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长什么样?阿房宫有什么特点

2022-12-30 13:19:48 616 0
奇闻观察室

阿房宫长什么样?据史料记载,阿房宫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当时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他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在公元前209年,这座宏伟的宫殿才竣工。但是,阿房宫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反而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笑话。因为在修建阿房宫的时候,工人人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所以他们认为这座宫殿是自然形成的。

阿房宫长什么样?阿房宫有什么特点

一:阿房宫长什么样子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于公元前212年开始修建天下第一宫"阿房宫"。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这样描述:"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用以形容阿房宫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2000多年以来,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传颂。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并没有提及阿房宫。

200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文保考古所组建成阿房宫考古队,发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高12米。这个高度是从秦代地面算起的。

在这个夯土台基之上,西、北、东三面已夯筑土墙,墙顶部则已铺了瓦。不过,夯土台基上面还没有建筑南墙。这说明阿房宫前殿都没有盖成。

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南边沿有一条东西向壕沟,为后代所挖的防御设施。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南面3米处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了一片秦汉铺瓦遗迹。

考古队最终结论,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建设规划。考古队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上面即东、西、北三面墙里都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仅发现有东汉—北朝时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筑遗存和墓葬。"种种迹象表明,阿房宫仅只是一座没有建成的前殿。很多文献,比如《水经注》,所记的"阿房宫"也就是这座前殿而已。2006年,考古人员重新勘察阿房宫,勘查面积超过20万平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据此推断,项羽当年焚烧的是秦咸阳宫。

真实的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只是一个地基而已,当然从设计图来看阿房宫是一个极为宏大的宫殿,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豪华的宫殿了。

气势磅礴壮观,宏伟的,因为真正的阿房宫是让人望而发叹的难得一见的宏伟建筑。

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和史实记载,真正的阿房宫并没有建成,而在现场也没有发现火烧后出现的草木灰,所以说是被项羽一把火烧掉的,只是民间传说。

二:现在阿房宫什么样

是一个宫殿群,几百间房屋

你可以读一下《阿房宫赋》

三:阿房宫什么样子

荧荧[yíng yíng]

荧荧,读音为yíng yíng,汉语词语,释义为小火;指光闪烁的样子;光艳貌。

中文名

荧荧

拼音

yíng yíng

释义

指光闪烁的样子。

注音

ㄧㄥˊㄧㄥˊ

快速

导航

出处

解释

1、小火。

2、光闪烁貌。

3、光艳貌。

出处

《六韬·守土》:“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燎原之火,生於荧荧。”

方薰 《山静居诗话》十三引 清 王曾祥 《患疥》诗:“涓涓宁无虞,荧荧固可畏。”

汉 秦嘉 《赠妇诗》:“飘飘帷帐,荧荧华烛。”

唐· 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一:“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宋 胡惠齐 《满江红·灯花》:暝霭黄昏,灯檠上、荧荧初炙。银焰袅、孤光分夜,寸心凝碧。

元 吴师道 《桐庐夜泊》诗:“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清·田兰芳《袁太学(袁可立孙)传》:“或宴会晚归,犹就座索茗,连啜朗读,尽一卷然后寝。绮疏丛篁间,灯火荧荧以为常。”

柯灵 《香雪海·红》:“不巧那一晚碰上城里断电,但街头依旧是满眼荧荧的灯火。”

《文选·宋玉》:“玄木冬荣,煌煌荧荧。” 李善 注:“煌煌荧荧,草木花光也。”

《史记·赵世家》:“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八:“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二:“荧荧桃李颜,华早仍先凋。”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荧荧陂上麦,青青畦间蔬。”

四:阿房宫现在什么样子

图说:阿房宫遗址博物馆

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掉的吗?考古发现给出了答案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感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最后毁在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手上。自唐代以来,项羽一直被认为是烧毁阿房宫的罪魁祸首,这是真的吗?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在下文中讲述了考古发现如何揭秘阿房宫的种种疑云。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录自《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许宏等著,中信出版集团·大方2022年1月版。本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一首《阿房宫赋》使阿房宫众人皆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规模、结构,以及建筑内外的人物活动描述得细致入微。其留下的种种谜团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阿房宫到底建在哪里?项羽真的火烧了阿房宫吗?阿房宫的规划有多么宏伟……随着不断地考古勘探和发掘,关于阿房宫的迷雾也在逐渐消散,展露出这座宏伟建筑最真实的模样。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阿房宫篇的篇章页。

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

1933 年春,“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开始了在陕西地区的考古工作,当年的工作集中于渭河两岸,进行以探寻“周民族与秦民族初期的文化”为目的的区域考古调查,由徐炳旭、常惠先生负责。10 月,徐炳旭、常惠发表的《陕西调查古迹报告》中提到了调查阿房宫故址的过程。

1949 年后,关于阿房宫遗址的调查和保护逐渐展开。1994 年,西安市文物局对阿房宫开展大面积勘探调查,该是从阿房宫被焚弃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这次勘探为研究阿房宫基本布局,及对后代宫殿建筑设计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物资料。

阿房宫前殿北墙遗址发掘。(本文配图均为

2002—2004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秦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之后,在前殿上没有发现红烧土 2 的任何迹象,只是在台基北侧边缘发现了宽厚的夯土墙体,在经过一系列综合分析之后,“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确认“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并判定“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遭到大火焚烧”。同时,确认“阿房宫前殿并没有最终建成,只建成了夯土台基及其北墙、东墙和西墙(墙顶部有建筑)”。

2004—2007 年,在确定前殿遗址的遗存保存情况、遗址性质之后,为进一步在更大空间内寻找、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阿房宫考古队以前殿为中心,对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皂河、南至汉昆明池北岸的 135 平方千米内的现存夯土台基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先后发现了上林苑一号至六号建筑,并在上林苑四号、五号等建筑中发现保存较好的地下排水管道等遗存,收获颇丰。

