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在现在的什么地方?汉代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2023-01-11 23:09:30 279 0
奇闻异事录

匈奴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草原上,经常和汉朝作战,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而且战斗力也很强。但是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实力远远超过匈奴,因此匈奴一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直到汉武帝时期,他派兵攻打匈奴,才彻底打败了匈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武武帝要这么做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是皇帝吗?其实不然,这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要借此机会,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一、匈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匈奴: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蒙古国,新疆自治区。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

匈奴在现在的什么地方?汉代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契丹:从河北省到现在东北全境。辽朝国号“契丹”,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

二、历史上的匈奴人到底是现在什么地方的人?他们过得怎么样?

优质答案1:

匈奴是生活在古代蒙古高原游牧的民族,周围东有大兴安岭,南边是阴山、贺兰山,西边是阿尔泰山,由此形成的天然屏障。确切地说,这块区域是在蒙古高原中,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大盆地。强盛的时候,匈奴“东破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

关于匈奴的历史记载,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且较为系统的,应该是《史记 匈奴列传》。其中又以公元前3世纪至汉武帝时期这段匈奴史最为清晰明了,司马迁搞清楚了这期间每个单于的名号,以及在位时间以及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

结合《史记》中其他传记的推断,匈奴的强盛大致开始于头曼单于。“头曼”是万的意思,可能这一时期在他的统治之下,人口大为增加,所以头曼单于是万人首领之意。在他的统治下逐渐统一了蒙古高原,而另外一边秦、赵、燕兼并了义渠、林胡、东胡、楼烦之后。

于是,匈奴也开始了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对峙与战争。中原政权在对匈奴用兵比较建树的,一个是赵国的李牧,其对付匈奴的办法是不轻易出战,不战而已,战则必胜;另一个是秦国的蒙恬,其不仅修筑长城,扎进篱笆,而且向北驱逐匈奴,打得头曼单于向北迁徙,10余年不敢“南下牧马”。头曼单于在位大约40年,死于公元前209年,与秦始皇的死亡时间相差一年。至于原因嘛,又是一起祸起萧墙,没处理好接班人的悲剧。

当时,头曼单于先立了冒顿为太子,之后因喜欢另外一位阏氏(妻子)所生的少子。于是,将冒顿打发到月氏做人质不久,发动了对月氏的战争。显然此举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达到废长立幼的目的。不曾想冒顿机警,偷了匹好马,逃回了匈奴。头曼有点失落于计划泡汤的同时,又欣喜地看到冒顿的勇敢,不仅放弃了废立的念头,还将一万骑兵交由冒顿统领。

但经过这件事,在冒顿的心中也埋下了怨恨,在一次狩猎过程中,冒顿“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不仅杀了自己父亲后母以及弟弟,还将不服的大臣,一网打尽,自立为冒顿单于。有学者说“冒顿”是勇猛之义,从这起政变看,是人如其名。

时移世易,中原改朝换代,到了西汉,匈奴那边冒顿弑父杀母,自立为单于,卷土重来,在白登围住了汉高祖刘邦。不是陈平施了有失体面的计策,解了白登之围,刘邦就危险了,后面西汉怎么发展,还不好说。可见,匈奴这时的势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冒顿学习了汉人的计策,利用汉朝的降将侵扰西汉边境,如果是西汉这边是“以夷制夷”,那么冒顿这招就是“以汉制汉”。

这种对峙的局面直到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逝世为止。继位的是老上单于,名稽粥,由此奠定了匈奴与西汉和亲的政策。这种相持阶段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到了老上单于孙子伊稚斜单于统治期间,尤其是在位的最后8年,匈奴遭受到了西汉猛烈的打击,损失惨重,直到汉武帝逝世,也没能恢复往日的实力,匈奴由此开始走向了衰落。

此后,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匈奴曾经发生过两次分裂。第一次时间持续了20年,而第二次匈奴分裂成,呼韩邪单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单于的北匈奴。南匈奴向汉朝称臣,而北匈奴虽一度有所复兴,但最终被汉朝打败,向西北迁徙可能杀死了粟特王,占领了该国的一部分;也有可能入侵欧洲,成为了欧洲匈奴人的祖先。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

优质答案2:

大家好,本人是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博士,长期和研究中国民族史和古代史。

首先摆明我的观点:虽然匈奴人作为一个民族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中有大量的匈奴后裔。我自己读研究生时候的一位同学就是匈奴休屠王子的直系后裔。

先给大家上一张同学的照片,此君身材壮硕,确实遗传了匈奴基因。

研究生毕业时的照片,左边的是匈奴后裔同学,右边是我们院长

那么接下来我就以我这位同学的家族史来为大家讲述一下匈奴各部后裔的传奇故事。

1.南匈奴人

我同学的直系祖先是匈奴休屠王子、汉朝权臣金日磾。匈奴休屠王这支部落属于南匈奴人,他们是最早融入中原的匈奴部族。

外蒙古诺因乌拉匈奴贵族墓出土的刺绣品上的匈奴人形象

西汉时期匈奴休屠和浑邪两部游牧于青海和甘肃一带的祁连山地区,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重创了这里的匈奴人。由于被汉军所击败,匈奴单于十分恼怒,想拿祁连山地区的匈奴人问罪。

