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怎么死的-隋文帝杨坚死的原因

2023-01-02 14:42:34 448 0
奇闻观察室

隋文帝杨坚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的陵墓会被盗墓贼光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隋文帝杨坚的陵墓。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杨坚出生于公元581年,他的父亲是北周宇文邕,母亲是独孤伽罗。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从小就跟着母亲长大。后来,他的母亲独孤皇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把他嫁给了北周的太子宇文邕。

1、隋文帝为什么杀父亲呢?

隋文帝没有杀父亲

隋文帝杨坚是怎么死的-隋文帝杨坚死的原因

隋高祖杨坚(541年07月21日  ~604年0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即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高祖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高祖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高祖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皇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隋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2、隋文帝杨坚是怎样一步步当上皇帝的,为何晚年那么悲惨?

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做了皇帝,晚年因为儿子而过得不愉快

3、杨坚为啥埋葬杨陵?

因为杨坚感觉隋朝的龙脉在杨凌,所以埋在杨凌。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而泰陵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三畤原上,隔渭河与终南山相望。现在墓冢南边的墓碑是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所立。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4、隋文帝是被儿子杨广杀死的吗?

隋炀帝杨广已经被彻底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特别是一些野史,对于杨广的描写基本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不仅说他弑父、弑兄、奸母、淫妹,而且荒淫无道,杀害忠良,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但是,真实的杨广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上边说得那么不堪?人们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对于说他杀死其父亲隋文帝篡位的说法,也有人表示怀疑。

隋炀帝杨广也许是好大喜功,由于常年对外征战,再加上在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修筑大运河等举措,使国家财政紧张,百姓负担沉重,才导致了各地民变,最终使隋朝二世而亡。其实,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隋炀帝杨广优秀的另一面,他文武全才,雄心万丈,他在作为皇子时,亲率大军消灭了南陈,四处征战,为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开凿了世界第一长的隋朝大运河,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取代隋朝的李唐王朝,怎么可能对前朝隋炀帝杨广进行美化呢?只有贬低前朝的统治,才能抬高自己,为自己取代前朝找到合适的理由,也才能让老百姓拥护自己建立的新朝。唐高祖李渊将杨广的谥号定为“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属于典型的恶谥,意思杨广是昏庸残暴、荒淫无道的昏君。

李唐王朝将隋炀帝杨广说得如此不堪,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被夸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不也有杀死兄弟、子侄,逼父退位,甚至将弟媳纳为妃子的行为嘛!还有唐高宗李治将其父亲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册立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也有过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事情,我们看,李唐王朝皇帝的这些做法,比杨广也高尚不到那里去。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要给杨广抱不平,只是觉得唐朝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和民义的事,才对杨广进行丑化。唐朝的这些做法,不过是让人感觉到“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好了,我们还是说回隋文帝到底是被杨广杀的事吧,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

杨广亲信张衡杀死隋文帝说,这在《大业略记》中有相关的记载,认为是杨广的亲信左庶子张衡以毒药害死的隋文帝;而在《通历》中则有这样的记载:“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在《隋书》的《后妃.宣华夫人陈氏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记载都将害死隋文帝的矛头指向了隋炀帝杨广。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隋文帝在病重期间,杨广曾写了一封信给尚书仆射杨素,让他密切隋文帝的病情,以便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谁知道杨素给杨广的回信却被人误送到隋文帝的手中,隋文帝见儿子杨广竟然在他生病期间就开始觊觎皇位了,就非常生气。而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由于杨广早就对其父亲的宣华夫人垂涎三尺,他趁隋文帝病重期间非礼宣华夫人,隋文帝得知后,更是异常震怒,就让人召见大儿子杨勇,要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

由于尚书仆射杨素是杨广的亲信,他将消息告诉了杨广,随后,杨广假传圣旨,让自己的亲信左庶子张衡到隋文帝所在的大宝殿侍候隋文帝,并将宫中其他人和卫士全部赶到殿外,不一会,张衡从殿里出来宣布文帝已经驾崩。对于隋文帝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是张衡杀死了隋文帝,所以,也就有了《大业略记》和《通历》等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在隋文帝死后的第二天,杨广继位,也就是隋炀帝,他派人以隋文帝遗诏的名义,将哥哥杨勇赐死,同时将杨勇的大儿子也毒杀了,将杨勇的另外9个儿子流放岭南,然后让手下人悄悄将9个侄子全部杀死,这样,杨广彻底将对他皇位有威胁的人全部除掉了。不久,杨广又将隋文帝的两个妃子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霸占。

对于以上认为是杨广指使人杀掉的隋文帝的说法,有人也提出了质疑,针对《大业略记》的记载也提出了怀疑,特别是其中将隋文帝死后发丧的时间都弄错了,将二十一日误写为十八日,另外,《大业略记》的作者赵毅是初唐时人,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唐朝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极力丑化和抹黑隋炀帝,所以,此书的记载可信度值得怀疑。

而《通历》中的记载也同样令人怀疑,当时,隋文帝已经病重,正在向大臣交代后事,如此关键的时候,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杨广怎么可能还有闲心去调戏其父的妃子呢?再说,隋文帝早已经知道杨素是杨广的亲信,既然他想废掉杨广,改立杨勇,怎么可能让杨素去传旨呢?《通历》的作者马总是中唐时期的人,距隋文帝死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许多内容都是市井流言,可信度并不高。

