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之超市行业浅谈和分析

2022-10-25 12:02:59 339 0
头条哲学

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超市本身的随笔,也叫絮语。可直到今天,在书海中抬起头,才想起一事未做,于是笔者决定把脑中的概念变成字词句,写出来、写下去。

一切的灵感来源于一位相交甚欢朋友的微信网名:“生、死与超市”。严格来说,这三个词是不太兼容的:生死如同来去,是人生乃至生命的两面两极端,非此即彼、不可兼容;而超市则是一个发端于实用的场所,在传统意义上超市代表着意义上的丰盈:人们言及超市,想到的便是烟火、富足,是琳琅满目与热气腾腾,在精神史里,“超市”多少是衣食无忧的同义词,这种神话,使我们在世俗中有所依凭。

行业观察之超市行业浅谈和分析

如今,我看到一个将生命重大议题和充盈图腾连结起来的名字,不免会有所惊诧。它在第一时间违背了常理的美学历史观,以至于我之后每次去超市,无论是否购物,都要把这个名字拿出来反刍、解构,以求个看似合理自洽的解释。

细细思忖,这三者也许是有联系的。超市的确聚集了以各种形式表达生死的意象:人是活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商品是死的(某种程度上,在生产出的那一刻,商品在已经走完经济学和生物学的一生):被包装陈列在货架上,供人选购或是被丢弃处理。超市的丰盈也便在于此:它聚集些无数的无生命物,却又吸引着无数气韵生动的活人到此挑选,人们吃下这些逝去的,并延续着未来鲜活的日子。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解读,也许犯了强制阐释的错误,希望她看到时不要介意。

超市,即超级市场。这个由集市发展起来的时空场,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从类似菜市场的曾经发展到今天灯火辉煌的室内购物广场,超市在几代人的心中都有话可说,毕竟,一个人们几十年稳定进出的地方,怎么会踏雪无痕。

对于世纪宝宝这一代,也就是“00后”,他们对于超市的记忆是翻新的。世纪初的几年可能是县城似的超市,那些货物胡乱堆积的样子,那象征着那时的富足;到后来,超市在购物广场的一层(也有地下一层)得以实现,他们在吃喝玩乐中感受到的超市,反而变成了模糊的形象,其成为的是一个综合体的一角,不甚了了。国金的OLE超市和各大商场的沃尔玛即为例证。

还有一种特殊的超市成为了上辈人很少光顾却是年轻一代独有的记忆时空:橙子便利店类的小百货门面和星巴克吧一族。显而易见,这类超市正因其不够传统、形式新颖而成为年轻人的青睐对象。当然,笔者也是其中一员。我看到无数清秀的面庞在里面闪现着,嬉笑怒骂着,他们脸上闪烁着别样的神采,仿佛在叙说着属于且仅属于我们的故事。对于这些群体,狭小却亲切的商店成为了他们放置孤独的地方。我想,如果有个作家把视野放在咖啡馆和便利店,好好再现其中的风景,他(她)的作品应该能引起广泛的灵魂共鸣

新世纪一来的中国文化研究已开始研究城市,形形色色的城市批评补充着消费文化下相对缺失的精神标记,我期待能看到一篇又一篇有关城市文化的批评文章,因为那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地图。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3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