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夏侯敦怎么死?

2023-01-18 20:33:32 596 0
奇闻异事录

正史夏侯敦怎么死的?为什么不是曹操杀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夏侯敦的出身,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的后人,夏侯家族世代为官,在汉朝建立之后,夏侯家族的地位非常高,他们一直是朝廷的重臣,而且夏侯惇还是曹操的舅舅,所以夏侯敦的身身份在三国时期是无人能及的。夏侯惇在三国时期的名气非常大,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夏侯渊。

一、夏侯惇历史人物解说?

优质答案1:

正史夏侯敦怎么死?

夏侯惇,字符让,与曹操同是沛国谯县人,为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

夏侯惇十四岁时,换算起来正好是中学二年级,“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有人污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二话不说就杀了此人,于是有刚烈之名。果然中二少年就是狂。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对他骂“X你老师”。

曹操兴兵之初,夏侯惇便一路相随,他在三国戏剧与游戏中都是曹魏代表性的武将,但夏候惇的武力与打仗的本事是否勇猛无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曹操攻徐州陶谦,留夏侯惇镇守濮阳,当时张邈叛变,与吕布联合反攻曹操大本营,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就是英雄挺身而出的时刻……

夏侯惇挺身而出,却被吕布突袭,失去了军队辎重,后来又轻信伪降的吕布部众,遭到绑票勒索。

《三国志》: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一只军队的主帅直接被敌军抓走,对方还扬言不给钱就撕票,简直是奇耻大辱,幸好,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出面拯救了大家

《三国志》: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韩浩应变极快,面对小规模的伪降敌军,他先令各营坚守岗位,稳定全军,再带兵至绑匪营前,凛然说道:“你们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命吗?就算有人质又如何,我绝对不会放过你们的!”韩浩又转头向夏侯惇涕泣道:“这国家还有王法吗?”

叛军看到韩浩态度坚定,心想杀了夏侯惇也没用,于是跪地求饶,韩浩迅速将这些反贼全部斩首,化解了这次危难。此事写在夏侯惇传之中,或许也说明夏侯惇治军严谨,故有韩浩这样优秀的部将,但对于夏侯惇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光采的往事。

故事还没有结束,曹操后来听闻此事,盛赞韩浩道:“卿此可为万世法。”并下令道,以后若有类似绑票事件,只管放手攻击,不必顾虑人质(夏侯惇表示:……)。之后便再没有这种恐怖份子的劫持行动了。

二、升迁之路

曹操攻打陶谦,听闻后方有变,于是从徐州回来,调夏侯惇一同迎击吕布,但依然不敌战神吕奉先,青州兵四散而逃,曹操自身在火光中坠马,烧伤了左手掌,夏侯惇也被流矢射中左目,从此瞎了一只眼睛。

正史没有写到放箭的凶手是谁,而《三国演义》有一段以此延伸的猎奇故事:曹性暗地拈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这是小说情节,并非事实,仅借此描写夏侯惇的血性与强悍,但很少人记得他刺死曹性(吕布部将,三国志没有写到他的下场)的剧情,只记得他口中嚼得嘎嘣脆……

不过,夏侯惇所受到的伤害不只如此,当时军中有夏侯渊、夏侯惇两位大将,叫起来都是夏侯将军,很不方便,而夏侯惇瞎了一眼,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士兵们悄悄在背后以“盲夏侯”代替惇哥的名字。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每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夏侯惇甚为厌恶,每次一照镜子就会将镜子丢在地上,不过他的偶像包袱不像孙策那么重,惇哥重新站了起来,继续为曹操奉献他的一生。

曹操早期常因粮食问题所苦,他听从韩浩的建议,实施屯田。夏侯惇率部众截水修建蓄水湖,“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可以看出惇哥是个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的长官,他亲自搬运土石,与部众开垦种稻,人民也因此蒙利。

曹操与河北袁绍交战时,夏侯惇负责大军的后援,曹军攻破邺城时,因功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续领河南尹,并且“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足见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他可以视情况方便直接下命令,不受既有规章所限制。

207年,曹操势力处于颠峰,又为夏侯惇增加食邑,总共可领两千五百户的租税,是同时期中最高的封赏(其后曹仁在魏文帝时期的食邑为三千五百户)。

217年,曹操再次征讨孙吴,孙权于濡须口筑城拒守,在曹军的进攻下退兵,曹操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将领驻军居巢,以拒吴国。“使惇都督二十六军”,东汉兵制一军是一万两千五百人,此时夏侯惇为三十万大军的总都督,曹操还赏赐舞女歌伎给他,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魏绛是春秋时代晋国重要武将,史称魏昭子(魏庄子),魏绛使少数民族西戎、北狄依附,为晋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受君王赐予钟鼓音乐之乐;曹操以此比喻夏侯惇的重要性犹在魏绛之上,赏赐待遇厚重无比。

