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记忆的两种态度

2022-10-25 12:54:24 309 0
头条哲学

将人们以任何形式、任何标准进行分类是不道德的,因为你我中的个体实在过于复杂:复杂到每个人都是“果壳中的宇宙”,都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然而,他们面对着自己过往的一切经历时,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来。

我索性将这两种态度进行二分:一种活在过去,将过往种种收纳在灵魂的博物馆中,不时拿出来翻看,历久弥新;一种活在未来,将可能性注入在明天,渴望更多新日之下发生的诸多蓬勃。

关于文化记忆的两种态度

曾经我羡慕怀旧的人们,他们像存了流年的陈酿,每逢过客,便拿出来款待,将客人拉回往昔的记忆里的同时,使酒更醇厚,更余味悠长;但现在我更学效活在未来的人,他们进走路,退亦有路,同时享受了回忆和期待两种情愫,于意义而言,他们更加丰满。

朋友相识、相聚、相知,总能留下共同的精神史。待到再聚时,这些书页一般的记忆,将会被重复、重塑,如同吟游诗人颂唱神话那样虔诚。

我对此深信不疑,又深表怀疑。

我质疑那个被构造出来的文化记忆场,场所里的一切似乎没有保质期,它们随着不断的咀嚼、反刍,非但未被笑话干净或逐步失效,反而不断地增厚、加深,最终变成一个全新的,不再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事实,隔得太远了。

当然,那些扣人心弦、永生难忘的东西,需要被铭记,需要被保存。可是绝大多数,那些看似弥足珍贵的记忆,不过是鸡零狗碎、柴米油盐。它们,应该被定期祛除。

忘记是哪一个教授说过:“人生是由无数个高光时刻组成的。”所言虽有些极端,却给我们提供一个视角、一个方法论:请记住该记住的值得。

惶惑到现在,我愈加羡慕洒脱的灵魂们,它们的眼睛永远盯着前方,自然也不会太缺少往昔的“golden days”。

太执拗于过往林林总总的人,可以瘦身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0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