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长公主叫太上皇什么-大长公主叫太上皇什么

2022-12-30 10:43:48 410 0
奇闻观察室

太平长公主叫太上皇什么的。这个女人是武则天的亲姐姐,也是李世民的妃子。她的丈夫是唐高宗李治,儿子是唐中宗李显。她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被称为贞观第一女相。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本事呢?为什么能够成为武则天的亲姐姐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被称为皇帝的女人。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她的两个姐姐也是非常出名的。她们分别是武顺和武则天。

1、唐玄宗为什么叫50年太平天子?

公元685年八月,一个男婴诞生在了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的家中。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男婴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英主——唐玄宗。

太平长公主叫太上皇什么-大长公主叫太上皇什么

他风流英武,雄才大略,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亲手缔造了大唐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唐玄宗这个人一生当了44年的皇帝,此后,又当了6年的太上皇,所以当时号称是50年太平天子。在他的统治之下,大唐王朝在各个层面都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

唐玄宗做了50年太平天子,他一生用了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和天宝。不过,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开元和天宝两个时期。人们都说,这两个时期分别代表了唐朝的两个不同时代,一个强盛,一个开始衰败。

2、历史上做过太上皇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上当过太上皇的有:赵武灵王,秦庄襄王,西汉高祖刘邦尊其父刘煓为太上皇,西晋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宋光宗,明英宗朱祁镇,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而秦始皇统一六国,才有了皇帝这一职业,所以秦以前是没有太上皇这一说法的。

有些答友拿赵武灵王做例子,其实是不对的,虽然赵武灵王确实是活着的时候将王位传给了儿子,但他的头衔是“主父”。

题主的问题是:历史上做过太上皇的皇帝有哪些?所以那些并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也不在此列,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言归正传!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历任太上皇的诞生,无论何种过程、何种目的,最后都难免涉及到权力的争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太上皇虽然名义上已经让位,但手中仍牢牢的把握着实权,将新任皇帝当做木偶来操作。如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一直把权力抓到了死。

南北朝时期的太上皇大多也是如此。不得不说,南北朝是个奇葩的时代,短短两百年,北朝就出现了四个太上皇,分别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好像当太上皇成了一股潮流。

而北齐后主高纬更是将当太上皇的“游戏”玩到了顶点。他先是传位太子高恒,自任太上皇,没过多久,又命高恒传位给任城王高湝,尊自己为“无上皇”。这名字真够中二的!

还有一些太上皇就比较可怜了,他们禅位都是被逼的,早在他们当皇帝的时候,权力已经被继承者架空了,可是他们偏偏又没死,只能以当太上皇来保全自身。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就属于这一类,晚年基本上被软禁在一个地方,混吃等死。

不过比他们更可怜的皇帝也不是没有,本来好好的当着皇帝,吃着火锅、唱着歌,莫名其妙就成了太上皇。

晋朝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位,尊晋惠帝为太上皇。隋末李渊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隋炀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成了太上皇。唐朝末期宦官专政,太监刘季述拥立太子李裕,唐昭宗李晔被幽禁并尊为太上皇。还有明英宗朱祁镇,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人俘虏了,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太上皇。

感谢邀请,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太上皇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尊号。自秦始皇追尊其父为太上皇起,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二十三位太上皇。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太上皇这一个角色。

走进太上皇

我们中国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不过秦庄襄王时期六国未灭,所以他未曾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而除了唐玄宗隔代尊老子之父李敬为太上皇外。 再为没有死后被追尊为太上皇之例;

那么我们第一位在生时已被尊为太上皇的是汉高帝刘邦之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却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那么下面回到题主的问题,做过太上皇的皇帝有很多,我们很难每一个都数得清楚,毕竟五代十国就很混乱了,所以让我们来列举几个太上皇来加深了解。

唐高祖李渊

唐开国皇帝,在隋末李渊太原举事,奠定李唐数百年江山。但是在唐朝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夺权,成为皇太子,一个月之后,李渊禅让,成为太上皇。

清高宗乾隆

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执政时间六十三年。可以说是帝王里面执政时间数一数二的长了,而据传他最后甘愿退位为太上皇这是要尊重自己的爷爷康熙,不希望为皇时间超越他。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3、历史上都有哪些太上皇和太皇太后?

中国历史上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也就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自秦汉以来有“太皇太后”尊称的如下:

1、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芈氏(秦庄襄王时为太后,秦始皇时为太皇太后)

2、 高祖 刘邦皇后吕雉(惠帝刘盈母亲,前后少帝时为太皇太后)

3、 文帝 刘恒的母亲薄氏(景帝时为太皇太后)

4、景帝 刘启的母亲窦漪房(文帝皇后,武帝时为太皇太后)

5、 昭帝 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宣帝叔祖母,为太皇太后)

6、 宣帝 刘询的皇后王氏(即邛成太后,元帝嫡母,成帝时为太皇太后)

7、元帝 刘奭的皇后王政君(元帝皇后,哀帝、平帝、孺子婴及王莽新朝时为太皇太后)

8、 元帝 刘奭的昭仪傅氏(哀帝时尊为太皇太后)

9、 魏文帝曹丕母亲卞氏(曹操的正室,明帝曹睿时为太皇太后)

10、 晋简文帝宫人,晋孝武帝生母李陵容:出身微贱。孝武帝时相继尊为淑妃、贵人、夫人、皇太妃,直到(崇训宫)皇太后。安帝时尊为太皇太后。

11、 南朝宋萧文寿:孝懿皇后。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之父孝穆帝刘翘的继室。生长沙王刘道怜、临川王刘道规。刘裕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少帝刘义符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12、南朝宋路惠男:昭太后。是孝文帝刘义隆的淑媛。其子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尊为崇宪宫太后。废帝刘子业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宋明帝即位后复为崇宪太后。

13、南朝梁昭德皇后蔡氏 :金华敬妃. 是梁高宗昭明帝(昭明太子)萧统的嫡妻,安皇帝萧欢之母,豫章王萧栋祖母,天正元年八月二十一日,豫章王萧栋尊祖母蔡氏为敬太皇太后,母王氏为皇太后,封妃张氏为皇后.

