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台为什么是酷刑?

2023-01-13 20:52:12 475 0
奇闻观察室

断头台为什么是酷刑?这是因为它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一旦被击中,头部会立刻失去知觉,然后就会死亡。所以,当刽子手将犯人的头砍下来的时候,他们会用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将犯人的头固定住,防止犯人的头部流血过多而死亡。这种工具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头铡。那么,为什么刽子手要用人头铡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人头铡是怎么用的。

一、古代残忍的断头台起源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优质答案1:

断头台为什么是酷刑?

说起死刑的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古代有很多种,比如腰斩、车裂等等,但是最常见还是“斩首”。我国古代“斩首”这个死刑的执行方式,通常都是由刽子手来人工完成;但是,在曾经的法国,出现过一种专门执行“斩首”的工具,这玩意儿叫做“断头台”。

在法国废除断头台之前,断头台这个东西在法国的“服役”时间大概有两百年,是执行死刑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的出现,也是有着一些人道色彩的,在当时的法国,执行死刑的方式都太过于残忍,不人道,后来也曾用过“绞刑”,但效果也不行,都不能让犯人无痛苦的死。

于是,断头台这个东西就出现了,推动断头台作为死刑工具的是一个叫做吉约坦的医生,断头台被这位医生找人鼓捣出来之后,被议会通过,并付诸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这个断头台确实“断头”很快,毕竟上面的刀很大,刀刃是斜向,人被固定在上面,“咔嚓”一下,干脆利落。死于断头台的法国名人不少,像罗伯斯庇尔、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六等,都是“结束”在断头台。

断头台在上个世纪,被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废除,自此,断头台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优质答案2:

在古代,当一个人犯了死罪,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砍下他的头颅。从商朝到民国,这种处置死刑犯的方式一直传承,从未间断。细想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方式比砍头更为直观和有效。对于刽子手来说,这种方式也最为简便,只需用力一刀砍下即可。而对于死刑犯来说,这种方式也最为“痛快”,只需伸长脖子,便可“引颈成一快”。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想要砍下犯人的头颅,用的器械无非是钺或刀。当然,讲究一些也可用铡刀,比如开封府的包青天,用的就是三口铡刀,而且还有贵贱之分,不同铡刀斩不同身份之人。

当然,这并非我们的专利,外国人也同样喜欢这种方式,只不过他们看上去更“先进”一些,比如法国的“断头台”。

断头台是法国人的专利,以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绞刑,普遍上西方人喜欢用绞刑来处决犯人,他们认为这样更加人道一些。当然,这只是借口罢了,杀人是没有人道一说的,绞刑并不比砍头更令犯人感到舒服。

在断头台没出现之前,法国人处决犯人的方式,是用大锤砸碎其头颅。也许是认为太过于残忍的缘故,他们发明了断头台。在法国废除死刑前,以断头台斩首是该国执行死刑之唯一合法方式。

这种效果突出的玩意儿由一个名叫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坦的医师发明。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断头台的出现不是一种残忍,反而是一种进步。事实的确如此,这总比用大锤砸碎犯人的头颅要“温和”的多。

吉约坦医师借鉴了14世纪爱尔兰的斩首刑架,制造了这个玩意儿。当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开始,国会认为应该找寻一种更加有效而快速的刑具来处决犯人,另外这种刑具必须具有历史意义,应对所有人施同一刑罚以提倡平等。1791年,法国国会通过以斩首作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从前使用的各种方式统统作废。1792年,吉约坦医师设计的“断头台”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并以他的姓氏命名。

这种断头台参考剑的设计,它的刀刃本是与地面平行的,但在正式使用前被改成斜的。同年4月,这架断头台进行了第一次处决,受刑者是一名强盗。对于这个强盗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断头台下的人。不过他也是不幸的,因为法国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下他的名字,只说他是个“该死的海盗”。

当时广场上聚满了市民,他们都想一睹“新式大杀器”的风采。当锋利的斜形刀锋落下后,海盗的死人头瞬间掉进前面的篮子内。人们发出欢呼,这简直太精彩了。那个海盗连叫骂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切断了脖子。

1793年1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这对于路易十六来说简直是最大的讽刺,因为这个刑具正是他自己参与发明的,想不到有一天这玩意斩了自己的头!