隋文帝病死说,有人认为隋文帝是病死的,并非是杨广害死的,之所以说是杨广毒杀了其父亲,不过是为了丑化杨广而已。隋文帝自仁寿四年(604年),就逐渐退居幕后,不再操持政务了,朝廷事务基本上都交给当时的太子杨广了,史书记载“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杨广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了,杨广继位也已经是时间上的问题,他没有必要再去谋杀对他不具备任何威胁的隋文帝了,而且,杨广和亲信杨素当时已经完全掌控了大局,何必愚蠢地再去弑君篡位授人以柄呢?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杨广在作为太子时,与其父亲隋文帝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杨广个人能力较强,隋文帝对他也比较喜欢。

另外,隋末起义军众多,但凡起义都会找一个理由,对朝廷进行声讨,但是,这么多起义军声讨杨广的各种劣迹中,都没有提到他弑父篡位的事情,可见,当时并没有杨广毒杀其父的说法,只不过是后来唐朝建立后,才逐渐有了杨广弑父的说法的。

隋文帝在病重时曾说:“如果皇后(独孤皇后)在,我不会变成这种地步的。”有人认为,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隋文帝的后宫基本上就是独孤皇后一个人,但是在独孤皇后去世以后,长期压抑的隋文帝开始放纵自己,他宠爱的妃子就有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等,不排除晚年的隋文帝由于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染病而亡的可能。所以,才有了隋文帝在病重中的感慨,如果独孤皇后活着,他就不会到此地步的情况。

根据对以上史料的分析,隋文帝病死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至于说是杨广毒杀了其父隋文帝一说,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证据,鉴于历代王朝对前朝多有诋毁的惯例,这种说法的确值得怀疑。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像题主这种说法, 影视剧和野史,这样说的不少,但是正史丝毫没有记载。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杨广的秉性和当时环境来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杨广的城府,还是晋王的时候,隐忍数年,骗过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导致最终改立他为太子。

因此从权谋厚黑来看,杨广是有可能弑父的。

在看他的抱负,即位之后,修大运河,征高句丽,如果不是步伐太快,千古一帝是有希望的,再加上他兴科举,可想而知,有很强的抱负,但是他这样超过了百姓的承受范围,也正因为这些抱负,成了他的亡国导火索。

当然野史说法是杨坚知道 了淫乱宫闱,所以他的抱负这么远大,还没有实现,杀亲父是有可能的。但实际杨广并不是色中饿鬼,虽然好女色也有分寸,不然也不会处心积虑登上皇位,抱负这么远大。也使得 父子间不可能为了一个普通女人反目,杨坚格局也不会这么小,而弑父过程也不会这么简单。没有准备充分,万分之一万的把握,杨广是不会动手的。再加上,李世民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史,比如亲哥哥李世民都黑的面目全非,何况杨广这个表叔?已经确凿被黑的就有他的穷奢极欲,荒淫,多个弑父不稀奇吧?实际呢,他一生虽然后宫人数之多,但对萧皇后一直帝后情深,地位牢不可破,身为帝王也可以了。

因此从抱负和当时环境来看,杨广弑父,多半是被黑的!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死在历史上也是一桩谜案,正史和野史中关于“仁寿宫变”的记载都很离奇丰富。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种说法上,一种是自然死亡即病死的,另一种则是死于谋杀。

我们先来看看自然死亡这种说法,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持有的一种观点,即隋文帝是病死的。此说法记载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604年的正月,隋文帝就决定到仁寿宫去迎接当年的夏天,而将国事都交给了太子杨广。四月的时候杨坚就病倒了,实际上早在独孤皇后去世之后,杨坚的身体就已经开始大不如从前了。到了七月,杨坚的病情加重,已经是不可能治好了,因为有一天,杨坚在病床上和文武百官做告别。

史载:“秋,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欷。”并让太子杨广赦免了术士章仇太翼,当初杨坚要求到仁寿宫避暑的时候,章仇太翼极力阻止并说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去了,气的杨坚将他下狱,准备回去的时候将他处死,没想到他说的竟应验了。

三天后,杨坚去世。

从这里可以看出,隋文帝的死亡是没有什么波澜的,就是病死的。但是同样还是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另一种死法,和太子杨广是脱不了干系的。

当时杨坚病得很厉害,柳述、元岩和杨素等都被要求到仁寿宫来侍疾,而太子杨广也被要求住进大宝殿。杨广考虑到杨坚要是突然病逝的话,要做一些防御措施,于是和杨素传了纸条,没想到杨素的纸条被传到了杨坚手中,杨坚看到后对杨广很是不满。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件事的发生让杨坚很是生气。

原来在杨坚病重之际,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一直在身边侍疾,而杨广早就对宣华夫人觊觎已久,正好这一天,宣华夫人在侍疾的间隙独自出去更衣,然后就被杨广轻薄,宣华夫人又气又怒,以至于在见到杨坚的时候神态有异,一问之下,宣华夫人就说:“太子无礼”。

