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其母-为什么母猫不喜欢女生

2023-01-01 15:30:28 410 0
奇闻异事录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其母呢?在雍正登基之后,他的母亲乌雅氏被封为熹妃,这个封号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因为她是康熙的第四个女儿,所以在当时也是非常受宠宠的。当时的乌雅氏已经是皇贵妃了,但是她并没有生下皇子,而是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固伦荣宪公主。固伦荣宪公主的出生,皇帝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但是这个公主却不是乾隆最喜欢的,因为她是一个庶出的格格。

1、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想当皇太后?

1722年,康熙去世,侍女出身的乌雅氏,成了唯一的皇太后。但她死活不当太后,不惜绝食。雍正声泪俱下,以死相逼,她才勉强接受。第二年,乌雅氏突然暴毙,很多人怀疑是雍正动的手。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其母-为什么母猫不喜欢女生

亲生儿子当上皇帝,是许多后宫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康熙的皇后去世得早,这意味着,生下雍正的乌雅氏,头顶没有嫡后,不仅是圣母皇太后,更是唯一的皇太后。

她轻轻松松就得到了《甄嬛传》中宜修想要的一切。

可是,乌雅氏一点都不开心,反而处处和亲生儿子作对。

从已有史料记载来看,雍正登基后,虽然乌雅氏没有直接拒绝当皇太后,但却给雍正找了不少麻烦,而且处处透露出“不愿意”的态度。

第一,康熙去世,乌雅氏闹着要殉葬。

康熙去世后,乌雅氏万分悲痛。

尽管此时雍正已经当上了皇帝,她依然声泪俱下,要给康熙殉葬

雍正自然不可能同意。

其实,康熙在世时,就已经废除殉葬制度。

而清朝后妃守陵,也非常少见,生下儿子还要去守陵的后妃,更是没有。

因此,当乌雅氏提出要为康熙殉葬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唯一的皇太后,为何要选择殉葬?

一石激起千层浪。

刚刚登上皇帝之位的雍正,直接被推上风口浪尖。

如果乌雅氏体谅儿子,就绝对不会提出要殉葬;如果乌雅氏深爱康熙,她也不应该违背康熙生前废除殉葬的旨意。

但是,乌雅氏的殉葬,并不是说说而已。

在雍正拒绝她以后,乌雅氏就开始不吃不喝,企图绝食

最后,被逼无奈的雍正,只能跪在母亲面前,声泪俱下:“如果母亲决心要随父皇而去,那我也不当皇帝了,和母亲一起去陪父皇。”

《大义觉迷录》:“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朕稽颡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圣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从耳。’”

乌雅氏再狠心,也绝不能让新皇帝、让亲生儿子跟着自己一起去死。

于是,殉葬的事情告一段落。

第二,被册封皇太后,不肯搬宫殿。

雍正登基,乌雅氏被尊为皇太后。

按照当时的制度,皇太后的住所有2个:一个是惯例慈宁宫,一个是康熙特意为嫡母修建的宁寿宫

宁寿宫的设备和位置,都比慈宁宫要好。

于是,雍正决定让母亲去住宁寿宫,颐养天年。

谁知,乌雅氏一点都不给面子,一直拖着不肯搬。

雍正几次亲自劝说,乌雅氏始终坚持住在永和宫。

而永和宫,是康熙在位时,她被封德妃时,所居住的寝殿。

后来,直到乌雅氏去世,她也没搬进宁寿宫。

第三,用借口,拒绝上皇太后徽号。

按照惯例,先帝去世,新皇帝要给新晋位的皇太后上徽号。

雍正继位后,便给乌雅氏,挑了“仁寿”的徽号。

结果,乌雅氏一点都不领情,拒绝雍正给自己上徽号。

《清世宗实录》:“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永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号远矣。”

乌雅氏给出的理由是,康熙刚刚去世,还没入葬,自己没有心情顾及其他。

但是,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乌雅氏之前的慈和皇太后、仁宪皇太后,乌雅氏以后的崇庆皇太后、恭慈皇太后,都是在先帝入葬之前上的徽号。

可见,先帝是否入葬,和上皇太后徽号,根本没什么关系。

这一点,乌雅氏心里清楚,雍正心里更清楚,“康熙未入葬”不过是一个蹩脚的借口。

最终,雍正强硬给母亲乌雅氏,上了“仁寿”的封号。

第四,重大庆典,拒绝百官行礼。

百善孝为先。

按照规矩,清朝皇帝的登基大典,首先由皇帝和百官,对着皇太后行礼,此后再由百官向皇帝行礼。

但是,乌雅氏直接拒绝出席登基大典。

要知道,登基典礼,是每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庆典。

皇太后出席,不仅代表着皇帝重孝,更表明皇帝身份来源没有争议。

如果皇帝登基,却不拜见皇太后,那么,这个皇帝一定会被世人诟病,被后人耻笑。

可是,乌雅氏却拒绝出席。

她的理由是:“皇帝即位,百官完全没必要向我行礼,更何况我还在为先帝服丧,让我穿着朝服接受新帝和大臣的行礼,心中难安。”

《清世宗实录》:“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

最终,雍正又去跪求母亲,说了很多好话,最终,乌雅氏勉强答应接受皇帝行礼。

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乌雅氏再次拒绝出席庆典。

她说:“之前皇帝登基,是惯例,因此才勉强答应出席。如今虽然是雍正元年的春节,可康熙去世还不到100天,我怎么能继续接受行礼呢?”

《清世宗实录》:“前皇帝登极,巨典攸关,故勉从诸王大臣之请。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内,何忍即行庆礼?”

这一次,无论雍正如何哀求,乌雅氏都不答应出席,也不接受皇帝和群臣的朝拜。

最后,这个春节,群臣不用向皇太后行礼,也无需和皇帝行礼。

因为母亲都拒绝出席,为了表示孝顺,雍正就取消了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的典礼。

上面这几件事情,都是记载于史书的母子较量。

那些私底下的较量,如今已经不可考。

但我们可以推测,乌雅氏的确不想当皇太后。

不搬宫殿、不要徽号、不接受朝拜,面对儿子的言辞恳切,步步请求,她也心硬如铁,拒绝配合。

从史书记载来看,只要不是关系国祚的大事,乌雅氏基本不会让步。

为什么乌雅氏这么不想当太后呢?

虽然太后没有皇帝那么有权势,可生活却非常快活、滋润。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乌雅氏和亲儿子如此较劲呢?