219年,曹操与夏侯惇驻军在许都邻近的摩陂,两人都已年过六十,曹操常常主动找夏侯惇聊天,“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

优质答案2: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

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追谥忠侯(《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二、夏侯惇在三国之中,武力值数一数二,为什么被称为“常败将军”?

优质答案1:

话说在这《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之中,名列卷首者便是夏侯惇。虽如此,他的篇幅其实不及曹魏另外两员猛将~夏侯渊与曹仁,针对夏侯惇的传记不过寥寥七百余字,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刚直英烈,治军严谨;其二、征战沙场,屡屡升迁;其三、好学清俭,忠心为国。

看罢以上三部分,许多人不禁赞叹,曹魏果然有英雄,可殊不知,这位盲夏侯却是个十足的“长败将军”。

书中表道:夏侯惇,字元让,与曹操同是沛国谯县人,为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这个夏侯惇从小就十分彪悍,在他十四岁之时,有人出言不逊羞辱了他的老师,他便二话不说就把这人给宰了。

书中文言这样写道:“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

没想到这一次给夏侯惇换来个刚烈之名。果然是少年十足狂,亚赛山中狼。

曹操兴兵之初,这位夏侯兄弟便一路相随,在其左右听从调遣,忠心为主,也算个可歌可敬之人。以至于他在三国剧或三国类游戏中都是曹魏代表性的武将,但夏候惇的武力值与谋略值是否真的三国无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若细观《三国》,你便不难发现,三国时期曹魏军中吃了最多败仗之人便是这个夏侯惇,失守率高达八成。

当年曹操起兵之时,势力单薄,实没有什么可用之才,但好在有亲戚愿意帮忙,老表夏侯惇与其弟夏侯渊一同加入曹操军中。但自此开始,夏侯惇便正式开启了败仗模式。

“败仗模式正式开启!”

公元193年,曹操要揍陶谦,于是留夏侯惇守濮阳。可没想到张邈叛变迎接吕布,吕布打起了鄄城的主意,可曹操的家眷就在鄄城。夏侯惇赶紧领兵轻装前往,与吕布在半路相遇,经过交战。吕布不但进了濮阳,还袭击了夏侯惇的辎重部队,并且将成功绑架了夏侯惇。好在韩浩用计,让绑架者害怕,这才放了夏侯惇。人没事,可曹操的地盘却给弄丢了。

不久后,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曹操自徐州返回后,派夏侯惇征吕布。可这次夏侯惇又败了,不但败了,还被流矢所射伤左目。《三国演义》中,说他被流矢射中眼睛后,竟拔开箭头,并吞下自己的眼珠子,愣是把敌方给吓傻了。书中尽表他的勇猛,所谓“拔矢啖睛”不过只说对了一半,由此而观之,夏侯惇非是什么勇将,而是曹军之中一大累赘。

瞎了一只眼,夏侯惇得了个绰号“盲夏侯”,书中说他看到铜镜中的自己后,嗷嗷大叫,将铜镜摔在地上,以后谁嘲弄他的眼睛,他就跟谁玩命。这也应验了那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夏侯惇发誓要报一眼之仇,曹操也有心让他扳回一局,于是又受命他出兵帮助被吕布手下将领高顺攻击的刘备,结果仇没得报,自己又被高顺打败了。你打不过吕布也就罢了,可高顺是个什么货色,大英雄夏侯惇愣是输给了三流角色。不过这一点也让人不禁怀疑,当时曹操是不是有意害死刘备才故意派夏侯惇出阵的。

虽然如此,但是曹操依旧真心关照这位兄弟,不但不追究他的责任,还让他蹭蹭往上升,从伏波将军到河南尹,曹操要将其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接下来曹操要狠狠揍刘备了,于是夏侯惇又出场了。

公元208年,夏侯惇受命进攻身在新野的刘备,双方与博望对峙,刘备火烧自营退却,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与于禁追击刘备,留下李典守后。不出所料,常败将军这个称号再次发挥了作用,夏侯惇又被刘备伏兵打败了,要不是李典来的及时,估计这位盲夏侯,变成死夏侯了。

“跟着大哥有肉吃!”

