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吴王李恪怎么死的?唐朝吴王李恪结局

2023-01-21 21:32:12 365 0
奇闻观察室

唐朝吴王李恪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根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唐纪第十七·武德七年秋七月丙寅(公元624年)十二月戊午),李恪被赐死于长安安城东门外,年五十六。诏赠骠骑大将军,谥曰忠。子李道宗袭爵,封平阳郡王。”可见李恪是被赐死的,而且死的时候才五十六岁。那么李李恪是怎么死的呢?这就要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了。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于是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唐朝吴王李恪怎么死的?唐朝吴王李恪结局

一:唐朝吴王李恪的一生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 恪天然帝王的资质,又深得太宗的器重,仅仅是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爱女,他便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恪慢慢地对这一点看得很深也很透彻,所以他才能当机立断,决意清心寡欲,远离长安这权力的中心,在偏远的江南做他天高皇帝远的吴王。然而,最终,他还是被褥冤枉地连坐于房遗爱的谋反案件。

二:唐朝吴王李恪的妻子

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杨广,又称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同时,亦为亡国之君。史书中,隋炀帝是好大喜功、残暴荒淫的皇帝,但不可否认,其在位期间还是建立不少功绩,如开凿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创立朝贡体系等,可谓“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典型。

在历史上,有关杨广女儿的史料甚为少见,隋朝正史中并未进行交代。随着近些年人们对隋朝历史的研究深入,不由好奇隋炀帝到底有多少女儿,她们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根据民间各处散落的文献可知,隋炀帝亲自进行封号的女儿仅有一位,即长女南阳公主。另有三位女儿,则在杨广弑父篡位后,先后去往了突厥,至此失去下落。

隋炀帝在巡游江都前,又将数位女儿留在宫中,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了李世民妃子,即杨妃,得以留传后世。杨妃,尚不知其具体信息,生母何人亦无记载,史书中只是介绍称:“恪母,隋炀帝女也”,寥寥几笔,可见,她身份并不算高贵,无论是在李世民宫中,还是在隋炀帝宫中,地位亦不高。

杨妃在隋朝未灭时,长期留在长安,而隋炀帝则在登基后,去往了洛阳,两人期间并未有过见面。

众所周知,隋炀帝是一位傲慢不逊的帝王,岂会特意去册封一个远在长安的女儿,要知道哪怕是册立太子,被选中的皇子也要亲自前往洛阳面圣,这是历代皇帝独有的傲气。而杨妃在隋代史料中记载不多,显然是个身份普通的皇族,更加不值得隋炀帝

据岑仲勉先生统计,杨广在位十四年里,总共待在长安的时间不足一年,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巡游各地上。如果杨公主在宫中极为受宠,定然会被带在身边跟随,南阳公主即是如此。但是,根据武德二年史料记载,杨公主为武德元年进入唐宫,即李渊长安登基那年,她成为唐室后宫的一员。

如此说来,唐军进入长安时,杨公主一直留在城内,并未被隋炀帝带走,最终成为唐军“战利品”。显然,杨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远不及南阳公主,不受隋炀帝重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与杨广说来还是亲戚,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皆出自独孤家族。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李渊在朝内颇受独孤皇后照顾。

世人都知隋朝是盛世而亡,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掌权江山时,正是隋朝巅峰时期,民富兵强,国力强盛。这种盛世局面,乃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励精图治二十余年所创,后世称之为“开皇之治”,显然,有其父留下的厚实家底,隋炀帝压力减轻不少。隋炀帝即位初,隋朝国富民强,安定太平,日常中并无大事可做。

隋炀帝在这种状态中,逐渐变得志得意满,不甘于只限眼前,他想做出能够青史留名的事情,如秦皇汉武一般,使后人敬仰。显然,隋炀帝是一个追求名欲之人,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逐渐发展为好大喜功,为了自己能够流芳万世,不惜独断专行、大兴土木,多次倾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导致民间生灵涂炭,加速帝国灭亡。

隋朝虽灭亡,但盛世底子尚在,后被唐朝捡漏。换言之,唐朝是建立在隋朝基础之上,完整沿袭了隋朝治国制度,这种情况下,只要君主仁明,唐朝即可迅速进入盛世。历史证明了这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两次盛世的朝代,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世亦经常把隋朝、唐朝放在一起评论,毕竟隋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为一家,仅是换了国号、改了姓名罢了。

杨广、李渊同出一脉,且唐朝是由隋恭帝禅让而得,两个朝代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后来,李世民纳入杨广之女杨公主,是为杨妃,更加说明李唐对隋室的尊重。

杨公主被带入唐朝时,李渊对她极为看重,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自己表弟的女儿,多少有点血缘关系。对于杨公主的安置,李渊打算帮她谋寻一处人家,不过杨公主身份尊贵,李渊若想将她嫁给别人,定然需要门当户对,且不说一定要求是皇子,最低也要是王公贵族子嗣。