14、南朝陈章要儿:武宣皇后。是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继室。陈文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废帝陈伯琮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宣帝陈顼即位,为皇太后。

15、 “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正室娄昭君(显祖文宣皇帝高洋、“世宗文襄皇帝”高澄和孝昭皇帝高演的母亲,高澄之子废帝高殷时为太皇太后,高演即位后复尊为皇太后)

16、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皇后胡氏(后主高纬之母,高湛禅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后。高纬再内禅幼主高恒,时尊为太皇太后。在位期间淫乱宫闱,北齐灭亡后仍然恣行奸秽,隋朝开皇年间薨逝)

17、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皇后赫连氏(景穆皇帝拓跋晃嫡母,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18、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皇后冯氏(即文明太后,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嫡母。拓跋弘内禅给儿子——高祖孝文皇帝元宏,成为太上皇帝。后冯氏害死拓跋弘后,为太皇太后)

19、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充华胡氏 (即历史上的胡充华,肃宗孝明皇帝元诩生母,殇帝时为太皇太后,在"河阴之变"中与殇帝同被尔朱荣沉入黄河)

20、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阿史那氏:武成皇后。宣帝宇文赟时尊为皇太后。静帝时时尊为太皇太后。

21、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李娥姿,北周宣帝宇文赟生母,北周静帝宇文衍时尊为太皇太后.

22、 唐宪宗懿安皇后郭氏:懿安皇后。郭子仪孙女。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子穆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敬宗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23、 后晋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石绍雍妾刘氏:高祖时为皇太后,出帝时为太皇太后.

24、 仁宗的慈圣光献皇后曹氏(英宗以宗室子弟入即大统,尊为皇太后。神宗时为太皇太后)

25、英宗的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神宗之母,哲宗时为太皇太后)

26、神宗的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宋徽宗嫡母,宋徽宗时为太皇太后)

27、 高宗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高宗禅位给孝宗,时为太上皇后,高宗崩尊为皇太后。后孝宗再禅位给光宗,因孝宗尚在,仍为皇太后,再后来孝宗崩,光宗因病无法理朝,内禅宁宗,被尊为太皇太后。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尊位长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

28、宋孝宗成肃皇后谢苏芳,光宗时尊为皇太后,宁宗时尊为太皇太后

29、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度宗入即大统后,尊为皇太后,恭帝时尊为太皇太后。元灭宋后成为俘虏,降封为寿春郡夫人)

30、金太祖皇后纥石烈氏:钦宪皇后。熙宗时尊为太皇太后。

31、金太宗皇后唐括氏:钦仁皇后。熙宗时与钦宪皇后一起尊为太皇太后。

3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淳钦皇后述律平(辽义宗耶律倍,辽太宗耶律德光,章肃帝耶律李胡母,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时为太皇太后)

33、辽圣宗耶律隆绪钦哀皇后萧耨斤(辽兴宗耶律宗真母,道宗耶律洪基时为太皇太后)

34、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萧坦思(后被废为惠妃,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时期为太皇太妃)

35、元文宗皇后弘吉剌氏:卜答失里皇后。父是驸马鲁王雕阿不剌,母是鲁国公主桑哥哥剌吉。宁宗时为皇太后。顺帝时进尊为太皇太后。至元六年去尊号,安置东安州。

36、元顺宗皇后弘吉剌氏:名答己,照献元圣皇后。英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37、明仁宗皇后张氏:诚孝皇后。宣宗时尊为皇太后。英宗时进尊为太皇太后。

38、明英宗贵妃周氏:孝肃太皇太后。英宗时为贵妃,宪宗时以子即位尊为太后。孝宗时尊为太皇太后。

39、明宪宗孝贞皇后王氏:孝宗时尊为太后。武宗时尊为太皇太后。

40、 明宪宗贵妃邵氏:孝惠太后。明宪宗宸妃,兴献帝生母,世宗祖母。追赠的太皇太后。

41、顺治皇帝母亲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太宗皇太极嫔妃,康熙时为太皇太后)

42、同治皇帝的母亲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西太后,咸丰皇帝嫔妃,宣统皇帝入即大统时尊为太皇太后,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太皇太后,也是历史上徽号、谥号最长的一个太皇太后。)

在我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就叫做太上皇。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就叫做太上皇(皇帝的父亲);对尚在世的先帝母亲的尊称,这就是太皇太后(现任皇帝的奶奶)。

而我国历史上一共有14位太上皇,19位太皇太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

太上皇

生了好儿子的太上皇——刘煓

刘煓之所以能够当上太上皇完全是生了个好儿子——刘邦。

刘邦原本是个小混混,但为人仗义,颇得人心,刘邦40多岁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率先攻下了秦都咸阳,此后被实力强大的项羽封为汉中王,此后为了夺取最高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而这年刘煓已经80岁了,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又过了五年,85岁刘煓去世,他的晚年也算是非常幸福了。

主动禅位的代表——拓跋弘

拓跋弘是北魏第六位皇帝,12岁时就登基为帝,降服权臣,重文重教,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但朝政被自己的母亲冯太后把持,18岁时,拓跋弘宣布禅位与自己5岁的儿子拓跋宏(北魏孝文帝),自己则专心修佛,23岁时就去世了。