第一,雍正与生母关系,不亲厚。

雍正是康熙第四子,也是乌雅氏的第一个儿子。

乌雅氏的出身不好,她的父亲是护军参领,地位很低。

因此,乌雅氏进宫时只是宫女,后来,她得到了康熙的宠幸,才成为妃嫔。

生雍正时,乌雅氏的地位并不高,连嫔位都没有。

按照清朝规矩,她无法自己抚养孩子。

最终,雍正被送到位份高的佟佳贵妃身边养着,直到11年后佟佳氏去世,雍正才被送回乌雅氏身边。

生完雍正的第二年,20岁的乌雅氏,被封为德嫔

等雍正回到母亲身边时,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还刚刚生下了十四阿哥。

11岁的雍正,性格内敛,不爱说话,虽然回到了母亲身边,但曾经缺失的母子情,再也补不回来了。

雍正没有办法和母亲亲近,而乌雅氏也不知道如何亲近雍正。

最终,她把满腔母爱都给了幼子。

其实,宠爱幼子是父母的天性,更何况,和雍正相比,十四阿哥还是乌雅氏一手带大的。

一个是闷葫芦,一个又宠爱幼子,雍正和生母乌雅氏的关系,怎么可能亲厚?

第二,雍正登基,乌雅氏非常意外,认为他抢了幼子十四阿哥的皇位。

康熙驾崩前,皇四子雍正一直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兄弟和睦、父慈子孝,专心山水农务。

到了九龙夺嫡的后期,太子早早被废,八爷被康熙打压贬黜,只有十四阿哥受到了重用。

他平定叛乱,被册封为大将军。

所有人都以为,十四阿哥是皇储人选,是下一任皇帝。

身为德妃的乌雅氏,也是这种想法。

她满心欢喜地以为,幼子十四阿哥能够当上皇帝。

可她万万没想到,继位的居然是自己的大儿子老四。

在乌雅氏看来,这就是大儿子抢了小儿子的皇位

虽然都是亲生儿子,可乌雅氏素来宠爱幼子,对雍正便没了好脸色,更不愿意安心当皇太后

恰恰因为乌雅氏的做法,民间一度流言四起,称雍正篡了十四阿哥的皇位。

如今,还有人扬言,说雍正将传位诏书中的“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了“传位于四阿哥”。

但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靠谱。

根据辽宁省档案馆专家介绍,清朝传位诏书,满文、汉文各一份,并且当时的“于”字写作“於”。不管是满文诏书还是汉文诏书,都没有办法一笔修改。

第三,雍正召回十四阿哥之后,直接把他软禁了起来。

康熙去世时,十四阿哥正在外征战。

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下秘旨,截断十四阿哥与京城的书信,并命人火速控制他手上的军队。

等到十四阿哥回到京城,雍正的登基大典已经完成,康熙的灵柩也搬到了景山寿皇殿。

为了稳固皇位,雍正直接把回京的十四阿哥软禁起来,关在景陵读书

心爱的小儿子被如此对待,乌雅氏自然十分生气。

可是她手上没有实权,救不了十四阿哥,也动不了雍正,唯一可以做的反抗,就是拒绝当皇太后,以此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不满。

只是,这种反抗,因为她的身体原因,最终也没有维系多久。

康熙1722年11月去世,第二年的5月23日,乌雅氏就病逝了。

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乌雅氏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末刻(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候)感到不适,第二天丑刻(凌晨一点到三点的样子)就直接去世了。

从重病到去世,前后不过12个小时,乌雅氏的去世,属于暴死。

一时之间,雍正杀母的流言四起。

不过这种流言,至今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撑。

从当时的局势来分析,我认为雍正杀母的可能性很小。其一,雍正大权在握,没有必要杀母。

乌雅氏去世时,雍正已经顺利登基,八爷党被控制,十四阿哥的兵权被剥夺。

从政治上来说,一个区区皇太后根本动不了他的皇位。

更何况,乌雅氏也没有做什么。

她只是闹一闹,还不敢闹太狠,生怕雍正一发狠,就处置了十四阿哥。

其二,雍正渴望得到乌雅氏的母爱。

越是不受宠的孩子,却希望得到父母的。

乌雅氏的身上,有雍正一直渴望的母爱。

母亲要殉葬,不吃不喝,雍正可以以死要挟;母亲食不下咽,雍正就天天晚上守着

《大义觉迷录》中记载:“自是以后,每夜五鼓,必亲诣昭仁殿,详问内监,得知母后安寝,朕始回苫次。”

乌雅氏去世后,45岁的雍正,每天都去母亲的灵堂前跪拜三次,哭泣不止,群臣见了都十分感动。

乌雅氏的周年忌辰,雍正都会写诗哀悼,情感饱满,哀伤可见。

《钦定四库全书》中记载了雍正在母亲去世二周年时写的哀悼诗:

“自隔慈颜杳,重临此日悲。音徽徒有慕,尊养已无时。恩念劬劳重,心惊岁月驰。朝来益为怆,抚序泪空垂。”

乌雅氏的三周年忌辰时,雍正仍想如往年一样亲自前往陵墓祭拜,但因为身体欠佳,路途遥远,天气炎热,被群众跪求阻止。

无奈之下,雍正为了社稷着想,派了皇四子弘历前往祭拜。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王大臣等,以圣躬素畏炎暑,万几已极劳苦,又触热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麦登场,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误农功,合词恳请停止。雍正勉从所请,因此命皇四子(乾隆)弘历前往代为行礼。”

雍正对乌雅氏的爱,一直都在,他没有可能去杀亲生母亲。

相比之下,他一直渴望乌雅氏能给他一点母爱。

其三,雍正杀母的传言,是反对雍正的人传出来的。

雍正登基后,八爷党受到重大打击,基本不再具备夺位的可能与实力。

为此,八爷党对雍正恨之入骨,任何能够损害雍正名誉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过。

乌雅氏的突然死亡,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会。

政敌构陷的话,又能有几分真实呢?

雍正对母亲的死,也做过一次解释。

“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恸不释于怀,于癸卯五月,旧恙举发。朕侍奉汤药,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渐。”

雍正称,乌雅氏向来身体不好,有痰疾,又因为父皇去世大悲大痛,这才旧疾复发,迅速病逝

这个解释,看上去可信度也非常高。

纵观乌雅氏的一生,也算非常传奇了。

她出身低微,却一路靠着宠爱,当上了四妃之一的德妃。

跟着康熙时,她10年里,一共生下三子三女,可见非常受宠。

而她的亲身儿子,也当上皇帝。

虽然,继位的不是她心爱的幼子十四阿哥,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再怎么胡闹,也有人收场,而且雍正对她更是孝敬有加。

生前死后,乌雅氏都受尽荣宠,也算是后宫中少有的幸福女人了。

如果你是乌雅氏,你会和雍正较劲吗?欢迎留言。

雍正即位,生母亲乌雅氏不肯受皇太后之礼,只有一个理由,雍正做皇帝,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因为她跟雍正除了血脉传承,并无养育之情,说到底就是二人关系不熟。