在李渊看来,最适合的人选自然是其弟子李建成,待杨公主嫁过去,将来即是唐室妃子,也不算失了身份。可见,秦王李世民并不在李渊考虑之内,侧面说明李渊并无意传位给李世民。杨公主嫁给李建成,哪怕当不成皇后,再差也是一名嫔妃,总比嫁给亲王当正妻要强的多。

但之后杨公主如何成为李世民妃子,史书中并未进行记载。上文可知,杨广与李渊的生母同为姐妹,那二人即为表亲关系。如此说来,杨公主算是李世民的表姊妹,两人的结合从政治层面来说,夯实了李渊家族的根基。

根据现存史料推断,杨公主并不是以“大长公主”的身份嫁入秦王府,很可能是以国公亲戚的身份礼聘入亲王府内。比如:出身北朝的燕德妃就曾以此种方式入府,杨公主极可能采用相同的方式,礼聘入府。在禅让的前提下,新朝继任的君主,会对前朝遗留的皇室成员进行封爵,那么杨公主自然能够获得公主爵位。

那么,她是如何成为李世民妃子的呢?

有观点认为,杨公主的经历与南陈宫诸公主的经历相似,皆是亡国后被俘,然后,由新帝将她们赏赐给有功之臣,杨公主有可能是被当成“战利品”赏赐给了李世民。此观点显然有轻薄隋室的嫌疑,不符合史实所载。据了解,李渊称帝后,即定“北周”与“隋”共为二王后,奉行隋朝制度,车旗服色,皆沿袭隋朝习俗。

可见,李渊内心是比较认同杨公主的身份,不可能随意以“战利品”打发。

看到这里,您或许觉得杨妃在李唐王朝中必然地位尊贵,然而事实是,杨妃的地位在唐朝并不算太高。上文有说,李渊看重杨妃,可这是以相对而言为前提,即相比于隋朝降臣来说,杨妃在唐朝受到的待遇自然要无比优厚,可若是与后宫其他妃子比起来,杨妃待遇可谓是普通至极,前朝公主的身份并未为她带来尊贵,反而处处受制。

公元618年三月,杨广身死,一年后,即619年初,杨妃为唐室生下一子,名为李恪。按照时间推算,杨妃应该是在为杨广守孝期间怀孕,而古代守孝,子女需要守满27个月,杨妃显然没有做到这点,至于原因,可能是源于她自身,亦可能是受人所制。如果是第一种,于杨妃名声不利,会留给李家无情无义的印象。

如果是第二种,则说明杨妃在唐宫地位较低,无法行使为父亲守孝的权利,平常行事受李唐制约。无论是哪种结果,杨妃在宫中都不会有较大发展,注定一生平庸。杨妃在武德二年生下一子,即吴王李恪。武德八年,她再生下一子,即蜀王李愔。按照当时唐室的规矩,武德年间出生的皇子,都是在一岁时册封。

武德八年时,李世民众多皇子中,仅有第五子李祐受封,而当时皇子中并无蜀王的封号,说明李愔要么还未出生,要么是在武德八年出生,只不过不足一岁。杨妃一生无女,唐太宗在位期间,共有公主二十一位,其中有十五位公主并未有过多记载,后世猜测,这应该与公主生母的身份有关,若生母出身卑微,便不会被史书记载。

杨妃的前朝公主身份,注定了她的儿子不会受到重视,甚至可以说,在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中,李恪与李愔受到的待遇最差。贞观七年,李恪获之藩。贞观十一年,李恪因打猎踩坏百姓庄稼,被李世民降罪,官职从都督降至刺史,还被削户300。其后,李恪又因与乳母儿子赌博,再次被贬官削户,此后便一蹶不振,再未恢复官职。

李世民对李恪的处罚显然过重,其他皇子犯的错比之更重,却不见李世民降罪,可见李恪受到特殊针对,与其母亲杨妃的身份有关。李恪的另一个胞弟李愔同样待遇极差,贞观十年就之藩,但却迟迟未拿到应有的800户食邑。此事拖了三年,才于贞观十三年拿到300户食邑,比其他皇子晚了近三年,可见他并不讨李世民喜欢。

后来,李世民更是呵斥他“不如禽兽铁石”,并将其贬为虢州刺史,父子俩关系已然恶化。最终,其他皇子都是都督,仅有杨妃两子为刺史,针对性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李恪在众多皇子中,是最为贤能的一人,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只好作罢。

杨妃的卒年,现不可知,《唐会要》昭陵陪葬名单中并未出现“杨妃”,而《唐会要》名单本身亦非完整 ,故杨妃是否陪葬昭陵,亦是未知之数。永徽四年年初,李恪被卷入政治斗争,最终,李恪被长孙无忌陷害至死。