图 拓跋弘

顺应天命(逃避责任1.0)——高湛

电视剧《陆贞传奇》里,把高湛描述成一位贤明有才的君王,但实际上的高湛,只是长得好看罢了,除此之外,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反而是一位宠爱奸臣,秽乱后宫的昏君。

北齐也在他的治理下逐渐离心离德,民心涣散,公元565年,天象显示国家会有新皇帝出现,为了顺应天命(更多的是逃避责任,将烂摊子留给后人),时年只有29岁的高湛禅位与儿子高纬,自己呢,则晋升为太上皇,继续纵情声色,四年之后,高湛去世,北齐也很快就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坑爹”的代表—宇文赟

宇文赟的父亲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夺得朝政大权,推行府兵制与均田制,打压士族,灭亡北齐,统一北方,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北周武帝宇文邕,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贤君之一。

但宇文邕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继位的是他的长子——宇文赟,和他父亲的英明神武相比,宇文赟差太多了,整日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兴土木,大肆诛杀宗室,致使以杨坚为代表的外戚势力掌权,579年,宇文赟禅位于太子宇文阐,成为太上皇。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22岁。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被迫禅位——唐高祖李渊

李渊虽是隋朝的外戚,但一直备受排挤,直到隋朝爆发农民大起义,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趁势起兵,进入长安,建立了唐朝。

图 李渊

但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立下了大功,被封为秦王,由此秦王势力集团和太子(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势力集团明争暗斗,公元626年,李世民设下埋伏,杀死了李建成,李渊被迫无奈,两个月后,禅位与李世民,自己呢,开始了太上皇生涯。

公元635年,李渊去世。

毁誉参半——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在位后期,李隆基变得好大喜功、志得意满、骄奢淫逸,盛世局面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攻下了长安,李隆基仓皇出逃,在马嵬坡士兵发生了哗变,奸臣杨国忠、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都被逼死,后李隆基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则前往灵武,在灵武继位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远在蜀中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直到李隆基去世后的第二年,为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才最终被平定,但唐朝也就此进入了藩镇割据的多事之秋。

迫于压力——李诵

公元805年,44岁的唐顺宗李诵继位,登基后任用王叔文变法,但变法却遭到掌权的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反对,同年,在位只有100多天的李诵禅位与太子李纯。自己升为太上皇,第二年,李诵去世。

逃避责任2.0——赵佶

宋徽宗赵佶,擅长琴棋书画,自创”瘦金体“,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但作为一位皇帝,赵佶很不合格,在位期间,奢侈浪费、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国家衰微。

图 赵佶

公元1126年,金国兵临城下,惶恐不安的赵佶宣布禅位与儿子赵桓,第二年,宋朝都城被攻破,赵佶和赵桓都被金国俘虏,是为“靖康之耻”。

25年太上皇生涯——赵构

赵构是赵佶的第九子,“靖康之耻”后,赵构被拥立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

起初赵构任命岳飞等抗战派大臣,抵御金国的进攻,在位后期,冤杀岳飞,一味求和,任用秦桧等奸臣,1162年,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1187年,做了25年太上皇的赵构去世,享年81岁。

心灰意冷——赵昚

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是赵构的养子,1162年,通过禅位继承皇位,但时常受到赵构的牵制。

在位期间,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大臣,试图恢复北宋的疆土,发动隆兴北伐,但却以失败收场,1189年,心灰意冷的赵昚禅位于太子赵惇。

怕老婆的皇帝——赵惇

1189年,赵惇继位为帝,但却是位怕老婆的皇帝,在位期间,他父亲赵昚“乾淳之治”的成果也逐渐荒废。

1194年,赵惇禅位皇位于太子赵扩。

状元皇帝——李遵顼

李遵顼是西夏的宗室,1203年,廷试进士第一名,1211年夺得皇位。1223年,传位于子李德旺,成为太上皇。

当了太上皇8年又当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1449年,明英宗在战场上被瓦剌俘虏,第二年回到明朝时,明朝已经有了新皇帝,他的弟弟景泰帝,明英宗被安置在南宫,成为太上皇。

1457年,景泰帝病危,明英宗复辟,再次成为登上了皇位。

最有“孝心”的太上皇——乾隆帝

1795年,在位已经60年的乾隆帝为了不超过自己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记录,宣布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之后,乾隆帝又在太上皇的位置上训政了3年多的时间,成为我国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统治者。

太皇太后

汉文帝皇后窦氏

窦氏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武帝即位后,窦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上官氏是汉昭帝的皇后,汉宣帝即位后,上官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哀帝即位后,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后来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夺了西汉的江山。

晋简文帝妃子李陵容

李陵容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位后,尊李陵容为太皇太后。

刘宋萧文寿

萧文寿是刘宋开国君主刘裕的继母,刘义符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南陈章要儿

章要儿是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继室,废帝陈伯琮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

冯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孝文帝元宏上台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北齐神武帝皇后娄昭君

娄昭君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废帝高殷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阿史那氏

阿史那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北周静帝时尊为太皇太后。

唐宪宗皇后郭氏

郭氏是唐宪宗的皇后,安史之乱时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唐敬宗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宋英宗皇后高氏

高氏是宋英宗的皇后,宋哲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宋高宗皇后吴氏

吴氏是宋高宗的皇后,宋光宗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谢道清是宋理宗的皇后,宋恭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金太祖皇后纥石烈氏

纥石烈氏是金太祖的皇后,金熙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元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弘吉剌氏是元文宗的皇后,元顺帝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明仁宗皇后张氏

张氏是明仁宗的皇后,明英宗即位后,进尊为太皇太后。

明英宗贵妃周氏

周氏是明英宗的贵妃,明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清太宗庄妃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是清太宗的庄妃,康熙帝即位后,尊太皇太后。

清文宗妃叶赫那拉氏(慈禧)

叶赫那拉氏是清文宗的嫔妃,光绪帝死的时候,溥仪即位当天,叶赫那拉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图 慈禧太后

4、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有多少?与皇帝关系如何?