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15岁入宫。因其祖上只是包衣奴才的身份,所以入宫后她只能做宫女,从事下人的工作。乌雅氏本以为就这样在宫里呆上几年,拿一笔遣散费,找个好人家度过余生。可是因为她长得很好看,有碧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就注定了她在宫中不会平凡。果不其然,没过不久,她就被康熙大帝惦记上了,并且得到天大的恩宠:入宫十年里,一共生育三儿三女。

在佟佳氏皇贵妃死之后,已经晋封为德妃的乌雅氏开始执掌后宫,代行皇后职权。那为什么乌雅氏能从宫女做到德妃,除了她本身的确贤良淑德,靠亲和力,不争不抢之外,还跟她的两个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被封为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九子夺嫡。这个事件算是乌雅氏为什么死活不肯当皇太后的导火索。

九子夺嫡,亲兄弟反目成仇

九子夺嫡,是康熙大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以二阿哥胤礽太子之位两度被废为背景,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因毙鹰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当皇帝。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

然而雍正登基后,对之前的政敌,那是毫不手软的削爵幽禁,该杀就杀,对自己的兄弟们毫不留情,历史总是胜利者的游戏。八阿哥胤禩,被冠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削除宗籍,更名阿其那(满语音译,一说是“狗”之意),在狱所囚禁呕血而死。十四阿哥胤禵,以守皇陵之名义将其囚禁。九阿哥胤禟革爵,削除宗籍,监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明明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却站在了对立方面,如此针锋相对,二人政治立场及性格都不同。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人,四阿哥胤禛倒是和十三阿哥更为亲密。那为什么乌雅氏德妃这么不喜欢雍正呢?

没有照顾,何来感情?

1678年,乌雅氏生四阿哥胤禛,然而因为当时她的地位太低,还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恰好佟佳氏当年为康熙生下一女,但早早夭折,之后就再无子嗣。于是康熙命人将四阿哥交给佟佳氏抚养,后者也将雍正视如己出。雍正从小是佟佳氏一手抚养长大,正是因为年幼的雍正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日后夺嫡,治理国家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幼年的雍正,是佟佳氏倾注所有心血培养起来的。

所以雍正跟生母德妃生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相比雍正,他的胞弟十四阿哥胤禵幸运太多了,此时的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有资格抚养亲生儿子,避免了再次骨肉分离的痛苦。胤禵是她一手带大,感情自然超过了离家的雍正。后来,皇贵妃佟佳氏病逝,雍正又回到了生母德妃乌雅氏身边。只不过,十来年的分别,已经让亲情变得淡漠。雍正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将心思全部放在弟弟身上。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德妃跟雍正的关系几乎形同陌路。如果只是如此,乌雅氏还不至于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她认为这个皇位应该是她小儿子胤禵的。

胤禵是否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康熙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等等事迹都说明着他是一个英雄。虽然儿子很多,但真正做到文武双全的,特别像康熙的,只有胤禵。胤禵的文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此外,他喜好兵法,从小学习武艺,算得上是战场上的一个高手。正是因为这两点,康熙对胤禵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栽培的对象。

岁月不饶人,康熙也有岁数大的时候,然而边境经常有骚乱,而且康熙觉得只有御驾亲征似乎才能鼓舞士气。既然康熙去不成,那就只能找一个可以代替康熙的人去,康熙选中了胤禵。他授予胤禵大将军王的称号,让其代父亲征,十万大军全都交给了胤禵,如果康熙不选择胤禵做接班人,为什么要在年老的时候,把兵权交给胤禵呢?所以德妃觉得这个皇位应该是小儿子的,才有这样的反常之举。

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尊号,只是因为她内心不认同雍正,其实也就是反对雍正即位罢了。然而一个儿子至高无上,另外一个沦为阶下囚,乌雅氏内心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2、雍正为何和母亲亲兄弟感情不合?

雍正帝出生不久被康熙过继给佟家氏,也就是康熙第二任皇后,佟家氏儿孑刚夭拆,雍正母亲当时身份还没达到妃级以下,还没有亲自哺养教肓孩孑资格,也为了弥补佟佳氏,雍正故尔和亲母关系不怎么样,这也是雍正亲切喊隆可多舅舅原因。

雍正母亲生了三位皇孑,六阿哥早夭,其亲兄弟胤禵也就是十四阿哥同样在康熙晚期重用,封为大将军王,母以子贵当然母亲也得宠封为德妃。长子被送给别人哺养,次子早逝,所以把情感都放在十四阿哥身上,偏心十四阿哥在所难免,雍正又以铁面冷血出名但然没十四阿哥总会时不时给母亲惊喜。

故而在雍正登基时其母表示不愿接受皇太后封浩,一时雍正非常难堪,雍正相当聪明很好解决了问题。

雍正和众多兄弟性格不合也包括一母同胞的弟弟,一来岁数差的多,二是性格方面都不愿和他交往,自然愿意和性格随活的一点交往,必定兄弟无论小时候玩还是长大商量事情兄弟多的一方还是好的,故而在九龙夺嫡站队时,雍正的兄弟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坚定支持,心里多少会感到心寒,由是在一次下大雪间和张五哥聊天后羨慕张五哥名字起的好,其实他多想兄弟们真心叫他几声四哥。

3、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为什么首先会逼死自己的生母?

谢邀!

雍正帝45岁时,他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去世了,他每日为亡母上食品三次,哀号痛哭久久不止,群臣感动陪哭。

雍正的娘孝恭仁皇后,在升迁的大道上属于草根逆袭,1673年刚刚14岁的她被选入宫,她由一个小宫女,努力奋斗,逐步得到康熙的宠爱。19岁生了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母凭子贵”,第二年她被封为德嫔,她接连为康熙生了3子3女(六皇子夭折),她被封为德妃。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康熙都非常喜爱。但是德妃更喜欢十四阿哥。

德妃雍正母子关系淡漠

因为雍正生下来,德妃因身份低微没有资格养雍正。雍正就被身份高贵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抱走抚养了,佟佳氏的父亲是朝廷重臣,又是康熙的舅舅。德妃的儿子一个被人抱养,另一个儿子夭折,所以她全部的爱都给了小儿子胤禵。大儿子雍正从小不在自己身边长大,母子感情自然淡薄。

争权打压母亲的爱子遭母恨

偏偏她的这两个儿子是争夺皇位的政敌。德妃夹在两个儿子中间滋味不好受,她是左右为难,非常痛苦。斗来斗去,最后雍正胜出。自己最爱的小儿子被雍正囚禁在景陵,史料记载,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时,就曾下令让弟弟胤禵守陵,并削去他的亲王封号剥夺他的兵权,母子成永别。这让德妃又恨又气悲痛欲绝。

亲兄弟斗成这样,任何一个母亲都不希望看到,所以她很伤心很生气,半年后就郁郁而终。

据史料记载,雍正在康熙驾崩后继位,他料理完康熙后事后,举行继位大典。按规矩,登基前先拜母亲,再接受大臣朝拜,才能名正言顺继位,但德妃却说了一句: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意思是,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她梦想当皇帝的必须是自己小儿子。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请求文武百官前去朝拜劝母,她冷冰冰地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意思是:皇帝继承大统,当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你们向我行礼,没那个必要,也跟我毫无关系。