然后杨坚就怒了,这样的儿子根本担不起国家大事,让柳述和元岩起草诏书召杨勇回来,他要废太子。这件事被杨素知道后告知了杨广,杨广就矫诏逮捕了柳述和元岩,然后将东宫的侍卫都换进了仁寿宫,将服侍杨坚的陈蔡二夫人和宫人们赶到了别处,而只让张衡进到了杨坚的寝殿,一会功夫,杨坚就死了。

这个记载还是比较含蓄的,并没有说明张衡到底在杨坚的寝殿做了什么。在别的一些地方记载的就精彩多了,比如祖君彦为李密写的《为李密檄洛州文》中是这么记载的:“先皇大渐,侍疾禁中,遂为枭獍,便行鸩毒。”这应该是最早记载杨坚死于谋杀的文章了,不过很难说不是一种栽赃,毕竟这是讨伐杨广的檄文,祖君彦在隋朝一直得不到重用,对二杨都喜欢不起来。

同一时期的还有赵毅的野史《大业略记》,不过里面记载被杨广无礼对待的是蔡夫人,即容华夫人,而杨坚死于张衡带来的毒药。

再就是唐朝马总的《通历》也记载了杨坚的死,不过这个更加的不可思议,“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所以我们看这种说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甚至轰动性极大的檄文,讲的都是杨坚死于儿子杨广之手。只是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里面有太多的疑点。

我们单看正史中记载的经过,杨坚和杨广父子的行为都是很反常的,都太过激动,先不说杨素传给杨广的纸条怎么就突然到了杨坚手中,单就看杨坚的态度,在得知宣华夫人被无礼对待之后就急忙让柳述和元岩宣杨勇过来再一次易储,这简直就是把易储这件事当儿戏,易储乃国之大事,轻易动不得,即便要动也是要费一番心思的。以杨坚坚韧的性格来说不至于如此的鲁莽,毕竟杨广的支持者那是远多于杨勇的。这比当初废杨勇要困难得多。

再就是杨广的态度,杨坚已经病得不行了,他有什么理由那么着急,非要背上弑父的罪名?要知道在正月的时候,杨坚已经将国家大事都委托给了他,他只需要等着杨坚去世即可,当初他费尽心机得到了太子之位,这么几天还是能等的。为何偏偏就在杨坚即将要死的时候,去招惹宣华夫人,让自己的形象毁于一旦呢?

所以四姑娘倾向于杨坚是病死的,但也只是猜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或者存在另一种可能,即在某种程度上,杨广真的加速了杨坚的死亡。

5、隋炀帝有没有杀隋文帝?你怎么看?

隋炀帝残暴,这是历史毋庸置疑的,史书记载他的皇位得来的也极为不正当,弑父杀兄更是背了不忠不孝的骂名。但是根据一些史料记载,事实或许并非如此,隋炀帝可能并没有杀害隋文帝,这或许是李唐王朝故意抹黑隋炀帝,从而来证明自己取代前朝的正确性!

据《北史•隋本纪》记载隋文帝的遗诏内容:杨广作为嗣皇帝,仁德和孝道都是出了名的。凭借他的能力,足可以继承我的遗志。希望朝中和外地官员能和他一起同心协力的治理天下。这样,就算朕不在了,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隋文帝对于杨广还是充满希望的,所以一些人对于隋炀帝弑父杀兄还是充满疑问。

唐人的《隋书》也有诋毁前朝的嫌疑,来以此说明唐代隋是理所当然的。其次郑显文《隋文帝死因质疑》中说:文帝病重但是依然清醒,杨广向来谨慎,没有理由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史书记载因为隋炀帝轻薄宣华夫人,而隋文帝发怒,情急之下杨广亲手杀害了隋文帝。但是隋朝皇室祖上是鲜卑化的汉人,鲜卑人以继母为妻,以寡嫂为妻的婚俗传统。如果杨广与宣华夫人关系是乱伦的,从当时的礼教来说没有那么严重,也不会受到太多舆论谴责。

隋炀帝一生毁誉参半,历史其实也是胜利者书写的工具,极有可能隋炀帝并没有杀害隋文帝,而是历史的又一起冤案!

据史书记载,是“弑父”夺位,但是隋的史册是有唐朝所写,连谥号“炀”也唐朝给上的,具体史实也无从考证

6、是不是隋炀帝杀了父亲隋文帝,谁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在古代,正史对于皇帝死因的记载历来是寥寥数语,或语焉不详,这就给了野史无限的想像空间。一般而言,是正史说一套野史又说另一套,正史是决不可能参照野史的。可偏偏在对隋炀帝的记载上,作为正史的《隋书》却在野史的基础上进行过加工。

《隋书》对于隋炀帝杀父的记载自相矛盾

《隋书》是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93年)编修的,主编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在《隋书·高祖纪》中是这样描述隋文帝之死的 : 正月二十七日,隋文帝杨坚抵达仁寿宫。正月二十八日, 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

四月,杨坚逐渐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加重,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最后的气力和他的大臣们一一话别,君臣皆歔欷不已。七月十三日,杨坚死亡。