同年10月他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也被断头台处决;至1794年为止三年内,死在断头台之下的人保守估算超过六万人。其中包括不少第一次处决海盗时看热闹的人,这些家伙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感受刀锋切下的“快感”。

到了拿破仑时期,这玩意儿被德国人引进,直到纳粹时期,仍在使用。1977年9月,断头台最后一次在法国处决犯人。从此后,它的历史使命彻底结束了。1981年,法国总统要求废除断头台,并将其烧毁。

最后说个有趣的小实验。在1905年,有人专门做了实验,通过实验得知,一颗被断头台砍下的人头能反应达三十秒。据传闻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在被断头台砍下其头颅后,离开身体的头颅眨了15下眼,嘴唇和鼻子还动了动,以表示自己是无辜的。

二、中国古代的酷刑和西方酷刑相比,哪个残忍一些?

优质答案1:

残忍的判定,应该是按痛苦的程度和时间还有痛苦的均衡度来衡量的。

终极结果都是死亡,所以从结果上来对比也没什么意义,无非就是死亡前的折磨。这在古代,用受刑者痛苦的状态来给力其他人以警示!所以,受刑者的痛苦程度越大,延续的时间越长,残忍程度越高!

所以就中国和西方的刑罚来看,中国人的更残忍,因为西方刑法讲求暴击,让人瞬间死亡,瞬间恐惧!而中国的刑罚则讲求折磨,让受刑者延续那样的痛苦!

优质答案2:

欧洲古代的酷刑更残忍,尤其是教会掌握话语权的时代。中国古代的酷刑分为两类,一类是审讯的用刑,一类是处罚的用刑。审讯的用刑一般会暂时造成受刑者肉体的剧痛,但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比如夹棍。处罚类的则要看触犯法律的轻重,从暂时性杖刑到永久性的五刑。比较特殊的是杖刑,既可用于审讯,也用于对轻微犯罪的处罚。用刑的权力有官府掌握,制度详细,标准统一。多用于对具体民事、刑事案件的处理。相比下欧洲中世纪时代,实际权力掌握在教会手中,主要用来处罚所谓的宗教犯罪,目的是强制受刑者接受教会的观点,用刑方式也很残酷,多数与火或烫有关。

优质答案3:

其实都差不多,因为在文明未开化的时候,刑法都是非常惨无人道的。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镇压叛乱都会采用很极端的手法惩治对手!中西方其实都差不多,许多人说中国的残酷只是不了解西方的刑法而已!

刺刑

比如欧洲的刺刑,把犯人放到一个很尖的很粗的木棍上,让犯人屁股坐上去,木棍从屁股刺入,从口中刺出,当然有些时候也会从胸部刺出,而且犯人还不会当场死去,因为没伤到内脏部分,因此犯人一般要活活挣扎两三天才会死去!

乳房钳

这是专门针对女性的刑法,行刑前把钳子烧的通红,然后夹住女性的乳房,而钳子前面的尖刺会刺入乳房,然后往外拉,把整个乳房拉掉!

铜牛

一个用铜做成的牛,把犯人放进牛的肚子里,然后在牛的下边烧好,犯人在牛肚自己活活被蒸死!

灵柩刑

这个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记得有一期纪录片就是专门讲述的这个刑法,名字记不清了!它是模仿人体的模型做的一个铁笼子,把人关在里边,一般这个笼子很小,硬塞进去一个人会很不舒服,而且放在阳光下暴晒,看着鸟或者动物来撕咬犯人!

火刑

这个应该都知道,把犯人活活烤死,伽利略就是受的这个刑法,这个在中世纪的欧洲非常普遍!

大概就知道这么多,其实欧洲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都是通过与野兽搏斗而进化来的,能文明到哪里去。而中国的就自不必说了,大家能说出来的就已经很多了!

还有哪些其他的酷刑呢,欢迎补充讨论!

三、使用近200年的法国断头台,为何在1939年处死一名杀手后被取消?