她决定绝食殉葬康熙,这做法更震惊众人,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雍正对她母亲说,您真要死,我陪着您死,这皇帝我不做了。雍正费了很大的努力才让母亲回心转意,放弃殉葬,参加雍正的登基大典。

雍正帝即位后,遵奉母亲为仁寿皇太后,但遭到了德妃的拒绝。不但拒绝皇太后封号而且拒绝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她坚持住在皇帝嫔妃住的永和宫。

德妃抑郁病死,雍正遭非议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德妃乌雅氏患病,第二天凌晨就死了,终年64岁。她走的很急,很突然。历史上对于乌雅氏的病情却没有任何记载。雍正对自己母亲的突然离世,悲伤不已,痛哭不止,是演戏?还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无论怎样老太太是气死、恨死、抑郁死、逼死、她的死都和雍正脱不了关系。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雍正皇帝的身世,以及他背后和他母后所发生的故事,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背后的原因!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准确解读更应该是他自己生母步步紧逼,才导致雍正帝心怀不满。

二者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雍正皇帝是生母乌雅氏与康熙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当时由于乌雅氏貌美如花,深得康熙喜爱,大概14岁就已经进宫了,生下雍正的时候。

由于她地位不够,并不能够亲自抚养,而当时的佟佳氏,身为贵妃,自然就成了雍正的养母。相信在雍正心里:生恩不及养大!这句话他是深有感触的。

毕竟那可是以权当道的年代,阶级划分也比较明显,雍正生母乌雅氏地位和他的养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年幼,但是最起码有些事儿雍正心里还是有杆秤,再加上平时长时间与养母接触,当时宫廷也有避讳,自然疏远生母也是不可避免的。

乌雅氏总共生了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中除了中途夭折一个,剩下的就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后来即位的是皇四子,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雍正。

据说当时雍正还是挺嫌弃生母地位的,担心她将来会影响自己,也就故意疏远了。当然乌雅氏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好歹是自己亲身骨肉,自然受不了这般打击。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她被册封为德妃,虽然孩子不在了,但是她的的地位可一点没变!

后来乌雅氏在佟佳氏去世之后,也想缓和娘俩的关系,但是却不料雍正根本不买她的账,依旧对死去的养母佟佳氏十分挂念,所以这也再一次导致娘俩的隔阂越来越深。

乌雅氏生下小儿子胤禵,自然也就把所有的恩爱都给予了他的小儿子,这也更是为后来埋下祸根。

(爱新觉罗.胤禵)

当然,乌雅氏也是有私心的,她肯定希望有一天他的小儿子继位,以至于在将来有一天,能够在气势上压他哥哥一头,也算是给自己出一口恶气。但是后来乌雅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反而他的大儿子当了皇帝,实属在她意料之外。

这一下他对大儿子心中的不满更加强烈了,他的小儿子在她的教导下,对这个哥哥很是不满,两个人也免不了磕磕碰碰。

身为母亲,这时候已经不能再做到公平公正了,自然更多的是偏袒和爱护小儿子,雍正有时候也只是出于道义上的关心,对自己的生母更加没有了好感。

后来在康熙去世之后,乌雅氏看到雍正继位,就想为她的小儿子打抱不平、绝食抗议。

(雍正与乌雅氏剧照)

一方面表达对先帝的深深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儿子的谴责,认为他就应该把皇位让给他弟弟。自然也就进一步计激化了娘俩的矛盾,虽然后来是雍正逼着母亲的。

但是他也有更多的是为了出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俩人的关系也到了不可修复的地步!

乌雅氏是他生母没有毛病,但是生母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碍到雍正帝内心的想法的时候,处处给自己扎刺,还特别拥护她的小儿子,自然就要受到雍正的排挤与不满。

他只是尽可能做到仁至义尽的前提下,合理面对母亲的无理取闹,如果她们母子俩再一次触犯他的底线,那么自然,你不仁,我不义也是无可厚非的。

面对绝对的利益,亲情还是挺考验人性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胤禛之生母,德妃乌雅氏,在雍正继位后,封尊仁寿皇太后。也就在雍正继位即雍正元年,乌雅氏于5月23日(公历1723年6月25日)在永和宫逝世,而就在半年前,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公历1722年12月20日),她的丈夫康熙皇帝驾崩。胤禛生母德妃乌雅氏的去世在历史上也成为一宗悬案,有说是太后病逝,有说是雍正逼迫她,生气之余撞柱而死,到底乌雅氏的死因如何,还有待考证。

在这里,提问者说雍正继位之后,逼死自己的生母,是不科学的,因为缺乏有力的历史证据。

一、谣言起于何处

为什么很多人说雍正逼死自己的生母呢?原因大概有这些。

1.乌雅氏身体一向健康。史书记载:“皇太后身体素康健。”康熙刚刚去世半年,史书也未见乌雅氏有何旧疾,从她起病到逝世,只有十来个小时。

2.乌雅氏的一系列行为令人生疑。作为雍正的生母,自己的儿子荣登大宝,本来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可是乌雅氏的一系列举动让人感到疑惑。

一是雍正即位的时候,她居然公开表示胤禛即位不是她所想。群臣请求朝拜皇太后,她竟然直接拒绝,还下懿旨说欲随先帝而去。

二是雍正想封她“仁寿皇太后”,搬到宁寿宫去住,乌雅氏以在先帝丧期为由拒绝。

三是乌雅氏生日,雍正给她办万寿节,虽然答应了,但却不接受群臣跪拜。

3.雍正后来的行为同样令人生疑。乌雅氏逝世三周年后,如此重视孝道的雍正却以天热为由没有去祭拜,就是祭日前雍正写的哀悼诗也平淡无奇,难有感动。雍正还鼓吹乌雅氏与允禵母子关系不和,与自己反而很好等等,以及对曾耽误允禵母子见面的李如柏进行提拔等等。

二、太后之死还原

乌雅氏的生日,雍正给她办了一个万寿节,即乌雅氏去世前一个月。一个月后,乌雅氏生病。作为母亲,乌雅氏实际上和小儿子允禵的关系最为要好,原因很简单,允禵是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而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养大的,所以,雍正与生母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因为这时候允禵已经被雍正罚去守陵了,生病的乌雅氏想看见自己的小儿子。雍正再心狠,也不会置之不理,于是,就派人前去汤泉(允禵守陵处)找允禵回来。

然而乌雅氏左等右等,就是没看见允禵回来,为什么呢?