若按照这种说法,隋文帝杨坚的死因及隋炀帝继位并无可疑之处,甚至隋文帝对于隋炀帝继位是充满期待与信任。这在《隋书·何稠传》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就在杨坚与百官话别的同一天,他又单独召见了大臣何稠,命他负责自己身后的殡葬事宜;随后又召见太子杨广,叮嘱他 “ 何稠此人做事很用心,行事应当和他商量。”

本来《隋书》到这里已经描述得够清楚了,可在《隋书·杨素传》和《隋书·后妃列传》中却突然出现了翻转,里面的记载隐隐暗示隋文帝死因可疑,隋炀帝有弑父的可能。

《隋书》记载里的蹊跷之处,及照搬野史再进行加工

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认为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这是整个事件中,最为蹊跷的地方之一。

通常这么机密的信件,杨素在写完信后,必然会千叮万嘱,吩咐送信人一定要亲手交到太子杨广手中。因为万一信件泄露,轻则乌纱不保,重则满门抄斩,连带太子继位亦将化为泡影。如此敏感的时刻怎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

紧接着,记载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节: 隋文帝见信后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 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调戏她,这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

这一段是最让后世诟病的。先不说杨广与宣华夫人早有私交或鲜卑的习俗等,就是这段文字也是从隋末唐初的野史《大业略记》中“引进”过来的。在《大业略记》中被调戏的是蔡夫人,而非宣华夫人。

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 ”夫人炫然曰: “太子无礼。上恚曰: ‘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 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 。述,严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 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 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 ”

到底是魏征、颜师古等人在编修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故意抹黑不得而知,但作为正史出现这样重大的错误显然说不过去,而将道听途说而成的野史添加进去,则更是啼笑皆非。

顺着这样的情节发展,任谁也会浮想联翩。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此时的隋文帝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听说了,就将侍奉杨坚的人全部换掉。当天,杨坚死去,终年六十四岁。

言以至此,隋文帝死亡之谜最大的嫌疑人早已呼之欲出了。这还没完,到了北宋时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当了回“搬运工”,将《隋书》里的这一段全盘照搬。这下,隋炀帝算是被坐实了。

《大业略记》记载:“高祖在仁寿宫,病甚,炀帝侍疾,而高祖美人 尤嬖幸者,唯陈、 蔡而已。帝(杨广)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泣曰: 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废太子杨勇)即令废立。帝(杨广)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杨广)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以为之卫。 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隋炀帝杨广在传统史学中一直是个暴君的形象,他荒淫无度,杀死了父亲取得皇位,在位期间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巡行江南,贪图享受。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统治。但是现代史学界却有一种观点认为隋炀帝的形象是被后来的唐朝统治者故意抹黑的,于是 有了替隋炀帝翻案的倾向。客观的来说,隋炀帝这个人确实存在后世抹黑的情况,但是关于他弑杀隋文帝的事情,却真不能翻案。

关于隋文帝之死,史书上的记载互有矛盾之处,所以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隋文帝病逝说和弑君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可以证明文帝之死与杨广有密切的关系。

一,杨广希望隋文帝早点死。

杨广原本是晋王,但是他对皇位很是垂涎,通过多年的伪装使父亲隋文帝法废掉了哥哥太子杨勇,自己夺取了太子的地位,成为隋文帝的接班人。别看杨广平时装出孝顺儿子的模样,但那毕竟不是真的。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死,文帝命仪同三司萧吉为皇后选择墓地,这萧吉是隋朝的养生家,也精通阴阳卜算之术。隋文帝对萧吉说:“吉凶由人,不在于地。不必搞得太复杂,只要选一块好地埋葬皇后就行了。”但太子杨广却派人对萧吉说:“萧先生精通阴阳之术,希望先生给母后挑选一块好的墓地,能让我早日登上皇位。到时候当以富贵相报。“萧吉也回复杨广说:“四年之后,殿下就可继承皇位了。”

古人迷信风水之说,认为墓地的选择能对家人造成影响。杨广请求萧吉能通过选母亲的坟地使得自己早点登基,言外之意就是希望隋文帝早点死啊。萧吉虽然说四年之后就能登基,但现实是两年以后文帝就去世了。

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驾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从这里开始,史书中的记载出现了不同。

二,正常病死。

根据《隋书·高祖本纪》和《资治通鉴·隋纪》的记载:仁寿四年夏天,隋文帝打算到陕西的仁寿宫去避暑。一个叫章求太翼的术士劝阻他说:“是行恐銮舆不返。”意思就是说隋文帝一旦去仁寿宫恐怕就回不来了。

文帝大怒,把这个术士关到长安的监狱里,打算等到自己返回长安时再斩首。

而巧合的是隋文帝到了仁寿宫不久就生病了,而且病情逐日加重,朝中大小事务都委托给太子杨广处理。到了七月十日,隋文帝自知不久于世,在仁寿宫召见文武官员,在病床上和大臣们握手诀别,太子和官员们哭的一塌糊涂。隋文帝交代太子杨广好好治理国家,并要求他赶快把章求太翼给放了,自己当时不该不听他的劝谏。

