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会变得很残暴

2022-12-06 10:43:23 590 0
奇闻异事录

秦始皇为什么会变得很残暴。因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吕不韦的情妇,吕不韦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赵姬献给了秦始皇,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异人,一个叫嬴政。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印象并不好。后来,吕不韦被秦始皇赐死,嬴政登基后,就把吕不韦的家人全部杀了。在这之后,嬴政就开始大肆封赏功臣,其中就包括吕不韦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嬴异人。

1、秦始皇为什么要那么残暴?

其实也是后期造成的,秦始皇之所以大变,在他统一六国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事刺激。

秦始皇为什么会变得很残暴

1首先是弟弟成蛟,一直和自己作对,而嬴政的祖母却一直偏袒这个弟弟。后来成蛟叛秦降赵,嬴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战乱。

2第二个威胁来自于目前赵姬染指不清,还生了两个私生子。在嬴政的冠礼上,嫪毐发动了叛乱,嬴政顺势抓获嫪毐,将他车裂而死,其私生子也被摔死了。

3

第三个威胁就是丞相吕不韦了。

虽说是吕不韦救出了嬴政,但他和自己目前之前的暧昧关系,以及强大的势力都是嬴政无法容忍的,他一直认吕不韦为仲父,心底里却十分记恨他。处理完嫪毐之后,嬴政大权在握,才开始碰吕不韦这个钉子。

他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然后将他打入死囚,最后赐毒酒而死!

纵观秦始皇嬴政的这一切,波折不断,恐怕正因为非同寻常的经历,才使得他晚年会如此暴行吧

2、嬴政何时变得残暴?

所谓嬴政变得残暴是在他统一中国之后,因为要巩固政权,他必须要统一文字,统一思想。也就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也被后来的史学家记录了残爆的一面。

3、为什么有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其他六个国家都有亡国之恨,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奖罚分明,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士兵不战无功可拿,以至于滥杀无辜,秦国统一中国后,疆域扩大n倍,这种曾经让秦国富强的法律,没有根据时事政治及时修正变通。

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晚年的秦始皇好大喜功,修建大秦直道、骊山陵墓、万里长城,还有传说中被项羽烧毁的阿房宫,这些虽然都是举世的工程,但是百姓徭役繁重,秦法严苛,动不动就要刑罚杀头,刘邦也是因为这个而造反的。秦始皇死后,宦官当权,政治腐败,曾经辉煌一时的大秦帝国就这样在四处起义的战火中消亡了。

秦王朝的暴政影响深入社会底层,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屠杀,主要是在北方,相对文明不够发达,而到了元朝统一中原后,元朝的暴政也是让百姓痛恨的深入骨髓,明朝皇帝朱元璋全家饿死他自己被迫出家就是很好的证明,成吉思汗战功显赫,而对文明的影响却不如秦始皇,因此他占领的地方也犹如走马观花。

两千年来,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秦始皇励精图治,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并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这就是史上的“焚书坑儒”。

谁敢违令,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贡献,我们还是要予以肯定。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由此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所以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4、为什么秦始皇那么凶残还能统一六国?

不管大家看不看历史,大家应该都会对秦始皇有所了解。基本上都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等等都是揭秘秦始皇“凶狠残暴”的证据,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反之其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

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攻灭六国,一统中原,建立了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并自称“始皇帝”。他在位年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大兴土木修建工程,很多设施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对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后世有很多讨论,包括郭沫若认为,亲政之前的秦始皇,“身体既不健康,又受人轻视,精神发育自难正常。”怎么知道秦始皇身体不健康呢?

《史记》里有一段。咱们前面不是讲,秦王重用李斯,大搞间谍战吗?其实这个间谍战最早不是李斯提的,而是尉缭。现在传世的还有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就是这个人写的--《尉缭子》。秦始皇很欣赏他,拿他当朋友,见面都不是君臣之礼,平等相待,赏赐也很多。 秦始皇的心理就更不健康了。

三岁时就被抛弃,吕不韦和赢异人不是跑了嘛,就留下嬴政和赵姬孤儿寡母在赵国,在姥姥门上,也算寄人篱下。整个童年肯定没少受气,所以,赵国刚一打下来,他就亲自回了邯郸,把仇家全部杀光。可见,童年的怨恨他一天也没忘。 他专制独裁,焚书坑儒,差点就将儒学文化毁于一旦,大兴宫殿,建立兵马俑,劳民伤财,民间怨言四起等等。可是,他的残暴是战争和统治国家的表现,一个王者是绝不会低头的,因为低头皇冠会掉。站在权力的最高峰,他要要时刻警性身边的一切事物,精神必须高度集中。

历史上记载,秦始皇将长子处于流刑,就是因为听到了长子要蓄意谋反,在这样一个至高权力的拥有和精神的压迫下,容不得一点流言蜚语。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 他的性格是充满矛盾性的,在建立成功伟绩的同时又做出让人愤恨不已的事。人无完人,自古人生“孰能无过”。秦始皇有功也有过。可他那扭曲变化无常的性格,让他走上了被世人谩骂和赞赏的极端。 秦始皇所处的那个时代(包括秦和西汉)大气开放。