1.传信使者之谜。

雍正派去传信的使者不是宫中的太监或者卫士,而是粘杆处的侍卫。粘杆处,是雍正年间的特务组织,起源于雍正当皇子时候的雍和宫,雍正继位后,将粘杆处改名为尚虞备用处,隶属于内务府,实际上是为皇帝服务的特务组织,十分隐秘低调。

当时雍正派去的两名粘杆处侍卫,一个叫吴熹,一个叫朱兰。雍正为什么要派粘杆处的侍卫去,可能是考虑到粘杆处办事的效率高,速度快,另外办事机密,不会扩散什么消息。

吴熹和朱兰赶到汤泉,说自己是粘杆处的,是奉皇上的命令带允禵回京。当时在汤泉看管允禵的叫李如柏,见二人什么文书都没有,就拒绝了两人的请求,还将吴熹和朱兰给捆绑起来了,并给雍正上折子说有人冒充国家秘密机构的干部想带走皇子允禵。

雍正见这事儿办砸了,只好重新写了一道圣旨,另派人前去带允禵,这一去一来路上往返就将近半月,等允禵回京的时候,乌雅氏已经病逝。

乌雅氏病逝后,雍正可谓大操大办,坚持素服斋局三十三月,以示孝道。

但民间却起了谣传:说是乌雅氏想见小儿子允禵,雍正不允许,所以一怒之下,撞柱而死,就是被雍正逼死的。

2谁在谣传?

对于这个谣言,雍正派人进行了调查,并且还查出了结果,这些谣言来自于宫中的太监或奴才,他们是:于义、何玉柱(允禟的心腹太监),八宝(允䄉的属人),关格(允䄉的亲信太监),马起云(允禩的太监),马守柱(允禵的太监)等人,这些人据说是亲眼看见过永和宫柱子上有血迹。

一看这些人,都是“八爷党”的人,到底是不是他们真的看见了还是雍正皇帝找出的几个替死鬼,最后把脏水泼向“八爷党”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乌雅氏因为要见允禵和雍正发生过矛盾,是什么矛盾?是否因此起了冲突?现今都难以判定,而且,雍正为什么要派粘杆处的人去传信?为什么没有出圣旨?事后,雍正为什么对对误事的李如柏还进行了表扬和提拔?这都已成秘密,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后之死,才显得更为诡谲难辨。

4、为什么雍正和同母的老十四不合?他妈也不待见老四呢?

这有比较复杂的原因。

第一,雍正被收养

雍正出生时生母乌雅氏身份很低,就是个普通宫女,没有资格抚养儿子。雍正就被佟贵妃抚养。第二年,乌雅氏因生育儿子功劳晋嫔,嫔已是主位妃,独自享有一个宫殿,因此第三年生育皇六子,再后面封妃。

不过,传说乌雅氏是佟贵妃的宫女,所以佟贵妃不大喜欢乌雅氏。想来,雍正在养母身边,与生母弟弟毫无往来。关系很淡漠。

第二,回归生母身边

雍正9岁时,弟弟皇六子死,然后乌雅氏又生育十四,还有三个女儿。

本来这样的日子注定雍正不会再与生母弟弟有什么深入交往。可11岁时,一直没儿子的佟贵妃生病了,很长时间都没起色,最后康熙封皇后冲喜也没有挽救。

一天皇后佟佳氏:

尚未成年的雍正只能回归生母,但乌雅氏此时有一子三女,显然不会对已经隔绝十多年的雍正仔细关照。雍正也就自风光的皇后养子成为一个不怎么被生母喜欢的儿子。

第三,政治冲突,兄弟异路

生活上的巨大反差,人心上的冷暖,都令雍正早熟。此后被太子胤礽拉拢,逐步成为废太子党的死党。十四则因为年龄问题,逐步与八、九、十这三人靠近,集体成为了皇长子胤禔的外围成员。

失去明珠支持的胤禔,应对失误太多:

两大集团的冲突自然难免。皇长子胤禔被废后八阿哥集团成立,八、九、十四也就成为核心。八阿哥抱废后十四与八调换位置变成十四党,依旧是这三个核心,与收拢废太子部分势力的雍正竞争。如此,雍正与十四的关系自然持续紧张。

安亲王势力打底的八阿哥:

九、十是紧密的九阿哥党:

前面说了,乌雅氏从来都不喜雍正,非常疼十四,自然也就始终站在十四身后,甚至还拒绝太后尊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80、90后这一代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能无法理解多子女时代父母的一些想法。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手心和手背有时候真的不同。皇家也不例外,大清第五任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就有这样一位母亲,而她的表现还十分强硬。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清世宗实录》

看到了吧,这就是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在其子即位后的态度,她不满意。而其她也将不满意落实到行动之上。

雍正即位之后,作为雍正生母的德妃本应从妃子居住的永和宫移居太后居住的宁寿宫,她却执意不肯,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也不允。摆明了不承认雍正的皇位,让继位之路本来就饱受争议的雍正更加尴尬,也因此被人拿来当做话柄质疑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为何母子之间如此冷漠?这要从乌雅氏的出身说起。

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不过乌雅氏是包衣之后,身份低微。按照当时的情况:1、清宫中分位低的嫔妃没有抚育皇子的资格;2、清初后宫为防母后专权,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3、康熙为了安慰当时刚失去孩子的皇贵妃佟佳氏(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就将胤禛养在了佟佳氏膝下。

所以说,胤禛的儿时,是在佟佳氏的宫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佟佳氏性情温柔,喜爱孩子,她自己没有儿子,康熙二十二年生下的皇八女也早殇,对雍正这个唯一的养子还是很不错的。雍正帝对这位养母感情也是颇深,很多年以后,四阿哥即位登极成为雍正帝,对于孝懿的养育之恩依旧铭记于心,在给孝懿的册文中说道:“孝懿皇后亲自哺育尔主”、“徽音淑德,慈抚朕躬,恩勤备至”、“抚冲龄而顾复,备萌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慈抚朕躬,恩勤笃挚”,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面的乌雅氏呢?她一直受到康熙的宠爱,共生育了三子三女,地位也是逐渐升高,成了德妃,也有资格抚养皇子了,可惜十几年的生疏,即使是血缘之亲也不能很快冲破那层阻隔。此时,雍正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德妃也有了其他的孩子,虽然皇六子胤祚和皇七女早夭,她膝下还有皇九女、皇十二女和皇十四子胤祯,德妃对自己抚养长大的胤祯感情更为深厚,母子相处十分和睦。几年之后,雍正出宫建府,与生母的交流就更加少了。

在史料记载中,德妃乌雅氏并没有干政的表现,但她喜爱自己的小儿子是可以理解的,她也满心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够继承大统。而到了康熙末年,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恰恰是她的两个儿子,这也是为何兄弟俩一直不和的原因,两人是竞争者。最终她的大儿子胜出。这对乌雅氏的打击是挺大的,才有了前面对雍正的不配合。

失落的乌雅氏很快就病了,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不过就在雍正元年的五月,乌雅氏病逝,终年64岁。

无论德妃生前给了雍正帝多少为难,母子二人有多少恩怨,雍正帝都在其死后给了她足够的哀荣。将她追谥为孝恭仁皇后,与康熙帝前面三位皇后一起祔奉太庙,谕旨:

“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朕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最后要说的是,乌雅氏的去世也给雍正不小的冲击,在野史中留下了他弑父逼母的说法。应该说,雍正确实狠辣,但乌雅氏并没有对雍正进行实质性的伤害,更多是老母亲的那种不配合罢了,对于同是政敌的同胞弟弟胤祯并没有痛下杀手,相比八阿哥和九阿哥,十四阿哥胤祯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乾隆、嘉庆间累加谥,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该有的,乌雅氏也都有了。

5、雍正和其生母德妃感情如何?