这个故事前后顺畅,合情合理,似乎隋文帝就是正常死亡的。而且在《隋书·何稠列传》中也有辅证记载,隋文帝与百官诀别后,曾召见当时的建筑大师何稠,他嘱咐何稠说:“以前独孤皇后的陵寝是你负责修建的,现在我也快要到地下去了,希望你好好的为我建造陵寝,我忘不了我的皇后,希望你造的陵寝能够让我们两个魂其有知,能相会于地下。“然后他搂着杨广的脖子说:”何稠是个很用心的人,我的身后事你就和他商量着办吧。“

隋文帝死前仍希望能与妻子独孤氏相会于地下世界,真是痴情呢。

但是同样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仍然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记载,隋文帝的死也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三,杨广弑君杀父。

《资治通鉴》在叙述完上面的记载后,又补叙了一段隋文帝死亡前发生的事情,暗示着隋文帝死于杨广之手。

隋文帝病重的时候,上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在他的身边伺候照料,太子杨广也住进大宝殿,以备随时皇帝发生不测。由于当时隋文帝是在远离首都的仁寿宫病重,杨广担心文帝死后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为了预防政治动荡的发生,于是就写了一封秘信给与自己交好的杨素,询问皇帝死后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变故,杨素于是把自己的想法逐条都罗列在回信上,让宫女去交给杨广。

但宫女却把这封本来应该送给太子杨广的信件被送到了隋文帝杨坚手里。信上说了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隋文帝看到后勃然大怒。而就在这时隋文帝的宠妃陈夫人突然就惊慌失措的跑到文帝面前,含泪诉说太子趁皇帝病重时调戏自己。

隋文帝气的直拍床板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随后他叫柳述和元岩写诏书去长安,命大儿子杨勇到仁寿宫相见。于是这二人赶快走出文帝养病的房间去写召见杨勇的敕书。杨素赶快把情况告诉了杨广,因为他知道杨勇一旦前来,文帝可能就会废掉杨广,而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杨广知道后,先下手为强,命人逮捕柳述和元岩,紧急调动东宫的军队进驻仁寿宫,命自己的侍卫把守宫门,禁止他人出入,并派右庶子张衡入寝宫照料隋文帝。张衡进入寝殿侍疾后,隋文帝很快就驾崩了。

杨广控制仁寿宫后,仁寿宫的宫女个嫔妃们十分恐惧。他赐给陈夫人一个小金盒子,陈夫人以为是毒酒,等到打开后才发现是一些同心结。宫女们此时才开心起来,并说:”得免死矣。“文帝驾崩当晚,杨广就把陈夫人占为己有。

《资治通鉴》虽然没有明写杨广弑君杀父,但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文帝之死和太子拖不了干系。大概是司马光编著时将两种史料一并保留的缘故,所以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记载。

而以上记载也见于《隋书·杨素列传》和《后妃列传》等篇中,而《资治通鉴》正是综合这些史料写成了上面的事情。

四,各种死法。

最早指出杨广弑君的当是隋朝末年祖君彦为瓦岗军首领李密写的《讨隋炀帝檄文》。文中有这么一句:

先皇大渐,侍疾禁中,遂为枭獍,便行鸩毒。

瓦岗军的檄文中指出杨广是用毒药毒死隋文帝的。但反对者则可以说瓦岗军本来就是为了推翻杨广统治,给他抹黑是很正常的。

杨广弑君杀父之说在唐代很流行,光是死法就有好几种。

唐代初期赵毅的《大业略记》记载:杨广在文帝病重期间调戏文帝的宠妃蔡夫人,文帝大怒,打算召见杨勇。于是杨广命杨素和张衡逼文帝喝下毒药,文帝毒发生死。

唐代中叶马总写的《通历》记载,杨广命张衡进入寝殿后,用大棍子把文帝活活打死。鲜血溅满了屏风,文帝的呼救声连外头都听得到。

以上两条是唐代人记载的杨广弑君的史料,但是与后来的又有矛盾,例如《隋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杨广调戏的是陈夫人,而《大业略记》则说是蔡夫人。而且两位唐代人的记载一个是被毒死,一个是被打死。到底谁是真的,真是让人难以说清楚呢。

总结:

隋文帝之死的真正情况现在已经无法确切得知了,因为史料就是互相矛盾,存在疑点的,任何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存在着疑点。杨广是否弑君杀父早已成为千古谜团,估计只有等到时光机造出来以后人们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而这个问题永远都会讨论下去的,因为根本无解。

历史太久远,咱们都不曾亲历,不能确证。

个人以为,隋文帝应是病故,不是隋炀帝弑父,具体情况懒得多说了,总之没有这个犯罪动机,什么调戏母妃云云那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7、隋文帝杨坚梦见被小孩群殴,醒来要杀尽姓李之人,为何李渊能逃过一劫?