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秦始皇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他13岁作王,22岁就清除了吕不韦这些人,23岁就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用了十四五年时间就统一了中国。他能把那么大的一个国家统一,并且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措施,这都说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杀伐决断,是一个皇帝必须有的魄力。既然有杀戮,就有残忍的一面

古往今来,英雄豪杰,帝王将相,都建立在“一将功成万骨枯”之上。所以说,凶残对于每个开国皇帝都适用。

秦始皇的暴政故事,应当起源于焚书坑儒,因为历史大部分是文人书写,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处于被坑杀的群体,如何报复秦始皇也只有通过文章,编写历史故事的方式来做了。看如今,有些公知大V,砖家的发言文章,蛊惑民心,坑蒙拐骗,腐蚀青年,也许,当年秦始皇就是坑杀的这类人。从流传下来的书籍推测,当年,焚书也是有选择性的。从短短十五年就灭亡来看,统治也确实与民心相悖,再加上其它战国的遗老遗少的反抗,——暴君,儒生给秦始皇的标签,确实也有理论依据。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修筑长城,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其雄才大略在中国历史上也少有皇帝超过他。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秦始皇的功绩值得称赞。至于凶残,是维护统治的手段。暴君,将信将疑罢了。

5、秦始皇真的那么残暴吗?

秦始皇的残暴之名,其实值得商榷。首先是他第一个统一天下,没什么治理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难免有失当之处,另外他的残暴也大部分是对手的污名化。脏水泼向秦始皇,自然就证明了他们的正义和高尚,和后世真正的残暴之君主,秦始皇多少有些冤枉。

说起秦始皇残暴,大家可能首先就想起这几件事:征发天下民夫修秦陵建阿房宫;焚书坑儒大规模杀人;严刑峻法治理天下等等,这其中自然有无数人失去了生命,也让天下百姓都生活在高压之下,喘不过气来。

但客观地说,秦始皇的这些劣行,和后世的一些君主比较起来,并不显得特别“出彩”。首先说征发民夫修陵建宫殿这件事,后来的历任帝王,那一个又不是如此呢?他们从登基开始就为自己修建庞大的死后居所,消耗掉天下的民力和财富,比秦始皇也不遑多让。

焚书坑儒大规模杀人这件事,也同样如此。秦始皇杀掉的儒生有几百人,然后收天下之书焚之,历来被人所诟病,但他的历代继任者,其实做得更过分。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建文帝的拥趸大臣们被他杀得干干净净,妻女还被送进军营日夜遭受凌辱,朱棣每天还要亲自审查凌辱记录,这种残暴绝不下于秦始皇。他修《永乐大典》,历代图书被删而湮灭者,比秦始皇烧掉的书不知道多出了多少!

至于严刑峻法,这一点秦始皇同样排不到前面。汉朝君主最喜欢的就是灭族,动不动就三族九族的杀人;蒙元搞出了“车论斩”,身高超过车轮的男子都要杀头;明朝的朱元璋一个案子就能杀掉几万人,和他们相比秦始皇的残暴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至于后来的那些有奇葩个人嗜好的皇帝,秦始皇更是没法比。有的喜欢剥皮有的喜欢蒸煮有的喜欢挖眼,还有的用百姓做军粮,种种残暴之行令人瞠目结舌。

秦始皇之所以落下残暴之名,我想无非两个原因。 首先是他第一个统一了全国,没有任何治理庞大帝国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延续秦国法律的基础上进行试探,而我们知道,秦国的法律本身就比较苛刻,其他六国旧有臣民很难适应,而且在施行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规模的杀戮,所以由此落下残暴之名。

其次就是反对派的污名化了。秦末之季天下纷扰,大家都扯旗造反,想要推翻秦朝,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民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残暴不忍”的污水泼向秦始皇,以此来证明造反的正确性和自己行为的正义与合法。

没办法,秦始皇只能背上“残暴”的锅了!

喜欢请,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在古代的朝代中,多数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毕竟这位皇帝留下很多功绩,至今我们还受到他的影响。虽然在当时修筑长城确实是消耗了很多的资源,但是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作用,保护了国家边疆的稳定。这个长城在之后很多朝代,唐朝、汉朝甚至到明朝都在进行修缮,就是看中了长城起到的作用,对国家的安定起到的作用。所以我们了解的并不是我们真实看到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他的功绩

我们从表面上看秦始皇确实对百姓确实是不好的皇帝,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秦朝从进行变法之后,注重的思想就是法家,所以无论是先前的秦国还是之后的秦朝,都注重的是乱世过程当中应该运用严苛的律法才能让整个国家处于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个法律一直都进行沿用,我们看到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个思想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从百姓对秦朝的怨恨程度上就能看出来。