优质答案1:

电视剧里常常会出现这么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魏特曼被斩首)

“斩首”通常是和“示众”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早期的死刑是为了震慑围观者。也就是说,通过处决罪犯,让围观群众不敢犯罪。但是围观者的反应,往往出乎统治者的预料。

欧根讷·魏特曼,1908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犯罪,并且在德国坐了5年牢。出狱之后的魏特曼不思悔改,依然以盗窃抢劫为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在法国抢劫杀人,受害者达到了6人。

最终,魏特曼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像这样罪大恶极的人,当局依然希望用断头台的处决方式,震慑民众。于是,1939年6月17日,在凡尔赛镇圣皮埃尔监狱外,魏特曼被公开处刑。实际上,当时的公开处刑已经非常少了,欧洲司法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已经渐渐的抛弃死刑,更别说公开处刑了。

但是,对待魏特曼这样的罪犯,似乎还有必要进行公开处刑。

(行刑前的魏特曼)

围观的人其实并不多(和18世纪之前相比),而且行刑速度非常快。魏特曼斩首之后,立刻就被装进了旁边准备好的棺材里……在不远处的一处公寓窗口,有人偷偷录下了二十多秒的行刑过程。

因为旁观者的表现过于夸张,“恶心、不守规矩、拥挤、叫嚣”,完全把死刑当成一场“娱乐表演”,让法国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也让欧洲其他国家看尽了笑话。法国人自然觉得非常丢人,强烈要求停止公开行刑,于是法国政府禁止了公开行刑,改在监狱中执行。

断头台这种夸张的行刑方式,本就是为了“表演”性质的行刑而准备的,围观群众的“疯狂”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再普及一点知识,欧洲历史上的公开处刑,斩首是较为“高档”和“仁慈”的一种方式。

(19世纪法国公开行刑,围观者更多)

在断头台出现在之前,剑刑(也就是用大剑斩首)只是部分死刑犯才能享受的,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正派、最受人尊敬的死刑方式——原因也很简单,执行剑刑的刽子手通常技艺精湛,可以一剑砍下罪犯的头颅,减少了痛苦。

大部分被斩首的人还会享受基督徒仪式的安葬,算是很体面的死法了。为什么斩首地位这么高,除了能减少罪犯的痛苦之外,这种刑罚被认为是起源于军队,一般老百姓“配不上”。

实际上,18世纪之前的欧洲各地,绞刑才是主流。这种死刑方式不需要太多技巧(执行剑刑需要专门请来有经验的刽子手),把犯人吊在绞刑架上就行。所以,大多数的盗窃犯和抢劫犯,都被活活吊死了,而且死后不能被放下来,要继续吊着示众……

所以,为数不多的斩首,不管是剑刑还是断头台,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城市的斩首行刑都会选择节假日,通知全城人去围观。

所以,这种表演性质的行刑,一般不会起到震慑效果,而是成了围观者的“娱乐活动”。

优质答案2:

1939年6月,一名犯下六宗谋杀案的犯人欧根讷·魏特曼被判处斩首,斩首执行之日,世界许多国家的记者都在现场采访,死刑过程也被电影摄影机全程拍摄。

在记者与摄影机的曝光面前,“文明”的法国人露出于鲁迅笔下愚昧且麻木不仁的“砍头看客”一样的嘴脸。法国报纸形容围观的群众“恶心、不守规矩、挤拥、叫嚣”1939年最后一次“枭首示众”,法国人才醒悟过来,原来“浪漫之国”的盛名下,其实也满是阴暗丑恶的败絮

由于“歇斯底里”的群众甚至导致了行刑的延误,而女人们竟然挣着用手帕去沾魏特曼流出的鲜血,当然不是作为“药引子”,而是以法兰西独有的“罗曼蒂克”精神作为“纪念品”赠送亲友爱人!

世界面前的“大丢脸”令法国政府尴尬的发现,公开斩首非但无助于教育,更反而激发人类潜藏的原始兽性,只是一场唤起嗜血野蛮的丑闻。于是就此废除所有公开处决,改为于巴黎一所监狱中进行。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7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