这是一个不见载于任何史料的民间传说,不过隋朝确实发生过因谶言被灭族的李氏家族,他们是隋朝开国功臣申国公李穆第十子李浑,和侄孙李敏。害死李浑和李敏的凶手,居然是他们的亲人宇文述。

故事要从李穆的嫡长孙李筠去世谈起。李穆因为助杨坚称帝有功,被封为申国公、上柱国,一步跨入门阀集团的高层圆桌会议。按规定,李穆可以将他的特权传给嫡长子李惇,可惜李惇早逝,没几年,嫡长孙李筠又去世了。

嫡系断绝,李穆就得从其他儿子中选择继承人,于是他的小儿子李浑心思活动开了。李浑在隋朝建立过程中,也是立下了大功的,此时已经被册封为郡公。郡公与国公,一个是“地级”,一个是“国级”,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这种事自己跳出来争,往往适得其反,李浑一点不浑,他决定请人帮他做上层工作。这个人就是宇文述,李浑的大舅哥。为了让大舅哥有动力,李浑开出远期支票:申国公府每年一半的税赋收入。

有钱能使磨推鬼,宇文述打了兴奋剂,借着太子左卫率的身份,说动了太子杨勇,杨勇又说服了隋文帝,李浑美梦成真。

该到李浑兑现诺言了,让宇文述神奇的是,他发现李浑真的“浑”,居然蛮横地给远期支票附加了个两年有效期,第三年直接把宇文述轰出了大门。

宇文述气得七窍生烟,有一次酒喝多了,他跟朋友说:李金才(李浑的字号)敢耍我,我到死都不会放过他!话传到李浑耳朵里,这家伙不想着修复关系,而是紧捂钱袋子,跟大舅哥分道扬镳。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宇文述搭上了隋炀帝的快车道,地位越来越高,封许国公,左卫大将军,成了皇帝的红人。宇文述地位高了,心胸没有跟着长大,始终惦记着陈年老账,终于有一天被他逮着机会了。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时,半路碰见个方士安伽陀,这位神汉安伽陀告诉隋炀帝一个天大的秘密:“当有李氏应为天子!”隋炀帝直挠头,怎么姓李呢?上哪儿找?姓李的在当时至少有三巨头,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和李穆三大家族,子孙何止千人?太难了!

一旁的宇文述突然眼睛放光:不难找啊,谁手上兵权大,谁离您最近,一定嫌疑最大。安伽陀的话其实早有征兆,没有证据我不敢说。

隋炀帝睁大眼睛,快说是谁,赦你无罪。宇文述张开满嘴獠牙:李浑啊,我跟他是至亲,最了解他,这家伙“情趣大异”,胸腔子都装不下他的野心!他还“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李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

一提到李敏,隋炀帝恍然大悟:我早就怀疑李洪儿了(李敏的小名),早先就有谶言说跟“洪”有关的人,要对大隋不利。看起来李浑、李敏叔侄俩有问题。

李敏时任左屯卫大将军,李浑为右骁卫大将军,负责宫廷宿卫,要想搞隋炀帝,简直太方便了。就在这时候,武贲郎将裴仁基又给隋炀帝悄悄密奏:李浑有谋反迹象!隋炀帝一身冷汗,赶紧审查。当然,他并不知道,裴仁基是受了宇文述的指使。

于是李浑、李敏叔侄俩,全家被投进监狱,由御史大夫裴蕴负责审查。可惜裴蕴忙活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隋炀帝火了,这么明显的案子都查不出来?宇文述你上。

宇文述一接到任务,三下五除二就出了结果。他的方法很别致,他先找来一个人,李敏的妻子宇文娥英。这位宇文娥英是谁呢?她是杨丽华与周宣帝宇文赟的女儿,即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隋炀帝杨广的外甥女。

宇文娥英还有一个身份,她有一个表妹南阳公主(隋炀帝之女),嫁给了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就是宇文述的第三子。明白了吧?李浑是宇文述的妹夫,李敏是宇文述儿媳南阳公主的表姐夫。都是一家人,咬起来却格外地凶残。

宇文述对宇文娥英说:“李浑、李敏犯了妖谶,国法要杀他们,救不了啦。您是皇帝的外甥女,还愁不能再嫁一个好老公嘛?赶紧自救吧。”

宇文娥英娇生惯养,哪见过这种阵势,吓得哆哆嗦嗦,哀求这位表妹的老公公给自己支招。宇文述一副“长者的仁慈”:好办,你按我说的写供词,就这么写,李金才曾经跟李敏说过,有图谶显示你李敏是真龙天子,如今皇帝穷兵黩武......趁兵发辽东之际,我们家族子弟群起响应,一天就搞定......

宇文娥英为了自保,出卖了丈夫。李浑、李敏直系宗族32人被杀害,其余的一律被充军发配于岭南。当宇文娥英静静地等待再嫁好老公时,一杯毒酒放在她的眼前,保持了她从一而终的贞洁。

这就是李浑和李敏,因为一句谶言被冤杀的始末,从头到尾跟李渊没有半点瓜葛,也不存在隋文帝梦见被十八个小孩群殴的事。

不过,假如确实存在神汉安伽陀的预言,隋炀帝既然信了,真的一点不怀疑李渊吗?事实上,隋炀帝还真的怀疑过李渊!

杨玄感起兵后,跟天下豪杰频频眉来眼去的李渊,引起了隋炀帝的注意。有一次,隋炀帝诏李渊到行宫迎驾,不巧李渊病了,没能去得了。隋炀帝对随行的嫔妃王氏,说了一句暗藏杀机的话:你舅舅病得快要死了吗?王氏就是李渊的外甥女。

很显然,隋炀帝这话不光是发泄不满,更多的是对李渊的忌惮,以及赤裸裸的警告。消息传到李渊耳朵里,吓得他“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用日夜纵酒,收受贿赂等自污的方式图保。

如果用自污的方式就能自保,成本也太低廉了吧?隋炀帝的智商有这么容易被玩弄吗?

