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2023-01-20 18:39:44 279 0
奇闻异事录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了呢?孔子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仅精通六艺,而且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上,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占据了主流地位,所在当时的社会上,很多人都非常尊敬孔子,甚至有很多人都想要拜孔子为师,但是孔子却从来没有收过徒弟,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的学问不够高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之所以不收徒弟,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了。

一、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1、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2、给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进入政治生涯。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由北方跑到南方,由这国跑到那国,为了达到从政的目的,他不惜面见社会上反响不好的卫国南子,甚至连背叛晋国的佛肸对他召唤,他也“欲往”。

3、形式所逼,鲁国没有他的立足之地,需要到别的国家。孔子对鲁国的治理,引起齐国的妒忌与不满。齐国一直图谋控制鲁国,而鲁国的稳定与强大是对他们不利的,正如《韩非子·内储说下》所说:“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加之在夹谷之会上齐国君臣受到孔子的指责,不仅让他们脸面尽失,还被迫归还了以前侵占的鲁国的郓(今山东郓城东)、汶阳(今山东泰安南)和龟阴(今山东新泰西南)之田。于是,齐国君臣一直伺机排除孔子这一障碍。

二、孔子周游列国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学者,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

孔子的先世本是宋国贵族,在宋国的内乱中,孔氏受到迫害,孔子的曾祖孔防叔逃至鲁国。至孔子之父叔梁纥做了鲁国陬邑大夫,孔子就生于此。据说他小时候很爱学礼节,爱读书,时常模仿大人们祭天祭祖的礼仪。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他把母亲同父亲合葬在一起。从此,他更加发奋读书。没过几年,他的才学便远近闻名。

他在外荡游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受到各国国君的冷遇,屡次碰壁,历尽坎坷,始终没有人重视他的主张,没人重用他。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鲁国,时年68岁。从此,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复礼”,但他绝不主张简单地恢复周礼,而主张采择各代制度之长。一次,弟子颜渊问他如何治国,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殷代的车子、周人的礼帽、虞舜的音乐。由于他对西周文化的推崇,使他在政治上表现出保守倾向。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有不少避世的隐者劝谕他遁世归隐,孔子慨叹道:“人是不可与鸟兽为群的,如果不与人群为伍那怎么能行呢?假若天下太平,我就不会这样参与改变社会了。”

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整理古代文献和教育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孔子一生学无常师,先后向多人求学,所以学问渊博,并首开私人聚徒讲学之风。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广收学生,据说他门下弟子3000人,贤人72名,最著名的学生有颜渊、曾晳、子路等。他在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地方可供后世借鉴,如注意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还有“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类的论述,至今仍有一定意义。

他还整理了《易》《礼》《乐》《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撰写的《春秋》进行删订,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间发生的大事。《尚书》是我国一部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有不少民间歌谣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话的记录,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播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2000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圣人”。

三、为什么司马迁说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求官,得不到礼遇,沦落为丧家之犬?

优质答案1:

非也非也!孔夫子无论结局如何也不适合用“丧家之犬”这四个字形容的,因为他不是任何人或任何思想理论与价值观的犬,而是希望其他人尤其是掌握权利的贵族阶级能够成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价值理念之犬!他确实是“丧失了”身体之家,但从来都没有丧失思想之家和价值观之家。倒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些社会学者才可谓是丧失了思想理论和人生价值观真正的家了,所以才随声附和权贵之言,讨好西方人的权威思想,跪舔西方政要和资本家腐朽沒落的普世价值观,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十足的“丧家之犬”表现!

优质答案2:

谢邀,为什么司马迁说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求官得不到礼遇,沦落为丧家之犬?

孔子周游是在“鲁定公”被齐国贿赂之后,公元前496年,鲁定公重用孔子由大司寇理国相事,齐国非常害怕鲁国因孔子变的强大成为霸主。于是齐国就给鲁定公送去了80个美女,骏马120匹。此后鲁定公就懒于政事,连祭祀典礼的烤肉都没有分给大夫们,孔子知道呆在鲁国理想是实现不了了,然后孔子就离开了鲁国,去了卫国,卫灵公以鲁国的待遇礼待了孔子,但有人在卫灵公前说了孔子的坏话,把孔子监视了,孔子害怕获罪,在卫国住了10个月就离开了。

孔子离开卫国要去陈国,在去往陈国的路上,在一个“匡”的地方被匡人围困,走脱后在“蒲”的地方住了一个月,又回到卫国,又从卫国离开去了“曹国”,从曹国去了宋国,宋国有人要杀他,孔子就去了“郑国”,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散了,就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

郑国人看见了就告诉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见孔子后就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孔子沦为“丧家犬”是“司马迁”《史记》里记录了孔子在郑国的遭遇,丧家狗是郑人说的而非司马迁说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7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