现从两唐书中,未见此案对杨妃生平的影响,难以判断是其史料遗失还是其已亡于冤案之前而未被牵连。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新唐书.列传第五》、《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唐会要》』

三:唐朝吴王李恪简介

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650年(永徽元年),李恪时为高宗李治在世最为年长的兄长,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 。

不久之后,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 。

651年(永徽二年),加授官职太子太师。

653年(永徽四年)年初,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

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有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有女亦四人,现已知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

据《资治通鉴》和《册府元龟》记载,案发后,高宗召见房遗爱:“我与你是亲戚,为什么要谋反?”房遗爱则回答道:“我包藏祸心,罪该万死,但是我告发吴王李恪是希望赎罪,因为我看见贞观年间,纥干承基、游文芝一起与侯君集、刘兰共同谋反,后来承基告发侯君集、游文芝和刘兰,自己得以保全首级并得到了官爵。

”李治闻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荣,怎么能与承基相比?现在告发李恪谋反已经太晚了。

”高宗于是哭着对侍臣说:“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兵部尚书崔敦礼说:“过去周公诛除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昭帝的时候,燕王和盖长公主谋逆,都以国家法度处以应有的刑罚,这些前事都不远,陛下怎么能改动法律就为了施舍恩情呢?”高宗于是放弃了求情。

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

此事,亦被后世认为是长孙无忌应有此报。

四:唐朝吴王李恪结局

吴王李恪,作为一名皇子,一生中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皇位的争斗中,不管是前期的太子之争还是后期皇权的斗争,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太多的机会施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李恪这个人。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是唐太宗比较喜欢的第三个皇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拥有当朝皇帝和前朝公主双方高贵的帝王血统。李恪年仅两岁就被封为长沙郡王,五年后又被封为汉中郡王,之后升级为汉王。公元628年,当时只有十岁的李恪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不过后来由于年龄太小没有上任,那时的他已经是蜀王了。后来李恪又被派去做了刺史,公元634年,他第二次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开创了亲王挂名不亲自赴任的先例。

李恪曾经有较短的被罢官时期,有说是因为在游猎中破坏了农作物,也有传是由于跟奶娘的儿子赌博,被罢免安州都督的职务,不过具体是什么原因就不知道了。李恪被罢免官职后,唐太宗曾怪罪辅佐他的权万纪,加上不久后还特地写信教诲再复职的李恪,可以看出唐太宗对李恪是有偏爱的。

李恪才活了三十几岁就死了,可以说是英年早逝,生在帝王家的不幸,最终还是沦落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李恪的死是意料之中的,即使是以平常心安分地过日子,也不能避免杀身之祸,也就是应了那句话,你不找麻烦,麻烦也会来找你。那么李恪是怎么死的呢?

公元643年,齐王李佑造反牵连了太子,太子又控告弟弟魏王想争储位,加上长孙无忌的建议,唐太宗勉强立了李治为储君。但是唐太宗觉得李治性格懦弱,担当不了大任,有意另立李恪,长孙无忌听了极力说服唐太宗另立太子的想法,并由此视李恪为威胁。

公元653年,高阳公主对付房遗直,却被其揭发了造反的计划,为了活下去的房遗爱在长孙无忌的胁迫下指控李恪造反,使得李恪白白蒙冤,最终被缢杀。直到公元659年,李恪的冤案才被平反,被追封为郁林郡王,并以国公的礼遇为他下葬。

从出身来看,李恪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无论他有多优秀、多有才干,唐太宗有多偏爱他,都注定没有资格争皇权。作为隋炀帝的外孙,他永远都会被认为是前朝的遗孤,不管是当朝的功臣还是前朝的叛臣,都会担心他将来坐上皇位,也不能接受带有前朝血统的人成为当朝的主人。

另外,根据储君的选拔规定,只有嫡子才有机会,古代有嫡尊庶卑之说,嫡子的地位一定高于庶子,这样的话,只有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皇子有机会,但是这三个人偏偏没有李恪这样的才能。所以当李治登基后,李恪的能力相对就凸显出来,也得到朝臣的认可,但却被长孙无忌视为眼中钉。刚好高阳公主谋反的事情发生,他就顺势将李恪除掉,解决了这个后患。

李恪果敢坚毅,文武双全,具备一朝之主应有的素质,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甚至认为他是众多儿子中最像自己的人。李恪的一生可谓是一个悲剧,特殊的身份和出众的才能让他成为权位斗争中的牺牲品。只能说他输在了不是长孙皇后所出,也说明他还没有父亲当年发动政变的魄力和势力。

五:唐朝吴王李恪的母亲是谁

李恪临刑时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勇气改变一切李恪死了,充满悲情地死了!从表面上看他的死在于他无法改变的隋朝血统和非嫡出的身份,可从深层次上看,他的死是因为当时李唐江山外戚势力的过度膨胀,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中嫡尊庶卑的观念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6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