简单来说,我国历史上有24位太上皇,结局各异,这跟他们当上太上皇的方式有关。

1、死后追尊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有两个,一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另一个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父亲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当人质,被商人吕不韦看中,吕不韦倾力相助,帮助子楚回到秦国,并顺利成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自称皇帝,追封子楚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据《新唐书》记载,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为先祖,追尊老子为帝,上庙号大圣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为先天太上皇。

这二者中,秦庄襄王属于英年早逝,李敬记载很少,算他善终吧。

2、未称帝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只有一个,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没当过皇帝,却生下了一个开国皇帝。而且刘太公命非常硬,战国动乱没影响到他也就罢了,毕竟他只是个小角色,但楚汉争霸时他差点被项羽煮了,最后也安然无恙。

不过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后,有一件事很尴尬,他是刘太公之子,对父亲行礼是很正常的,可刘太公却又是刘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礼就很不正常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活学活用,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刘太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还是没当过皇帝的。

史书记载,刘太公去世于前197年,此时刘邦都已经60岁了,两年后就去世,可见刘太公的寿命是真的长,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这类太上皇晚年都比较凄凉,偏偏他们集中爆发于一个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和唐昭宗李晔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还有晋惠帝司马衷、宋光宗赵惇和西辽耶律直鲁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说唐朝皇帝,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来应该大权在握,结果刚统一两年,次子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长子和四子被杀,李渊也提前下岗,当起了太上皇。

李渊的太上皇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内,他还生了一个儿子李元婴,也就是建造滕王阁的滕王。虽然李世民比较少看望他,但儿媳长孙皇后还是比较常去探望,李渊自由是不怎么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惨。

可李隆基和李诵就没那么幸运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动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乱时,长安被叛军攻占,李隆基带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马嵬驿发生兵变后,杨贵妃被杀,李隆基继续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则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在该地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隆基默认了儿子的继位,没有发布诏命宣称儿子造反,在安史叛军面前,他不敢再让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军收复长安后,李隆基被接回长安,软禁在宫中,由于担心父亲复辟,李亨对李隆基非常苛刻,宫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还被赶出宫去,李隆基度过凄凉晚年。

李诵当了26年太子,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引起宦官们的不满,正好李诵不久中风了,宦官趁机逼迫李诵退位,太子李纯登基,尊父亲为太上皇。

次年李诵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司马衷和李晔都算奇特,因为他们都曾复位,司马衷是在“八王之乱”中被叔祖司马伦抢了皇位,竟被尊为太上皇,后来又被反对司马伦的齐王司马冏等人操盘下复位。李晔是被宦官刘季述等人政变囚禁,宦官们假传李晔之命自称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后来宰相寻求军阀朱温的援助,才帮李晔复位。

赵惇退位是身体原因,赵惇精神时好时坏,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拨下,跟父亲宋孝宗的关系很僵,不仅长期不去探望父亲,就连父亲丧礼都不主持。

赵惇的不孝之举惹恼了群臣,在宋孝宗丧礼后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诏命,迎立赵惇之子嘉王赵扩,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

退位之后,赵惇的精神状态更加不稳,很忌讳内禅这些字眼,六年后病逝。

西辽耶律直鲁古是被毒蛇咬的农夫,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耶律直鲁古收留了乃蛮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并将女儿嫁给他,屈出律却背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将其奉为太上皇,幽禁起来。

4、主动退位的太上皇

这类太上皇一般是握有部分或者全部实权的,人数最多,包括后凉太祖吕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唐睿宗李旦、宋徽宗赵佶、宋孝宗赵昚、西夏神宗李遵顼和清高宗弘历。

吕光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临终前担心诸子争位,先传位给吕绍,自为太上皇。数日后吕光去世,后凉仍然发生政变,吕绍庶兄吕纂造反,吕绍自杀。

拓跋弘退位是一种策略,他在世期间,大权落入嫡母冯太后手中,自己没有权力,为了夺权,他以退为进,禅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

拓跋宏这时才5岁,政事仍然由冯太后跟拓跋弘处理,直到五年后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杀。

高湛和宇文赟的退位理由是一样的,为了躲开政务,安于享乐,但由于二人传的都是幼子,大权实际上还在他们手中,只是他们享乐过了头,一个传位三年后去世,一个传位次年后驾崩。

高纬和赵佶的退位理由又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躲避亡国之君的骂名。高纬就是高湛的儿子,9岁继承帝位,父亲死后继续胡作非为,终于等来了北周大军的大举进攻,北齐面临亡国之危。高纬聪明地传位给儿子,直到20几天后,北齐灭亡。

赵佶也一样,把北宋折腾废了以后,担心金兵南下灭宋,急急忙忙传位太子赵桓,两年后金军攻破汴京,赵佶被掳,成为金人的阶下囚直到去世。

李旦退位是因为无奈,唐中宗李显死后,唐朝中枢乱作一团,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合力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拥父亲李旦上位。李旦名义上是皇帝,却不能大权独揽,唐朝的朝政基本由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三人打理,李旦觉得这皇帝当得太憋屈,干脆让位给李隆基。