感情非常不好啊,雍正母亲到最后都不想当这个太后。

康熙皇帝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之间他人生极富精力的十年里,他的德妃乌雅氏一直在做件事情:就是生孩子。这十年什么事都不干了,就在生孩子了。 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皇四子胤禛,未来的雍正皇帝。

“母亲”另有其人

但只可惜生下胤禛的时候,乌雅氏身份低贱,连一个嫔位都没有,所以这个儿子就交由佟佳皇贵妃来抚养了。那当时整个佟氏家族世出名门,这是个极为显赫的家族。

所以从胤禛懂事的那天开始,就把佟佳皇贵妃视为嫡母。这也是他给隆科多叫舅舅的原因。 随着胤禛一天一天长大,心中不免高兴起来,因为此时的佟佳皇贵妃已经是后宫的老大了,而佟氏家族又是如此的显赫,所以在他们的保护下,自己在紫禁城是多么的安全,绝对畅行无阻。

再加上佟佳皇贵妃并没有自己的儿子,胤禛作为她唯一的儿子,她会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他。 此时的他心中不免沾沾自喜,可当他溢于言表的时候,他深深的刺痛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

所以胤禛和亲娘之间两个人只有母子的名分,而少了一份母子的情分。

直到乌雅氏生下第二个儿子,皇六子胤祚之后,才终于找到了一点点做母亲的感觉。只可惜这个儿子不到六岁就早丧了。

“亲儿子”也另有其人

之后,乌雅氏生下了自己的小儿子皇十四子胤褆之后,才终于做回了名正言顺的母亲。她看明白了胤禛的虚伪,认为生了个白眼狼儿子,对于这个孩子她才要好好教导,所以一心一意扑在十四子上。

所以可想而知乌雅氏与她的儿子之间的感情绝对要比和雍正好的多,最起码这个母亲是真的想儿子好。同时这个期间,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最后以胤禛取得胜利而告终。

撕破脸皮,拒做太后

而这个时候的乌雅氏有机会移驾宁寿宫,来做太后的。可是乌雅氏断然拒绝了儿子的心愿,她对雍正说,宁寿宫是什么地方啊,那个地方是孝惠皇太后曾住过的地方,我何德何能,我去惊扰了孝惠皇后,况且如今你能做这个皇帝并不是我心之所愿。

多缺心眼儿啊,儿子都已经是皇帝,还说这种话添雍正的堵。那到这为之雍正和他亲娘也算撕破了脸,乌雅氏已经看雍正很不顺眼了,接着,乌雅氏又为十四子鸣不平。

据说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晚上的时候,在永和宫内,康熙德妃乌雅氏对自己的儿子雍正说,你十四弟到底犯了什么弥天大罪?让你对他赶尽杀绝?你是不是等我娘俩死了,你才心甘情愿?

接下来传出了雍正的声音,儿臣不敢,儿臣绝无此意。接下来乌雅氏说了,那好我现在就要去见你十四弟,你马上领你十四弟前来与我相见。 而雍正接下来就说,十四弟在西征的时候,立了大功,大家已经把他叫做大将军王了。我原本是想把他直接调入京中,可是没成想赶上皇阿玛殡天,我只能让他到皇阿玛陵前尽孝,算是挫一挫他的锐气。

紧接着传出了乌雅氏哼哼哼三声响,没过一会儿砰一声撞住的声音响起,一片死寂之后,雍正皇帝走出永和宫对外面的人说,皇太后现在病危,赶紧宣御医前来。可是即便御医来了,依然没能挽留到乌雅氏的性命。

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凌晨,死在了永和宫。你不是不想做太后吗?那是你活着的时候,你死了不做太后都不行,所以雍正在他母亲死了之后,把她的棺椁在宁寿宫停了三天,然后转到了景山的寿皇殿,没过几天就到景陵和康熙一起下葬。于是呢,雍正皇帝最后给他的母亲追谥为孝恭仁皇后。

得了,最后乌雅氏还是带着太后的称号走的。

潇然历史,茫茫人海,我,你就是我的人了。

谢谢邀请,关于您提到的雍正和其生母德妃感情如何的问题,想必题主一定是一个清宫剧迷,一定对于雍正和生母感情不睦一事有所耳闻,那么历史上雍正和母亲的关系当真如此僵化吗?其实不是的,根据现有资料来说,二人关系既不能说很好,当然也不会像传闻中那般不好。

一、传闻的起源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与其母不和之事并非“空穴来风”,也是有根源出处的。下面我通过两个方面(与正史结合)来进行具体的阐释。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朝服像

1、童年缺乏生母之爱。雍正的生母为乌雅氏,隶属于满洲正黄旗。按照《清皇室四谱》和《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等官史的记载,乌雅氏系“护军参领威武之女”。

1660年(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出生的乌雅氏,虽然有正黄旗的上三旗旗籍,但由于其包衣世家的身份,所以只能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参加由内务府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选秀。五年后的十月三十(1678年,康熙十七年),乌雅氏在雍和宫诞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雍正皇帝,乌雅氏也因此于1679年(康熙十八年)被晋封为德嫔。

雍正剧照

由于当时乌雅氏只是一个无具体封号无位分的低等嫔御,而按照祖制,嫔及嫔以下的妃嫔是不能抚育自己孩子的,所以刚出生的胤禛便被抱至承乾宫贵妃佟佳氏那里代为抚养。直到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七月初九立为后,七月初十下午崩逝)去世之后,胤禛才有回到自己母亲(当时已为德妃8年)乌雅氏身边的权利。

也正因如此,在雍正的童年当中,与之熟稔的是养母佟佳氏而非生母乌雅氏,在最需要母爱的时候生母却不在,可想而知二人感情自然不会很好。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画像

2、雍正继位后的几许疑虑。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45岁的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根据官史的记载,可以发现一些母子二人步调不一致的地方。

第一,雍正继位后,内阁按例要给皇太后拟上尊号,但乌雅氏却屡次拒绝,不由得让人感觉此举是在和自己的儿子赌气;第二,按例,新帝生母成为皇太后之后,应当由原来所住寝宫搬至太后所专用的宁寿宫,而乌雅氏再一次坚辞不受。

那么这些正史当中所获取的信息能不能直接证明二人关系很糟呢?