消息被浑邪王得知后,他想与其被匈奴单于杀掉,还不如投降汉朝,这样还可以保命。于是他说服了休屠王,两部一起投靠汉朝。哪知道休屠王中途反悔了,于是浑邪王便杀了休屠王,率众四万余人归附汉朝,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后来这些南匈奴人皆融入了汉族。

接下来我同学的祖先金日磾就闪亮登场了,他可是历史上逆袭成功的典型例子。父亲休屠王被杀,失去靠山的金日磾沦落为在黄门署饲养马匹的小马倌儿,可谓落魄到了极点。

影视剧中的金日磾

不过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就来了,在一次宫中宴游之时,他被令参与阅马仪式,向皇帝展示黄门署所养的马匹。这位体形魁伟、容貌威严的少年立刻就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皇帝立刻询问少年的情况,当得知金日磾为休屠王之子后,就拜他为马监。之后金日磾的人生就开启了开挂模式,一路高升,陆续担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要职。最后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去世后被赐予侯爵封号。

随后金日磾家族在朝中权倾一时,王莽建立新朝后也与金家结了姻亲。但是不久后刘秀推翻了王莽家族统治,建立了东汉,恢复了刘氏的统治。匈奴金家担心被迫害,于是举家迁徙到远离朝廷的山东文登丛家砚,甚至有部分还改金姓为丛姓,并一直繁衍到今天。

所以我的那位同学就姓丛,祖籍山东文登,从小就被教导自己是匈奴后裔。他们家族里面有一条戒律就是不能够和祖籍文登的金姓人通婚,因为丛氏和金氏都是金日磾的后裔,同族不婚。该同学身材高大魁梧,确实继承了祖先金日磾的基因。

南匈奴融入中原的部族除了金日磾所属的休屠部和浑邪部,还有娶了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所属部族。

呼韩邪与其兄郅支单于为了争夺统治权争而发生了激烈斗争,最后失败而率部南下依附汉朝,最终在汉的支持下,击败郅支单于。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呼韩邪单于投靠汉朝时有相当部分匈奴人留在了中原,并最终融入了汉族。

之后到东汉时期,匈奴内部又因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动乱,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的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归附汉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这些匈奴部众后来被编入郡县户籍,与汉人一样同为编户齐民,而最终融入汉族之中。

此时,南匈奴中的王族因为自己祖上娶了汉朝公主,所以取用了汉朝的国姓,开始姓刘。例如,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开国皇帝刘渊。

2.北匈奴人

在漠北匈奴帝国破灭之后,取代匈奴人取得草原霸主地位的是鲜卑。公元155年鲜卑首领檀石槐占尽原匈奴帝国故地,那些没有南下中原的匈奴人被鲜卑所统治,他们又开始称呼自己为鲜卑人。据史书记载融入鲜卑的匈奴人有五六十万之多。

鲜卑建立北魏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量鲜卑人入主中原,在这一时期为众人所熟知的独孤氏、宇文氏、沮渠氏其实都是源自融入鲜卑的匈奴部落。

例如,而出自宇文氏的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权。而独孤氏的代表则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有“最牛老丈人”之称的独孤信,他的长女是北周的明敬皇后、四女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源的母亲、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妻子文献皇后。

电视剧《独孤皇后》的女主角隋炀帝之妻独孤伽罗其实是匈奴后裔

我们知道在北魏时期魏孝文帝就在力推汉化政策,隋唐建立后鲜卑族最终完全与汉族融合,而鲜卑中那些源自匈奴的部族自然也都融入了汉族。

3.西迁匈奴人

匈奴帝国灭亡后除了南下中原的南匈奴和留在漠北的北匈奴,还有一支西迁的部族。这就是在与王昭君的老公呼韩邪单于进行权利争夺战中失败了的郅支单于。

兵败后的郅支单于不得不举族西迁,到达西域后他还曾击败乌孙,强迫大宛等国进贡,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但是却好景不长。

汉朝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深虑郅支单于势力危及西汉对西域的控制,于建昭三年发动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以及各属国兵马,出击郅支单于,最后将其斩杀。之后西部匈奴四散而逃,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当中。

后来在几百年之后南北朝时期所编撰的《北史》中才再次出现了匈奴的相关描述:

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这则史料告诉我们西迁的匈奴人攻占了西域的粟特国,而这个粟特国就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另外南北朝时期的《魏书》还告诉我们匈奴人在中亚地区还建立了一个叫做悦般国的国家。

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

在西方的史料中大概在同一时期,一群叫做匈人的游牧民族来到了欧洲,他们在领袖阿提拉的带领下发动了多次战争,最后逼迫日耳曼人西迁,而这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攻入欧洲的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人。但是有诸多证据可以证明中国的匈奴人和欧洲的匈人不是同一批人。