李旦当太上皇前期还掌握部分决策权力,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李旦完全无权,之后就过着类似李渊一般的生活,直到去世。

赵昚是因为北伐失败、抱负不能施展,这才退位,但儿子赵惇不孝、儿媳李氏搬弄是非,赵昚的晚年生活并不算好。

李遵顼是被内外压力下主动退位的,由于内政外交方针的重大失误,李遵顼在位期间西夏国力持续下降,同时承受蒙古和金国的进攻,内部反对声音很大,李遵顼最终传位给次子李德旺,自称太上皇,成为西夏唯一一位太上皇,在西夏灭亡前一年病死。

清高宗弘历也就是乾隆帝,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太上皇的感觉吧,也可能是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传位给儿子颙琰,仍然掌握大权,安享晚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5、被掳遥尊的太上皇

这个“荣誉”,专属于“宁死不屈”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明英宗一番操作葬送了明朝大军,瓦剌不仅俘虏了明朝皇帝,还直接逼近京师。

危难之际,郕王朱祁钰即帝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免他成为瓦剌扣关的法宝。随后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成功击退瓦剌,保住了明朝江山。

后来朱祁镇被送回明朝,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衣食不足供,他的妻子钱氏还要做女红补贴家用,直到朱祁钰重病之际,朱祁镇发动政变复位,善终。

6、当过两次太上皇的太上皇

这也是专属头衔,非宋高宗赵构莫属,这个被金人赶到海上的皇帝,刚称帝没多久就遭遇了苗刘兵变,宋高宗被迫下台,独子继位。但很快他又在吕颐浩、张浚和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的“勤王”下“复辟”,直到数十年后传位给养子宋孝宗(独子夭折了)。

二次退位后,宋高宗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加以继位的孝宗相当孝顺,高宗在世的期间二人关系和睦。

7、已死却被活尊的太上皇

这种也只有一人获得,那就是燕国皇帝安禄山。

安禄山发动叛变后,进展神速,很快攻下洛阳,他在洛阳称帝,建立燕政权,随后攻占长安。

但安禄山晚年脾气暴躁,经常殴打内侍,同时宠爱幼子,被儿子安庆绪猜忌,最终安庆绪联合内侍李猪儿,杀死安禄山。

随后安庆绪假传安禄山之命,传位给自己,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其实安禄山这时候已经死了。

8、不知道自己身份的太上皇

隋末李渊起兵后直入关中,夺取长安后,他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当时已经天下大乱,再加上隋炀帝很快就被宇文化及弑杀,他可能不知道他被尊为太上皇,而是以皇帝的身份号令江都(号令不了天下了)。

中国历史上有五百多位帝王,其中太上皇就有二十多位,我只说其中的两位,李渊和乾隆。

李渊是我国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帝王,同时也是争议较多的帝王,他打下江山,废除隋恭杨有,即(隋炀帝孙)建立唐朝。后来却因亲生骨肉的互相残杀,因此得后人褒扬,还被李世民请下丹墀,所以被人认为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太子之位,一个月后,李渊成为太上皇,名义上是禅让,而实际上是时势所逼,无奈之下,不得不作出选择。李渊的悲哀,就是自己打下江山,却未能做到最后,虽然也做了九年太上皇,终不是他的意愿,最后郁郁而终。

乾隆是,自诩为,十全武功,十全老人,他成为太上皇,是受缚于自己誓言的秘密,他以为自己活不到八十岁,曾起誓,如果他真能活那么久,他一定在第六十年将皇位交出去,到了第六十年,乾隆帝虽不愿意,但君无戏言,一言九鼎,最后不得不将皇位传授给了嘉庆,只好做他的太上皇。皇位虽给了嘉庆,然而他却带走了玉玺,这样他又以太上皇的身份,执政了三年,直到梦中而薨!???

5、曾经是亲密战友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最后分道扬镳了呢?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从来就不是什么亲密战友,只能说因为共同的利益合作过,帝王家的亲情是很稀薄的一个东西,不是没有,只是附加条件太多。所以他们可以一致对外,也可以拔刀相向。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是如此。

705年,张柬之等朝中重臣联合李唐王室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其中太平公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政变之后,太平公主摇身一变成为镇国太平公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干政。

相王李旦也参与了政变,而且他的第三子李隆基完整的见证了这次政变。这让他知道政变原来是个好东西,如果成功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当然,前提是要提前筹谋。

政变之后,李显复位,武三思得到李显和韦后的信任,大肆排除异己,甚至将张柬之等五王排挤致死,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又挑唆安乐公主做皇太女等等,可以说中宗时期的政治是相当混乱的,政出私门的情形比比皆是,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人干政。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了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切深深地刺激着李隆基,虽然他人并不在长安,但对朝中的局势一直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710年,李隆基回到了长安,开始暗中网罗人才,在这一年,李显去世,韦后摄政。当时,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起草了一份诏书来平衡朝中各方的势力,但是韦后却有自己的想法,她想效仿武则天称帝,这激起了李唐王室的怒火。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就发动了唐隆政变,政变当天,天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简与李隆基一起行动,他们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安乐公主,还有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被杀实际上已经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出现裂痕的一个证明,婉儿本是太平公主的人,虽然在中宗一朝也干政,但到底没有什么大错,更不曾附于韦后,但是李隆基还是决定杀死上官婉儿,当时的太平公主并不在场,所以没能阻止的了这件事的发生。

这或许可以看成是李隆基已经未雨绸缪在剪除太平公主的力量。

政变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扶李旦复位,然后李隆基很顺利的成为太子。这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就渐渐多了起来,最开始,太平公主并没有看出李隆基是个野心勃勃之人,所以并不曾提防李隆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常常政见不一,李旦又做不了什么大主。宰相议事之后要先和太平公主商量,再和李隆基商量,然后才来告诉李旦。