李渊被警告这件事发生在大业九年,即安伽陀预言前两年。按正常逻辑推理,如果存在安伽陀预言,李渊肯定逃不脱被清洗。有人说,李渊向姨妈独孤伽罗求情了,是独孤伽罗保了李渊。哈哈,太搞笑了!独孤伽罗比隋文帝还要死得早,她还魂了?

我个人认为所谓安伽陀预言就是虚构的,是隋炀帝和宇文术,用来清除李浑、李敏的借口。

类似的“虚幻镜头”,在史书上比比皆是,比如曾经有个叫“史世良”的神汉,预言李渊将来要当皇帝。可吊诡的是,这位史世良和安伽陀一样,仿佛天外来客,就现了那么一次身,说了那么一句足以把后人智商搞没,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的鬼话,就永远消失了,你信吗?

隋炀帝为何要杀李浑和李敏呢?史书没有交代具体原因,但可以大致推论。到大业十一年,隋炀帝遭受门阀集团的集体反抗,农民起义又不断爆发,大隋天下已经无可救药了。门阀集团本来就是隋炀帝一生要打压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疑神疑鬼太正常了,何况还有宇文述的煽风点火。

李浑、李敏冤不冤?既冤也不冤。说他们冤,是因为加在他们头上的是诬告。说他们不冤,是因为要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与其他门阀集团,召开圆桌会议,干掉老杨家,完成改朝换代。这个论断不是凭空想象,从西魏到北周,从北周到大隋,都是这个轨迹,门阀政治下,就是这个规矩!

当然,没了李浑、李敏,大隋依然没逃得了灭亡,让隋炀帝没想到的是,把他送上断头台的,居然是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唉,隋炀帝一定感叹,门阀集团真是防不胜防!

隋炀帝杨坚做了一个噩梦,梦到一群小孩儿在追着他围攻,然后一阵洪水就冲向了他,差点儿把他给淹死,梦醒之后,杨坚赶紧找解梦大师给自己解梦。

在古代,五行星象学说者大有人在,皇帝也很迷信这套东西,像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这些厉害的人物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杨坚也是坚定的信仰者。

这位解梦大师被招来后,问杨坚“殴打你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

杨坚回答说“男孩”。

大师又问“殴打你的小孩有多少人?”

杨坚回答“有十八个”。

这位大师稍微想了一想,十八指的就是李姓的李字,大水冲向你意思就是这个人名字中带有水字,也就是说朝廷中李姓带有水字的人将会对你不利,他们想篡夺江山。

杨坚听后觉得大惊失色,赶紧问道“依你之见,你觉得会是谁?”

大师说“在朝廷之中,只有两个人带有三点水,一个就是李浑,一个就是李渊,在朝廷中,李浑经常拉帮结伙,为人不逊,未来很有可能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振臂一挥就能集起众多响应者,相比较来说,李渊为人低调,对大唐有功,而且忠心耿耿,我觉得应该是李浑”。

杨坚听完这段话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李浑是南陈皇帝陈叔宝的臣子,后来投降我朝,这种人最容易有二心,什么时候叛变并不好说,我再考虑考虑”。

这位解梦大师其实私下与李渊关系很好,他害怕杨坚反悔,对李渊赶尽杀绝,于是立刻在解完梦之后找到李渊,偷偷透露了杨坚的真实想法。

李渊的母亲是独孤皇后的姐姐,独孤皇后也就是李渊的小姨,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独孤皇后从小看着李渊长大,将他视若己出,一直对他宠爱有加,这次看到李渊急急忙忙前来,料想到是出了大事,等李渊讲完之后,独孤皇后笑了“没关系的,我会保你周全”。

独孤伽罗是杨坚的原配夫人,杨坚很爱她,爱到一辈子不娶别的女人,就宠着独孤伽罗,因此独孤伽罗可以被称为是“杨坚克星”,只要独孤伽罗说的话,杨坚基本上都言听计从。

这次的解梦涉及到李渊,独孤皇后自然要站在李渊一边,于是杨坚一回来独孤伽罗就问杨坚“我看你最近心神不宁,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

杨坚赶紧把自己的梦告诉独孤皇后,独孤皇后于是给李渊打圆场“李渊是咱们自己家的孩子,一直没有二心,他绝对不可能造反,所以你的猜想没错”。

听到独孤皇后这番话,杨坚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彻底排除了李渊谋反的想法。

正在这时,杨坚又得到一个消息,李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夭折了,小儿子乳名叫李洪儿。

杨坚一听,原来李浑名字中有水,他的儿子名字中也有水,按照大师的说法,不是他还会是谁!