二、真正意义上的母子之情

其实从现有的史料并不能直接断定二人关系当真不睦,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解说。

雍正画像

1、日理万机依旧不忘问安。从康熙去世雍正继位,直到1723年(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乌雅氏崩逝,雍正始终如一地前往生母宫内请安。虽然乌雅氏并未接纳儿子让其居住宁寿宫的孝心之举,但从《清实录》和《起居注》等所载看来,乌雅氏也并不排斥雍正前往宁寿宫请安这件事,而雍正本身日理万机朝乾夕惕,却仍旧会定时定点挤出时间前往母后宫中探望,足以见得二人关系并不糟。

2、嘘寒问暖怕儿子身体吃不消。为父亲康熙守孝期间,雍正时常“毁瘠过甚”,而身为母亲,乌雅氏“履传谕劝进饮食”,既然是发自内心担心儿子的身体,那又何来关系不睦一说。

《清皇室四谱》中关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记载

3、拒受尊号实则另有其因。乌雅氏之所以在雍正为其拟上尊号一事上屡屡拒绝,最主要还是因其当时未能有如此心情来承庆贺加尊之喜。当时正值先帝(康熙)龙驭宾天不久,乌雅氏以“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为由,这才明确拒绝了为其上尊号一事。

再者,由于次年五月二十三乌雅氏早早离世,所以终其一生也未能受到上尊号的待遇,只能说是她未能来得及等到那天,如果乌雅氏还可以健在几年,相信她最终还是会接纳加尊号的,毕竟是列属于祖制的内容。

小结:

综上所述,雍正与其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既没有传闻那般决裂不合,也没有似乾隆对待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那般尽显孝悌伦常之道。

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雍正本人不善表达、重于政务的风格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雍正打小确实与生母未能建立好牢不可破关系所致。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位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各位多多并支持,我们一起探讨交流,谢谢大家!

6、雍正为什么不杀老十?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首先表明一下观点,一是有作为的皇帝都不滥杀皇室成员,二是怎么处理能起到更好效果。

雍正不昏庸

雍正其人,虽然也兴起过文字狱,杀了不少人,但是,他本质来说是为了满族的统治,不是为了个人的好恶滥杀人。皇帝对本族族人滥杀的基本上都是昏乱之君,雍正总体上还算个明白皇帝。

好吧,唐太宗算是个例外,但是也留了很多隐患,后代争皇位斗的都很凶。

不杀好处更大

首先,囚禁十阿哥有一个大大的作用。分化瓦解八阿哥集团。把十阿哥抓了,八阿哥再有本事也救不出老十来,让八阿哥的人见识到了,皇帝的威力。所谓名正言顺,只有皇帝掌握左右大臣荣辱的权力,即使八阿哥再有势力也得乖乖听话,把老十亲自判刑。那些因名利依附八阿哥的受了这么一阵敲打,就会很快分化。如果把老十杀了,这种震慑就是一会儿的功夫,留着老十,那就是时时刻刻在警醒老八身边的人和其他不老实的人。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牵制拉拢老十的后台,老十的后台,这帮人势力强大,是亲近老八但不会围着老八转,所以是雍正拉拢牵制的重要力量,不但对付老八有用,对所有的改革的推行都有用。杀了老十,那就彻底把这帮人推给老八了,留着老十,就跟用线拴住风筝一样,给了他们希望和警告。他们就很清楚支持谁了。

做事不做绝,老十这人有勇无谋,太坏的事不会做,大多数是个搅屎棍,是混人一个,这种人很令人讨厌,但是又罪不至死,所以,雍正也不好做的太绝。

谢邀。康熙晚年发生的九子夺嫡风波,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过程不再赘述。

康熙帝四子胤禛最终获得胜利,继承了皇位。自然对之前给他使了各种绊子的,他也没有放过。首先把他的同母兄弟十四阿哥胤禵,之后对老三、老八、老九都进行了清算,但他却唯独放过了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之一老十。当然,这里说的放过,并不是没有处理老十,只是说没有取他性命,并且将他圈禁的地方还是他自己的府邸之中。那么雍正为什么唯独对老十另待呢?推测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老十有个出身高贵的生母。胤䄉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温僖贵妃是谁呢?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康熙的第二任皇后)的妹妹,钮钴禄氏也是清朝的大族,这样的家世背景,雍正帝不敢小觑,因此对老十,他手下留情了。

2、老十的个性,虽然他是八爷党的成员,但是他没有什么心机和能力,“草包老十”说的就是他。说白了不是他外祖父家的势力,可能老八都不会看他一眼的,平时对付胤禛的一些事,他既不是主要的出力人,也不是出主意的,就是打打酱油罢了,对胤禛本身没有构成威胁和伤害。

3、为自己的名声考虑。如第二点所说,老十能力不足,不能够威胁到雍正帝,所以雍正帝不妨拿他做点名声,以免被人诟病他将手足都残害致死。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这是康熙爷临终前懿旨!

7、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十四阿哥胤禵?兄弟俩有什么恩怨?

从几个方面来说,

1,性情,雍正刚正不阿,性情冷淡,铁面无私,不喜言谈,喜欢清静,而老十四正好与之相反,合不来很正常。

2,关系上,雍正从小玩的比较好的就是老六和老十三,老十七,而老十四,老九,老十从小都是跟着老八耍的。

3,所受关爱不一样,不管是德妃还是康熙,明显都是比较喜爱老十四那洒脱不羁,敢说敢做的开朗性子,而不是多喜欢雍正那严谨,阴柔闷葫芦的性子,兄弟二人虽然一母同胞,但是自小得到的关爱重视就不一样。

4,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一样,9子夺嫡,雍正是四爷党的魁首,老十四是跟着老八的,代表的八爷党的利益,两人根本不能同心协力,所以尿不到一个壶里是正常的。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呲牙]

雍正皇帝与十四阿哥二人之间的仇怨实则比其与八爷党更甚,两人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在康熙晚年的夺嫡斗争中,却争得头破血流。就雍正皇帝而言,在众兄弟间他与十三皇子胤祥关系最近,反倒是对自己的亲兄弟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在登基后一直打压和圈进胤禵。

胤禛和胤禵之间交恶,并非康熙众皇子中的孤例。按照清朝的传统,身份卑微的女子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老四胤禛出生时,其生母还是庶妃,故而未能与亲兄弟一并长大,同样,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也是被分开抚养的。所以,当时虽然是至亲的手足,可彼此间的关系倒也不一定好。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一些年长且具有实力的皇子们纷纷费尽心机地争夺太子之位。当时,十四皇子胤禵同老九、老十一样,站在了老八的阵营,而老四身边只有十三皇子胤祥。起初,老八的声望很高,但康熙对这个儿子并无好感,甚至径称其结党营私。结果,胤禩落败后,皇八子党又推出了受宠的胤禵。