太平公主越来越发现李隆基难以控制,这和她的初衷是相悖的,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实际上并不想相仿母亲武则天,相反的,她一直想做第二号人物,能够保有权势、政出私门即可。但很显然,李隆基不愿意让女人来干政,更不愿意皇权受到威胁。两人开始成为敌对一方。

太平公主旧事重提,认为李隆基是庶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旦并没有听从妹妹的话废太子。天平公主见一计不成又开始让宰相们废太子,当时的宰相多数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但是太平公主还是没有得逞。

712年,李旦实在不愿意夹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于是自动做了太上皇帝,让李隆基来做皇帝。但是李旦并没有完全放权,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等还握在手中。这实际上是加剧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天平公主已经开始谋划废李隆基,甚至想要毒害他。当然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他也有自己的谋划,并且抢在天平公主前面发动了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最终赐死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一死。李旦将权力全部交出,李隆基亲政,然后开始奋发图强,为开元盛世的到来积蓄力量。只是很不幸的,后来做了太久皇帝的李隆基逐渐变得昏庸不堪,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狼狈的抛弃了长安、抛弃了他的子民,然后跑去了四川,被动的成为太上皇,在近似屈辱中度过了最后几年的时光。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姑,两个人因为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而组成了联盟,共同为了保卫李唐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而发起了诛杀以韦太后为首的韦氏集团的唐隆政变,彻底的结束了后武则天时代又一个想要临朝称制的女人——韦太后,这韦太后便是唐中宗李显之妻,武则天之儿媳妇。李隆基之伯母,太平公主之兄嫂!故事还要从神龙政变讲起。公元705年,81岁的武则天即将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她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宠幸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陪伴左右,太子李显在宰相张柬之等五人的配合下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一代女皇武则天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显。神龙政变的成功使得天下重新回到了陇西李氏的手中,大唐王朝再次回到世人的眼中。

然而在那个女性权利得到无限释放的唐朝,地位尊贵的女性永远不会躲在背后,唐中宗李显由于长期处于母皇武则天的淫威之下,性格上又遗传了其父亲唐高宗李治的特点,也十分的听从韦后的摆布,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患病在床,韦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害了唐中宗李显,随后将皇位传到了有子唐殇帝李重茂手中,主幼母壮,为太后学起了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意图做第二个武则天。李唐天下再次面临被颠覆篡夺的危机!

相王李旦之三子,临淄王李隆基与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不愿看到李唐天下落入韦太后之手,于是结成了政治同盟,共同发起了诛灭韦氏集团的唐隆政变,并且成功的杀死了韦太后及韦氏集团主要势力。

唐龙政变成功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迎立了曾经的唐睿宗李旦继承大统,而李隆基也应有功于社稷,而被立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太平公主是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妹,从小便十分受宠,于是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李旦面前诋毁太子李隆基,意图想要令唐睿宗李旦废除太子李隆基,唐睿宗李旦一直没有采纳太平公主的意见,为了更好地保护太子李隆基,唐睿宗李旦做出了禅位的举动。

于是,李隆基也正式成为了大唐王朝的主人,然而三品官员的任命依然掌握在太上皇唐睿宗李旦手里,太平公主依旧不死心,在同睿宗李旦耳边不断污蔑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决定主动出击,消灭了太平公主身边的政治势力,并且赐死太平公主。彻底扫除了,自己走向权利巅峰的绊脚石。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毫无疑问,太平公主之所以被李隆基赐死,其背后都是权利的游戏,并不断地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和走向。

6、西汉馆陶公主和大唐太平公主谁更有权?

西汉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文帝女儿,与汉景帝是同父同母的姐弟,也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姑姑,身份高贵非常,因其封地在邯郸馆陶,史称其馆陶公主。仗着母亲窦太后的溺爱和弟弟汉景帝的娇纵,馆陶公主天然有恃无恐,但观其作为,并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事。比拟闻名的业绩有两件,一是赞助汉武帝生母王夫人搞掉太子刘荣,再就是本人老年时,养了个俊美少男董偃。你需要支持一个小情人。这是个人问题。这里不讨论。它只说王子是刘荣。 早先汉景帝立太子并不是刘彻,而是与栗妃所生长子刘荣。馆陶公主为了当前能有所凭仗,给她女儿陈阿娇去提亲,谁知被栗妃谢绝,估量也说了些不太入耳的话,因而馆陶公主挟恨在心,起初刘嫖又去汉武帝刘彻母亲王夫人那攀亲家,两人各有所求一拍即合,王夫人很爽利的应允了。都是亲家了,馆陶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刘彻上位,协同王夫人一路,让景帝废掉刘荣囚禁栗妃,使刘彻得以顺遂继位。相比太平公主手法心性,馆陶公主做的那点事跟小孩子同样。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小女儿,也是极受爱慕。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是唐高宗的外甥薛绍,后因唐宗室谋反牵联,被武则天饿死狱中。然后武则天又选了位武氏宗亲武攸暨,给宁靖当第二任丈夫。为使武攸暨迎娶太平公主,武则天以至命令正法他的原配,不可谓不狠。武攸暨谨严柔弱,以致太平公主生存风格腐烂,大肆包养男宠,通奸朝臣,甚至还讲自己喜欢的男宠张宗昌进献给武则天,还真是母女同好。太平公主热中势力,权利欲强,武则天也认为她很像自己,就让她参与朝政。但太平虽然是吴家的儿媳,武则天的儿媳,但在政治上却站在李家一边。 公元705年,张柬之发起“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于中宗李显,太平公主因诛杀张宗昌、张易之有功,被封“太平镇国公主”。在唐中宗时代,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乱政,只是害怕太平公主的多谋善断,可见太平公主仍是颇有才能很有手段的。710年,中宗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立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随后又介入李隆基诛杀韦后,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李旦为唐睿宗,并因大功封万户。太平公主权倾临时,以至唐睿宗李旦有首要事务都要与她商量。李旦立儿子李隆基为太子,宁靖由于李隆基贤明神武,想要改立柔嫩柔弱的太子,而李旦对此,一边是mm,一边是儿子,也是息事宁人,可见李旦居心良善。712年,唐睿宗李旦掉臂太平公主阻挡,传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本人当了太上皇。713年,不死心的太平公主联结翅膀,发起兵变,被李隆基武断平息,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下诏赐死于自己家中。