201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阿房宫考古工作队的基础上组成了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名称由来

阿房宫为何名叫“阿房”,史料记载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秦王嬴政在邯郸城爱上一女子,名阿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始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另一种观点是: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房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可解释为曲处、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

在选址中解密阿房宫

文献中阿房宫的选址与布局

选址与布局,是阿房宫研究中两个有着密切关联的关键性问题。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选择将朝宫建设在“丰镐之间,帝王之都”的上林苑中。此处“丰镐之间”,并非说要将阿房宫建设在丰京、镐京间的沣河河谷,而是指将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所以,在秦始皇看来,位于渭河北侧的咸阳宫与位于渭河南侧的丰镐二京之间的上林苑内空间,是“帝王之都”。

但究竟为何把统一秦帝国的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的上林苑内的“阿房”一带,在文献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因为阿房宫没有建成,因此《史记》中记载的“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的内容,就普遍被判定为是秦始皇设计的阿房宫布局。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其不仅是秦朝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亦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

考古发现阿房宫建在“水坑”之上?

通过现代绘制的等高线图观测,阿房宫是渭河向南望去视线中最高的建筑,北侧地势均低于阿房宫。从更大范围看,阿房宫南边存在一个东西宽约2500 米、南北长约 4000 米宽阔平坦的“广场”。再向南到南山,有条宽约1000 米、通畅的视觉廊道。也就是说,从阿房宫向南的视线非常开阔。这样的数据让人想到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因此,考古人员推测阿房宫的布局有可能存在一条南向轴线。

为了进一步确定阿房宫营建之前的地貌,解决阿房宫选址及相关问题,2016 年考古队在阿房宫台基上,以 15—20 米的间距进行了直接将阿房宫夯土台基打穿的穿透性的深孔勘探。正是这一措施,使得我们彻底改变了之前阿房宫建于高地上的认识。

阿房宫深孔钻探探孔土样。

从已完成的阿房宫深孔勘探看,现代地势走向为北高南低,但在阿房宫营建前,西南部分的原始地势较高,向东、向北逐渐倾斜,在其之下有着厚达 1—3 米的淤泥堆积。这表明该区域在建造阿房宫之前,为河流和河流边的水湿环境。这就带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阿房宫择水地而建,那么在修筑之前先需要将河流改道,再进行河道清淤、夯筑等基础处理,工程量远大于普通宫殿修建。因此阿房宫选址于此,是一个强烈的人为选择,为什么非此处不可呢?

“帝国之心”

我们重新审视阿房宫为何选在这里进行建造的问题,判断在这里建造可能是和阿房宫的轴线有关。其从轴线的南端南山—沣峪口向北经阿房宫北墙中心轴线向北延伸,发现轴线北端正对着关中平原北缘的最高峰嵯峨山主峰(海拔 1422.7 米)。据测量,以南北两座山峰为起点,穿过阿房宫北墙中心点的轴线长约 79.3 千米。

但是,仅仅如此吗?要解决阿房宫为什么在“水坑”修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云:“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有东西门,也就表明秦人可能有一条东西轴线。

经测量,南北向的“南山—阿房宫—嵯峨山”轴线,向西至“汧河入渭口—渭河入黄口”轴线的西端汧河入渭口约 137 千米,至东端渭河入黄口约 135.6 千米,两者几乎相等。也就是说,阿房宫处于关中平原最宽阔之处。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秦始皇咸阳轴线示意 壹原视觉改绘。

同时,这条东西向轴线与阿房宫将南北向轴线几乎三分!而秦人恰好以六为纪,从这些近乎巧合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后进行首都咸阳布局设计的宏大理想。

因此,秦始皇之所以选择一个河流、湿地、湖泊等的水湿环境,在此地营建朝宫,是因为这是唯一的“帝国之心”。横向东西乃关中之中,纵向南北乃近乎黄金分割之地。

在名赋中重读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妇孺皆知,其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后人对项羽火烧阿房宫深信不疑。考古发掘显示,阿房宫其实没有建成,也不存在火烧过的痕迹。《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应为秦咸阳宫。那么,杜牧为何写《阿房宫赋》,又提及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

杜牧出生的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祖父杜佑从淮南节度使的职位上入朝为相,之后为相三朝,权倾一时。现在看来,杜牧也算是官三代。杜牧的家,位于唐长安城的安仁里,其位于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从北往南第三坊,也就是小雁塔所在的那个里坊,与阿房宫直线相距 12.3 千米。他家的家庙位于延福坊,也就是今天太白路和科技路一带所在的里坊,与阿房宫直线相距 10.5 千米。此外,阿房宫与唐长安城的西墙,直线相距 6.9 千米。因此无论从哪里开始计算,杜牧到阿房宫的距离都算很近,那是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杜牧《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的描述就一定真实可靠呢 ?

阿房宫与汉唐长安关系图。

其实,杜牧写作《阿房宫赋》不是偶然。长庆四年(824),年仅 15 岁的唐敬宗即位,敬宗好游戏,大修宫室,贪好声色,于是年方 21 岁的杜牧就作了《阿房宫赋》,假借秦事讽刺敬宗。对于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他后来在自己所写的《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确地指出,“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因此这就说明,杜牧作《阿房宫赋》其实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即借古讽今,提醒皇帝勤政爱民。至于阿房宫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那并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杜牧记述的阿房宫有问题了。

(

责编:邵恰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

ID:jrtt

五:阿房宫什么意思

第五种观点还有一种说法,《长安志》解释为“阿是因宫殿与山相邻,未有名,先称在阿房,这种说法出自《史记》中,阿房未成,宫成就会命名的说法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1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