或者出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说他是无名小卒也毫不为过,如果田文镜要在61岁前去世了,他都不可能青史留名。

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在雍正即位之初,雍正没有可用之才,这时候雍正开始启用之前就比较赏识,且有着丰富地方从政经验年事已高的田文镜。

田文镜可以说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厚积薄发,雍正继位后,山西发生了自然灾害,年羹尧作为当地驻军将领先向雍正报告了此事,请求朝廷救援。

而雍正询问山西巡抚德音时,德音却故意隐瞒山西灾情,企图蒙混雍正,正好当时田文镜奉刚即位的雍正之命去华山祭天,雍正于是就召见田文镜询问山西灾情,田文镜没有替德音隐瞒,据实奏报了灾情,于是雍正震怒,责怪了德音,然后派田文镜出任山西布政使。

布政使相当于现代的常务副省长,在当时清朝官制下,一省之内除了巡抚之外,就属布政使官阶最高,而且以品级论,布政使和巡抚是同级别,都属于从二品官,但是一般巡抚都会在中央兼职,所以清代巡抚大多是正二品官,还是比布政使略高一级。

不过布政使这个官在清代已经算是地方高官了,而田文镜有着非常丰富的地方的从政经验,所以他出任布政使后很快理清了山西公务,同时清楚利弊,救济灾民,使得当时山西吏治焕然一新。

雍正由此看到了田文镜的政治才能,于是不久就调任田文镜出任了河南巡抚。

田文镜出任河南巡抚后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

田文镜在出任河南巡抚时已经62岁,在古代这年龄已经不小了,很多人也都差不多该到退休年纪了,而田文镜在这个年纪时却是刚刚开始起步,开始得到重用,开始大展平生抱负。

在河南巡抚任上田文镜坚决推行雍正所制定的新政,雍正新政是雍正继位后,针对康熙晚年清政府吏治腐败和社会风气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

因为雍正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触犯到了贵族地主阶级利益,所以很多地方官不愿意在地方推行雍正的新政,这时候河南巡抚田文镜和浙江巡抚李卫站了出来,他们俩坚决在所辖省内推行雍正新政,这才使得雍正新政在地方得以推行。

而田文镜和李卫也被当时雍正皇帝所倚重,甚至被雍正称为左膀右臂。

后来李卫升任浙江总督兼刑部尚书,田文镜则升任了鲁豫总督兼兵部尚书,在这要说一下,李卫的浙江总督是清代已有的官职,也叫闽浙总督,而田文镜的鲁豫总督则是雍正专门为田文镜所设立。

雍正非常倚重田文镜,特意命他总督河南与山东两省,故此为他特设了鲁豫总督,田文镜去世后,这一职位就被裁撤,可见雍正对田文镜的喜爱和器重。

鲁豫总督田文镜、闽浙总督李卫外加云贵总督鄂尔泰,这三人都是雍正时期最为重要的封疆大吏,也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都堪称雍正的左膀右臂,可以说雍正新政如果没有他们三人在所辖省份坚决推行,那么雍正继位以后会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所以雍正对他们三人器重有加。

一朝天子一朝臣

雍正非常喜爱田文镜,上面说过田文镜年龄比雍正大不少,所以田文镜死在了雍正的前面,田文镜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3年去世,享年72岁。

雍正对于田文镜去世很是悲伤惋惜,为了表达他对田文镜的喜爱,他特意命人将田文镜的坟墓葬在了自己的清泰陵附近,想让田文镜在将来九泉之下陪伴自己。

雍正之所以喜爱器重田文镜,首先,田文镜是他的铁杆支持者,坚决推行雍正新政;

其二就是田文镜是出了名的清官廉吏,他不贪钱,而且还不让子女借助他的官位沾光,可以说是清正无私;

其三就是田文镜在政治上非常中立,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不结党不营私,雍正认为他是孤臣是能臣,所以田文镜是雍正树立的吏治典范。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说的确实没错,雍正虽然十分喜爱田文镜,但是他儿子乾隆却并不喜爱田文镜了。

乾隆曾经评价过雍正时期三大总督,他认为田文镜不如李卫,而李卫则又不如鄂尔泰,从这可以看出乾隆对田文镜即是不屑也是不喜欢。

而且乾隆继位后第一个公开点名批评的雍正时期旧臣就是田文镜,乾隆认为田文镜为官过于苛刻,虽是清官,却也是酷吏,他坚决推行雍正新政,不顾实际民生,致使河南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乾隆认为田文镜不过是一名酷吏而已。

其实乾隆说的也确实如此,田文镜虽是清官但有的时候急功近利,不顾百姓民生,同时期的李卫虽然没有田文镜这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李卫为官也是十分清正,而且不畏权贵,最关键的是李卫比田文镜更能体谅百姓的民生,所以在雍正时期李卫的官声口碑都比田文镜好得多。

乾隆推平田文镜的坟墓其实算是意外

虽然乾隆对田文镜不喜欢,也很是不屑,但是他还不至于公开要把田文镜的坟推平,这样也太不显君王大度了。

乾隆平了田文镜的坟其实算是一场意外,因为田文镜的坟在清泰陵附近,乾隆每次去祭拜清泰陵时,总感觉有一种还要向他十分不喜爱的田文镜祭拜的感觉,所以乾隆每次给雍正扫墓,都十分厌恶田文镜墓。

后来有一次乾隆又去祭拜雍正,在回去的路上恰好遇到田文镜墓长出的树木妨碍了御道通行,乾隆知道后,只说了一句“拉倒吧”,其实这是算了的意思,结果清泰陵守陵的大臣们向来都知道乾隆厌恶田文镜,所以他们就以为乾隆是要把田文镜墓拉倒。

于是田文镜墓就这么被清泰陵守陵士兵给拉倒了,剩下两座雍正皇帝题写的诔文碑。后来乾隆发现田文镜墓被平了,就问守陵大臣怎么回事,他们就按照以为乾隆的意思给推平了回复,乾隆听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却也并没有责怪守陵大臣。

这看似是因为守陵大臣会错了意,导致了田文镜墓被误伤。实则不然,看似无意却是有意。因为乾隆厌恶田文镜在当时已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事,守陵的大臣这么想也无可厚非。

而乾隆事后并未责罚守陵大臣,也可以看出乾隆内心里也是将错就错,想把田文镜墓给推平了。虽然乾隆没有特意下令将田文镜坟墓平了,但是这也多少有点清算的意味。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和点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8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