封建王朝的公主是否拥有大权,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国家大形势;第二,看公主个人和皇帝的亲密关系及其在政坛上的作为;第三,才是个人政治能力。

相对于一个王朝来讲我认为太平公主的权利远远超过西汉的馆陶公主,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对比一下。(馆陶公主和太平公主剧照)

女性参政议政的大形势对比(西汉和大唐)。

唐朝是女性参政议政封建王朝时期的最高潮,有武则天这样一位真正的女性皇帝,女性的政治地位也空前提高。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很早就已经参与朝政,而且是正大光明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太平公主经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四朝,地位稳步提高,参与了唐朝这个时期很多重大事件,很多重要事件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西汉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因为照顾失明的窦太后而获得窦太后的宠爱,更受到汉景帝的纵容,她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大都都是通过自己的母亲窦太后来表达的。她为了保障自己子孙的荣华富贵,企图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结果遭到拒绝,因为馆陶公主经常向自己的弟弟贡献美女。馆陶公主只好向汉武帝的母亲王妃求亲,得到应允,全力支持汉武帝成为太子。(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皇后,剧照)

当时汉朝的男女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女性不得参政议政,除非太皇太后和太后等人,馆陶公主表达立太子的意愿只能求窦太后和汉景帝,对朝政是不能过多的干涉的。

太平公主和馆陶公主对所处朝代参政议政的深入程度来看,太平公主已经深入唐王朝的政治当中,而馆陶公主只是隐于背后,且不是决策者,只是旁敲侧击,汉景帝、汉武帝是不允许馆陶公主直接参与政事的。一对比,双方的优劣立刻展现出来。

两位公主和当时王朝皇帝及其朝廷的关系。

我们先看一下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之间的关系。

从亲属关系上讲,太平公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是一母所生,关系不在话下,不过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也只是一个参政的阶梯罢了。

武周后期,武则天召回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武家和李家的矛盾凸显,势同水火,太平公主是武家的媳妇,但在政治上始终站队李家。

705年,太平公主参与“神龙政变”,诛杀“二张”(张昌宗兄弟),武则天禅位,李显为帝。太平公主因而获封“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由幕后走向了前台。

710年,太平公主派自己的儿子薛崇简和李隆基发动政变,消灭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政治盟友,太平公主打算立李重茂为帝,经过权衡利弊,拥立自己的哥哥李旦成了皇帝。李旦十分器重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并列,他用太平公主制衡太子隆基。唐睿宗时期,宰相七人,其中五人出自太平公主推荐,军队的将领也有一大部分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政坛崛起的助推人,唐睿宗剧照)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唐睿宗控制不了,只得自己禅位给李隆基,而太平公主感受到威胁,企图推翻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政坛女强人遇到了人生的BUG,她意图谋反的事情被唐玄宗这个大BOSS知悉,快刀斩乱麻处理了太平公主一派,太平公主被逼自尽。

而馆陶公主只是依靠窦太后和汉景帝的宠爱,立了汉武帝为太子,她不敢也不能过多的参与朝廷内政,至于朝廷官员的任命,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也不可能让她插手过多,至多推荐几个人而已。她更多的期望是依靠自己的女儿陈阿娇皇后,获得家族的荣华富贵,朝廷内政在当时的情况下,它也不可能参与。

由此看来,馆陶公主更像一个和皇帝有亲近关系的贵妇人,依靠关系获得家族的荣华富贵,典型的良家妇女形象。而太平公主则是政坛女强人,她已经左右了唐睿宗时期的朝政,深深扎根在唐朝朝廷内部,权倾朝野。(唐玄宗像,天平公主的掘墓人)

馆陶公主和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对比。

馆陶公主左右政局主要通过汉景帝、窦太后、陈阿娇,从侧面影响朝廷,而且大都以其家族为利益所得者,私心比较重,所要求的政治获利并不多。

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培养成了一个政治多面手,她不以家族为利益出发点,而是想左右整个大唐的政局,第一个丈夫薛氏家族被灭让她清晰的了解了政治的可怕,第二任丈夫家族是武氏,太平公主的政治立场则是站在了李家皇室,具有女政治家的风采,如果跟随武氏家族,她的政治成就不会那么高,两任哥哥皇帝都不会信任她。

馆陶公主就是一个贵妇人,谋求的是家族的荣耀,太平公主的是一个政治家,她能左右唐睿宗那个时期的政局走向,双方高下立判。

7、乾隆为什么会主动提前退位做了太上皇?

  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主动退位让贤的就更加少了,而乾隆皇帝就是主动退位的一个。太上皇说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个虚职,像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当上太上皇后并没有之前当皇帝那么好。那乾隆为何会选择当太上皇呢?他难道不怕被嘉靖干掉?