对于后世很多人来说,对他产生改变的是在焚书坑儒这件事情,但是历史上对于这件事情确实是说法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环境当中,如果秦始皇对儒学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后世儒学根本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可以证明当时的这个事件并没有对儒家造成严重的伤害。毕竟在当时的环境当中,国家注重的是法家思想,在根本上是跟儒家相冲的,所以只能说思想上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修筑长城,在当时的环境当中,确实是因为这件修筑长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导致很多的百姓都死在了这场修筑的道路上,很多的百姓对秦朝的这种方式都充满了怨气。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不能否定的是秦始皇对于当时国家的稳定带来的影响,这个工程是为了能够保护人民,让百姓不至于受到有游牧民族的侵扰,得到安居乐业的环境,所以修筑长城的好处是要大于坏处的。

其实针对秦朝历史当中,秦始皇真的是残暴君主吗?这个问题上但是小编认为秦始皇并不是这样,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毕竟历史经历了时间很长,我们并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就是秦始皇带给后世的功绩,为后世很多的朝代稳定奠定了基础,统一很多的方面,让各个朝代都在沿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秦始皇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一面,但是当时收到主要思想的影响,所以并没有考虑到适不适合当时的环境。

大家认为秦始皇做的事情是利还是弊。

中国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代代残暴,幸好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人民才尝到了做人的滋味和成家立业的好运。

6、秦始皇不杀功臣,政绩卓著,为何被后人贬为“暴君”?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任何一个文明都会选取一些历史人物,作为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有的成为高度理想化的人物,比如尧舜禹汤;有的则成为令人极度厌恶的反面形象,比如夏桀商纣。这些形象其实都一定与人物原型有差距,但经过历代的塑造已经被人们所认可。

秦始皇,很不幸,就是古代文人倾力塑造的一个反面典型——暴君。

自古以来,尊崇明君和诅咒暴君就是我国的传统,有道明君、无道暴君成为评价帝王的两大极端。

我们必须要承认,秦朝事实上存在的暴政和二世而亡,为秦始皇成为“暴君”这一文化符号提供了事实基础。而汉朝文人对秦朝的鞭挞大大强化了秦始皇暴君的形象。

陆贾的《新语》、贾谊的《过秦论》、桓宽的《盐铁论》均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并列举了秦朝的许多暴政,比如:

1、废先王之道

汉儒认为这是秦始皇暴政的根源,因为秦始皇治国用的是法家,而非王道——孔学之道。

2、焚百家之言

汉儒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便是为了根绝先王之道,是大逆不道。

3、刑罚酷虐

秦始皇所用的法家尤其是法家的弊政,是汉儒抨击的主要对象,从此历代言秦政,必言秦法残酷。

4、赋敛无度、徭役繁重

这一点似乎无法反驳,秦朝确实为了修长城、骊山陵墓、驰道等增加了太多的徭役

5、暴兵露师

穷兵黩武,是秦始皇的又一大罪状,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终秦始皇一世,战争从未止歇。

还有很多,但这些其实已经足够,汉朝最初抨击秦始皇大多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现实政治服务,为了说明大汉得天下的合法性,即天意。

汉朝四百年的历史足够使秦始皇成为“暴君”的代名词,与此同时,许多民间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更加强化了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所以从汉朝开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秦始皇都是一个坏人,一个暴君的代名词。

甚至,到了朱元璋建历代帝王庙时,其中也没有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的排位,且至今也没有。

第一句话就错了,秦始皇杀功臣可一点儿也不手软。

《史记·李斯列传》里赵高就是用秦始皇时代功臣都没有好下场来说服李斯支持胡亥的。

“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赵高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给秦始皇当了二十多年大内总管,就没有看到秦国罢免的丞相和功臣有人能顺顺利利把爵位传给下一代的,几乎都被秦始皇以各种理由给杀死了。

秦始皇刻薄寡恩简直是人所共知,《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尉缭也说秦始皇这个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甚至就连深受秦始皇信任的将领对秦始皇也怀有深深的恐惧。

现在互联网上特别爱说秦始皇时期派出了北进和南下两大兵团,并且惋惜说如果陈胜、吴广造反时这两大兵团有一支回援关中,秦朝不可能二世而亡。

我们先不说所谓的“两大兵团”究竟有没有能力回援,只从史料看,奉秦始皇命令南征的任嚣压根就不想回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8年身为南海郡尉的任嚣就召集心腹将领赵佗来商量割据岭南事宜,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任嚣可是秦始皇亲自任命的南征主帅啊,结果任嚣对秦始皇执政的评价就是“无道”、“天下苦之”。

我们再来看秦军的北方兵团,秦军北方兵团本来由蒙恬和公子扶苏统帅,秦二世上台后蒙恬和公子扶苏被杀,北方兵团交给了王剪之孙王离,结果王离南下平乱不敌项羽,投降了诸侯。

这其实不关键,关键在于这批铁杆老秦人组成的边防军团对秦始皇以及秦朝没有任何感情,他们投降后并不担心秦朝的命运,而是担心诸侯军队不能一举灭掉秦朝,他们留在关中的家属怎么办: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史记 项羽本纪》

请注意,“今能入关破秦,大善”这句话,这充分说明秦朝最倚重的北方边防军团士兵对秦朝认可度低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从秦始皇身边的内侍、亲信大臣、亲信将领以及由关中士兵对待秦朝的态度看,称秦始皇是“暴君”是没有问题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9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