康熙晚年,胤礽已经彻底失去希望,大阿哥和老八也都无望获胜,而老三过于文弱,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而掌握兵权的胤禵成为胤禛最为强劲的竞争者。所以,当时这对亲兄弟表面上一团和气,可心底里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在皇位面前,手足至亲早已被抛之脑后。在胤礽被废时,大阿哥甚至提出想要除掉废太子,这令康熙大为震怒。此后,诸位皇子虽然表面上有所收敛,可在背地里却斗得更加激烈。最终,一直韬光养晦的胤禛获胜,而胤禵却心有不甘,未能及时俯首称臣,势必遭到雍正的防范和打压。

与其他兄弟不同,胤祥始终与胤禛较好,且积极拥护胤禛。所以,在雍正登基掌权后,最为器重的也只有胤祥,不久便开始打压其他兄弟。作为雍正亲兄弟的胤禵,被派往看守皇陵,后又被软禁,在这个雍正朝过得十分憋屈。不过,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胤禵的下场倒也怨不得别人。

8、雍正的母亲德妃为什么不用母亲的柔情去化解雍正与胤禵之间的仇恨呢?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雍正与胤禵之间有什么仇恨,第二个是作为两人生母的德妃是个怎么样的态度。

先看看两人之间有什么嫌隙仇恨

康熙晚年,一废太子后,诸皇子心思愈发活络,对储位跃跃欲试。二废太子之后,最大的两派便是胤禛和胤禩,虽然胤禩一派以他为首,但胤禩已知继位无望,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与胤禵为一母所生的亲兄弟,生母为康熙帝德妃。虽然是同母兄弟,但因为胤禛出生时,德妃位份太低,不能抚养子嗣,于是两人并非都是德妃抚养长大,所以本就感情不亲厚。

因为胤禛自小在佟佳贵妃处抚养,所以与太子等人感情更为亲近,所以最早胤禛是太子党的。只是在二废太子之后,眼见胤礽复起无望,胤禛便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而胤禵与八阿哥、九阿哥等人更为亲近,于是两人一开始便在对立面上,虽是亲兄弟,感情却很淡薄。

如果最后登上皇位是其他非两派的兄弟,那他们最多也就感情淡薄,只是胤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胤禵却被软禁,两人的仇恨直接升华。除去前面聊到的几个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胤禵本以为这个皇位是他的囊中之物。

康熙四十七年,胤禵为八阿哥求情,虽遭到责罚,但却令康熙帝觉得他十分有情有义,从那之后,对胤禵器重有加,赏赐频繁,兄弟中无人能比。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在胤禵平定叛乱后,威名远播。根据康熙帝晚年对胤禵的器重和宠爱,是有很大概率揣测要将皇位传于他,甚至于胤禵自己也有这份自信。但当康熙驾崩,雍正帝继位,胤禵从西锤赶回时,一切已成定局,他种种举动的背后,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四哥成为了皇位继承人,而自己一切都成了泡影。

至此,两人直接的仇怨升华,已不是兄弟间的小打小闹,而是站在政治对立面的两兄弟,这中间的鸿沟再也越不过去。

生母德妃又是怎么样的态度?

作为生母的德妃为什么没有去当个和事老,用母亲的柔情化解两兄弟的矛盾呢?这可能是一般母亲会做的,但在德妃这里却是行不通的。

胤禛虽是德妃亲生子,但说句实话,母子情分并不深。胤禛自小养在佟佳贵妃处,那时候的德妃还是德嫔,而佟佳贵妃是康熙帝表妹兼宠妃,某种意义上后宫中的女人都是情敌。儿子被养在情敌名下,与自己十分疏离,待到胤禛回到身边时,性格基本已经定性了,乌雅氏心里自是有疙瘩的。

其次,胤禵是幼子,自小是德妃亲自照顾长大的,母子感情深厚,她心里那杆称是不自觉偏爱胤禵的。所以康熙帝对胤禵的宠爱,她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不止胤禵觉得,德妃也觉得康熙帝是要传位给胤禵的。最后的结果自然在她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这样的母子情,这样的认知,一个她自己都不认同的结果,自然也不会让她怀着母亲的柔情去化解了。

雍正与胤禵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这两兄弟应该是相敬相爱才是,然而雍正却对这个亲弟弟没什么情意相反与十三阿哥反倒是像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么为什么雍正跟胤禵之间没什么感情呢?并且德妃作为这两兄弟的母亲为什么不能用母爱感化这两兄弟的矛盾呢?首先说雍正与胤禵虽然是亲兄弟,但是雍正自小是在孝懿仁皇后身边长大的,而胤禵是在德妃身边长大的,雍正对亲生额娘德妃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而胤禵是在德妃身边长大的,自然德妃跟胤禵关系更亲密一些,这还只是两兄弟感情不深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雍正与十三阿哥是在一起长大的,并且两个人性格脾气很是相投感情也很深厚,而十四阿哥跟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则交情深厚,长大了以后这种情况更是如此,所以雍正跟胤禵之间没有什么太深厚的感情。其次康熙晚年两次废黜太子胤礽,太子之位空缺所有的阿哥都蠢蠢欲动,并且这个康熙一辈子光儿子就生了三十多个,康熙还长寿所以晚年有作为有能力的儿子太多了,个个都奔着皇位使劲,尤其是八阿哥势头很盛,一直颇有八贤王的称号,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支持八阿哥成为新太子,这件事在太子没废之前康熙并不知道八阿哥有这么高的威望,可是一废太子几乎满朝文武百官都支持八阿哥,康熙对此怎么能不忌讳呢?于是就有了后来复立太子抗衡打击八阿哥一党,等把八阿哥打击的差不多了在加上太子胤礽实在不堪大用于是康熙就又废了太子,并且一直到最后也不知道康熙打算把皇位传给谁?谁都没有想到是雍正继位,都说康熙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的,是雍正篡改了诏书,把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值得推敲毕竟这是汉语的说法,那么如果按照满族语言这要这么改呢?但是无论如何雍正继位了,并且雍正还囚禁了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但是雍正对他的十三弟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这也算是一种缘法了。雍正与胤禵之间就是一种永远也无法调和的政见矛盾,可以说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一丝亲情,就算德妃前来说情,凭着雍正那冷面阎王的称号,看见了不怎么疼爱自己的亲娘也未必会给面子,所以指着德妃用所谓的柔情化解这两个兄弟之间的矛盾无异于天方夜谭一样,早已经不可能了。

政治斗争是很难用母亲的柔情能化解的,那是你死我活,为了争皇位,父杀子天使子杀父,兄弟之间互相杀戮的情况多的。这个她明白,不管你们谁得江山,只要是她儿子就行!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1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