  虽然太上皇是虚职,但也不是所有的太上皇都是摆设。主要看的还是权利,权利在谁手上谁就有话语权,没有权利即使是当上了皇上也只是一个傀儡,一个面子工程而已。

  乾隆之所以退位给嘉庆主要是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康熙帝做为一代雄主,幼年登基,在其十六岁的时候就除掉了权臣鳌拜。之后更是平三藩、收台湾、逐沙俄、治蒙古,一生功绩斐然,他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乾隆皇帝一生的榜样就是他的这位爷爷,为了不打破他爷爷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嘉靖。乾隆在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就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其实乾隆在登基之初就立下这样的誓言,主要是为了博一个美名。康熙做了61年的皇帝,而乾隆是二十五岁登基,要超过康熙就要活过85岁,在古代平均寿命都很短的年代。85岁已经是很高的年纪了,乾隆爷想不到自己可以活这么久,但能活过这么久更好,到时候皇位问题再说。没想到的是他真的活到了这个时候,对于长期立于帝国顶端的人来说,他并不想就这样传位,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君无戏言,也只能把皇位传给嘉庆自己当太上皇了。

  皇位是传了,但是权利却一直握在自己手上。一些到嘉靖朝之后需要改变的地方,乾隆都装作不知而不去改变。就像嘉靖改元需要用到新历,但大臣奏请宫内还是实行乾隆纪年的时候,他立马就同意了,新铸的钱币也是乾隆、嘉庆年号各一半。在政事上关于奏折、人事任免都是乾隆负责,而只给嘉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嘉庆是没有实力和乾隆作对的,而且在古时候孝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嘉庆如果为了权利而干掉乾隆的话也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件。

  据《朝鲜实录》记载,嘉庆坐在乾隆旁边,眼睛看着乾隆,乾隆笑他就笑,完全是乾隆在主导一切。这也说明了嘉庆是没有胆量反抗乾隆的。既没有反抗的实力,也没有反抗的胆量,要嘉庆干掉乾隆是不可能的事的。而且嘉庆和乾隆也没很大的矛盾,硬是要到夺权的地步,乾隆的年事已高待其百年之后权利自然会到自己手上。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去干掉乾隆,为自己找不痛快。

乾隆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随着电视的普及,各类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比如早期的“宰相刘罗锅”走红,捎带着就把乾隆帝捧成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下面咱们就聊聊乾隆的那些事:

活的久故事就多

乾隆是清朝历史上创造“两最”的皇帝,一是他活了89年,因此他是清朝众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个;二是他实际掌权时间最长,乾隆帝在位60年时主动发扬风格,为了不超过康熙的在位时间提前退位,但这个退位并没有将权力下放给儿子嘉庆,而是在3年太上皇的时间中,始终牢牢把持着朝政。由此可见权力这个东西堪比鸦片,父子这关系都不行,在权力面前所有东西都显得一文不值。乾隆的长寿和漫长主政生涯,让他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当然人无完人褒贬不一是必须的。

嘉庆只有看的份

当时乾隆虽然退居太上皇的位置,但朝政大权始终没有交给嘉庆,坐在大堂正座的仍然是乾隆,这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意思。嘉庆这个皇帝说白了就是个傀儡,打造个画着龙的小板凳(小龙椅)往乾隆旁边一放,嘉庆这个乖乖儿子就开始安心听老爸讲课,话语权就更别提了。这真的还不如垂帘听政呢!垂帘听政好歹面子上看起来委婉些,大婶们是在幕后指挥,乾隆这是赤裸裸剥夺儿子的权力,而且大家还不能说什么。

皇帝还得讨好臣子

和珅是乾隆手下头号红人,可以说乾隆性格和生活起居啥的,都早被和珅摸的一清二楚。当时还出现了众皇子讨好和珅的怪相,包括嘉庆也得缩成长虫讨好和珅,由此可见和珅得权势有多大,甚至有些时候都能代表乾隆的意思。《嘉庆三年太上皇帝·朱希祖序》中记载:

乘高宗(乾隆)昏耄太上皇以号令皇帝(嘉庆)之势。

事实也确实如此,尤其到了乾隆临死前的那段时间,将近油尽灯枯的乾隆话都说不清楚了,也只有长期察言观色的和珅懂乾隆。乾隆举举手加一点表情哼哼几声,地球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和珅就能立马翻译出乾隆的意思,也不知道和珅是真懂还是假懂,后期也有说和珅是按自己意图假传圣旨。不管事实到底怎样,在那种情况下和珅权力无穷大到是真的,所以嘉庆也惧怕和珅,但同时心里对和珅的狠也油然而生。

那时嘉庆真的很弱

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虽然是皇帝了,但他并没有一点安全感。咱们都是知道人年纪大了容易犯糊涂,年近90岁的乾隆也是个普通人,一生身居高位的他更容易情绪化,如果嘉庆一不小心犯个大错,正巧遇上乾隆他老人家心情不好,直接把嘉庆皇帝的帽子摘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嘉庆弱不禁风的生存状态,别说干掉乾隆了,能小心谨慎等着顺利接盘就不错了,那还敢在下面搞小动作。

乾隆为什么不当皇帝改当太上皇了?

这是因为他已经在为六十年了,他的爷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后去世,出于对他爷爷的尊敬,他决定他的在位时间不超过他的爷爷,所以他选择退位让永琰做了皇帝,他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

第二个问题还有必要回答吗?因为那是他儿子啊!自古以来为了皇位弑父杀兄的确实有,但是嘉庆完全没必要。皇位都已经是他的了,虽然还没拿到实权,但这个时候他老爹都八十五岁了,他自己也才三十六岁,他年轻力壮,他老爹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有什么不能等的呢!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1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