以后的几场战役,夏侯惇要么瞎猫碰上死耗子,要么老天保佑,自己竟然一次次的都活了下来,而且还误打误撞打了几个漂亮小战役。可是与他什么那些猛将,如李典、乐进、夏侯渊、曹洪、曹仁等等相比,敦哥能屡屡上战场,又屡屡活下来,而且还从来不受罚,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也许只有曹操才真正明白这个好兄弟,当年自己身单力薄,是这位兄弟给了自己温暖和动力。无论牙尖嘴利的曹操如何跟夏侯惇开玩笑,甚至还提到他极度避讳的眼珠子,瞎了一只眼的惇哥也不会动怒。因为,在他心底,他将自己的一生早就全部奉献给了曹操。并且,无怨无悔…..酒越陈越香,兄弟之情亦是如此。

“大哥,缘分啊!”

“兄弟,谢谢啊!”

优质答案2:

仅从战绩来看,夏侯惇在三国的名将中似乎并不瞩目。他最著名的事迹当属《三国演义》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载的被吕布部将挟持为人质事件。很多人便会据此认为,夏侯惇只是一位有勇无谋的莽夫。

《军师联盟》中的夏侯淳

但在正史中,夏侯惇则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绝非“肉票将军”或“独目将军”这类片面评价可以概括。他的这一地位在当时也从未有人质疑。仅从以下记录中,便可看出曹操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公元190年,关东各路诸侯建立讨董联军,曹操成为奋武将军,夏侯惇就是他麾下的司马。这个地位是高于曹仁和夏侯渊的“别部司马”之职,并随曹操一同前往扬州募兵。

公元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的陶谦时,命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让担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镇守后方。

公元216年,曹操征讨孙权归来后,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负责防卫孙权。

此外,夏侯惇可与曹操同车出行,并有自由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权,更是曹操部下中唯一领受东汉官职前将军的人者。这样的恩宠在曹魏诸将中无人可比。曹丕将也他封为大将军,正是对其最高地位的肯定。

《三国志》中的夏侯淳形象

我们知道,战功并非评价历史人物地位高低的唯一依据。以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而论,彭德怀和林彪的战功显然要高于朱德。但是朱德却领衔十大元帅之首,并被印在旧版100元人民币上,其历史地位显然高于彭、林二人。原因无他,正因为朱德是解放军、共和国以及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有着无人能及的资历和威望,长期以来均是统率军队的二号人物,其功绩远非几场战斗可比。夏侯惇成为曹魏第一大将的原因,正与朱德高居十大元帅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权和曹魏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也可与朱德在共和国的地位相比

总体来说,夏侯惇能成为第一大将的原因包括:

在曹魏诸将中资历最老,与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从兄弟,夏侯氏和曹氏的军队则堪称曹操的嫡系部队,与其他军队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三国志》才会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将领单独归类至《诸夏侯曹传》部分,而夏侯惇的传记顺序也位列所有人之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淳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淳

夏侯惇是曹魏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他一生统军,为稳固后方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为讨伐董卓起兵时,与夏侯惇一同前往扬州募兵。此后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夏侯惇始终是他最信赖的人。当曹操在前线统兵作战时,夏侯惇则长期负责守护后方的重任,这足以证明他在内政和后勤方面的才能。

此外,夏侯惇甚至还曾卓有成效地主持了经济建设工作。在曹操的三个主要用兵方向——扬州、关中和荆州中,以扬州方向任务最为重要。负责管理这一方向的恰恰是夏侯惇。他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曹操大军在前线的物资供给。在非战时,则需要为日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储备充沛的后勤物资。

至于战功不足和被俘虏的黑历史,也并不会对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产生太多负面影响。在夏侯惇已经一目失明的情况下,作为他的领导,曹操想必也不会愿意让自己信任的心腹冒着再瞎一目的风险去领兵冲锋陷阵。从夏侯惇所得到的封赏,以及曹操“唯才是举”的风格来看,一个平庸之辈是绝不可能受到曹操如此信赖的。他的功绩虽然不显露,但对曹魏政权的意义同样重大。

最后,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名将被俘之事本就常见。关羽、吕布、太史慈、张辽、张郃、黄忠、庞德、姜维等人都曾当过俘虏,其中一些人在被俘之后甚至还转投阵营。总之,夏侯惇的历史功绩与他的历史评价应该说是大致相符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9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