论据1:根据《北史》和《魏书》的记载在公元5世纪西迁匈奴部落的活动领域为今天的中亚,而西方文献中记载的匈人则是活跃于东欧一带,在地理位置上对不上号。

论据2:中国古人记载的匈奴人和西方的匈人在人种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古典作品中,匈人鼻梁扁平、眼睛细长、胡须稀少、身材矮小,东罗马帝国的史家普利斯库斯作为使团成员,到匈人的王廷亲眼见过阿提拉的尊荣,据其描述阿提拉的身材很是短小。

而在中国的史料中匈奴人则是以高大著称,比如《晋书》记载前赵开国君主匈奴人刘渊“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其子刘和也是“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根据史书记载我那同学的祖先匈奴王子金日磾同样是相貌俊美、身材高大。而目前对古代匈奴贵族墓葬的研究结果显示,匈奴人具有黄白混血的特征。所以入侵欧洲的匈人和中国的匈奴人在外貌上差异较大。

外蒙古诺因乌拉匈奴贵族墓出土的人像刺绣,有浓密的头发向后梳,前额宽广,眼睛大而目光锐利,上唇有胡须,眼珠为黑色但瞳孔用蓝色线绣成,可见匈奴人确实有黄白混血特征,颜值颇高

论据3:匈奴人掌握着当时非常先进的科技能力,而比匈奴人晚出现几百年的匈人则是一帮非常原始和低下的蛮族。早在公元前3世纪匈奴所用的主要工具就已经是铁器而非青铜器或者骨器了,这点比中原地区还要先进。匈人呢?马赛里努斯的《历史》中记载匈人根本就没有掌握冶金技术,所以他们的箭簇只能用骨头磨出来的。

匈奴人拥有高超的城市建造技术,史书中所记载的匈奴城市有龙城、赵信城、颓当城、范夫人城和郅支城等,而考古工作者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十余座匈奴人所建造的城市遗址。而在西方的历史书籍中是这样描述匈人的:“他们从来不盖房子,而且避之如同我们躲避坟墓。在匈人之中,你甚至找不到一间哪怕是芦苇编成的陋室。”

论据4:匈奴人和匈人的习俗差异极大,前者拥有非常高的文明程度,而后者则完全是处于蛮荒状态。

看看西迁中亚的匈奴人所建立的悦般国是什么文明程度:

《北史》曰: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馀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其风俗言语与高昌同,而其人清洁於胡俗。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

当年悦般国国王曾经出使柔然,当看到柔然人不洗衣服不洗手,吃完饭直接用舌头舔把碗干净后,高度文明的匈奴人极为鄙视,大骂柔然是“狗国”。

再来看看同时期匈人的情况:

马赛里努斯的《历史》这样描述匈人:他们没有固定村落,不举炉火,不识法度,其生活方式如同流放犯人,与定居民族迥异。他们不懂换洗,直到衣服被磨损撕扯成布条,才会将它们脱下。不过,他们的生活需求极低,他们不需要火,也无需可口的食物,他们食用野草根和半生不熟的肉类,至于是何种牲畜肉,他们从不计较。

基于以上论据,目前很多人认为匈奴人和匈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西迁中亚的匈奴人之后应该就与当地的民族完全融合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居民身上可能有匈奴人的血统。

4.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真正的匈奴后裔

综上所述,南匈奴和北匈奴人基本都融入汉族,而迁徙西域的匈奴人的血统则被今天的部分中亚国家人民所继承。

但是,这些中亚民族对自己的匈奴血统并没有完备的记载,所以今天很难找到真正的匈奴后裔。

而我大天朝不仅有史书的详细记载,而且还保留有姓氏和家谱,因此可以准确找到匈奴人的正统后裔,而且大部分是王室和贵族直系后裔。

现在中国人中保留的匈奴姓氏大概有30多个,主要是:

  刘氏,匈奴王族改姓而来,单于嫡传家系;

  金氏和丛氏,金日蝉后裔,系匈奴休屠王后代;

  赫连氏,后人有郝连氏、郝氏、何氏,连氏,系匈奴单于家族旁系,汉族中大姓;

  呼延氏,系匈奴单于家系,今汉族中呼延、呼姓,在汉族中不算小姓;

  呼衍氏,系匈奴单于家系,今汉族中呼衍、呼姓;

  宇文氏,系匈奴右贤王后裔,今汉族中宇文姓不算小;

  沮渠氏,系匈奴单于旁系,今汉族中沮氏、渠氏,亦有40多万人;

  卫氏,系匈奴千夫长后裔,庶族姓氏;

  浑邪氏,系匈奴浑邪王后裔,汉族中浑姓为其后裔;

  高氏,系匈奴庶族姓氏,多在山西、陕西北部一带;

  娄烦氏,系匈奴娄烦王后裔,今汉族中楼氏;

  乌维氏,乌维单于后裔,今汉族中乌氏。

有学者估算今天中国人中有家族记载的匈奴后裔人口估计达到了1300到2000万。各位朋友,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朋友可能就是匈奴后裔。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记得我@天可汗文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私信,愿意与大家分享更多历史文化类的资讯。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7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