其实,杨坚的政权就是篡位取得,所以他很怕别人谋反,当时为了防止宇文家反扑,杨坚几乎杀掉了北周所有的皇室成员,一个活口都不敢留下。

等到杨坚登上皇帝位置时,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疑心病很重,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喜欢胡乱寻思。自从梦到姓李之人将灭掉隋朝,杨坚就一直考虑如何除掉李浑。不久之后,杨坚又做了一个梦,洪水滔天又将自己的城池给淹没。

于是杨坚决定要赶快除掉李浑,但到底是杀掉李浑还是连他儿子一起杀掉呢?杨坚最一直拿不定主意。

于是,杨坚让太监带着圣旨先弄死了李洪儿,随后大臣们心领神会,张衡诬告李浑“心怀怨恨,图谋不轨”,杨坚于是连根拔起,顺理成章下令消灭李浑九族,一下子将他家三十多口人全部除掉了。

在《隋唐演义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隋文帝杀死李浑之后,李靖认为杨坚十分昏庸,因为一个梦就随便乱杀大臣,太荒唐了。同时李靖也为自己担忧,同样都是李姓人,今天杨坚可以杀死李浑,明天就可能对我下手,于是李靖就离开了朝廷,机缘巧合之下,李靖遇到了负责下雨的龙族,于是李靖就祈求给干旱的地方多下点雨,没想到却导致干旱的地区洪水成灾。

杨坚看到各地风调雨顺十分开心,虽然雨降得有些过大,但总比没有强。杨坚感觉自己做的梦成真了,也就不会再有人会惦记着推翻王位,自然就忘记了当初还有个李渊。

因为有了替死鬼,还有了弄巧成拙的李靖降雨,导致杨坚不再怀疑李渊,但是他的儿子杨广却不甘心,他始终想要除掉能力不俗的李渊,于是杨广开始制造言论,想要借隋炀帝之手杀死李渊,他知道老爸迷信这套理论,于是用的方式也很有特点,散播了12个字谣言: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

说白了,这就是赤裸裸地挑明李氏还有人想要谋反,以此激怒杨坚。杨坚本来疑心就很重,看着谣言满天飞,自然也要考虑杀掉天下姓李的人,毕竟他做的梦就是李氏家族要灭掉,隋朝出现这种市井留言也正好印证了这件事,可是在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出面阻止了杨坚,他就是耿直坚定的大臣高颎,他说

“要挽回天意,只在修德,不在用刑,反致人心动摇。圣上有疑,将一应姓李的,不得在朝,不得管兵用事便了”。

因为高颎的这番劝阻,再加上之前的两件事,彻底打消了杨坚杀光李姓之人的决定,所以杨坚也就不再追究李姓人的责任,也就到死都没有杀掉李渊。

杨坚越到晚年猜疑心越重,做梦杀人就是明显根据杨坚爱猜疑的特点编造出来的,李浑之死其实和宇文述有很大关系。宇文述曾和李浑约定,宇文述帮李浑世袭爵位,得到爵位后李浑将一半封地分给宇文述,没想到李浑后来反悔了,所以宇文述想尽办法打击李浑,正是因为宇文述向杨坚汇报“李浑要造反”,所以杨坚杀了李浑一家。

总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最后得到实惠的往往是旁观者。

杨坚不是梦见被小孩群殴,而是经常梦见洪水把都城给淹了,这事让杨坚非常的不安,整个人也变得神经兮兮,于是就开始带上一副迷信的有色眼镜去观察身边的人。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相信梦境能够预言未来,所以杨坚起初怀疑的对象是李浑,恰好李浑有一个小儿子乳名唤做李洪儿。

所以杨坚就越发相信李浑一家将来会谋反,但这事怎么会牵扯到李渊呢?原来这时候晋王杨广正在暗中和太子杨勇争夺东宫之位,杨勇因为好色荒淫,举止荒诞,所以不讨独孤皇后的喜欢。杨广抓住了这一点,经常在独孤皇后面前表现自己,又极力的讨独孤皇后的欢心。

而独孤皇后就少不得在杨坚面前替杨广说好话,吹枕边风,另一面杨坚的近臣也被杨广收买,经常在杨坚面前替杨广说好话,另一面又不断的诋毁杨勇。后来杨广又收买了太子宫中的一个名唤姬戚的近臣诬陷杨勇试图谋反。

杨坚大怒,于是废黜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这时候就有大臣认为废黜杨勇不符合礼制,而且又没有证据,因此站出来替杨勇辩护,这其中就包括李渊,故而得罪了杨广。在张衡的策划下,杨广利用父亲杨坚经常做的这个梦到处散布谣言说:

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没根基。”“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这个谣言越传越广,最后就传进了杨坚的耳朵里,杨广于是趁机上奏蛊惑说这是不祥之兆。但是李渊深得杨坚的信任,杨坚也没有怀疑到他的身上,就把李浑一家抓起来故意捏造了一个罪名抄了家。杨广不甘心,又派自己的心腹术士安伽佗上奏杨坚说:“李氏当为天子,皇上可尽杀姓李之人。”

这时候很多姓李的人都敢到坐立不安,纷纷解除官职或者请求外放,李渊也在其中,李渊因为深受杨坚的信任,而且人家和独孤皇后还是亲戚,他的母亲是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被允许外放为官到太原留守,杨广最终计划落空。不甘心的他又派宇文化及半路去截杀李渊,但因为秦叔宝误打误撞救了李渊,所以也失败了。

以上资料来自于通俗演义小说《说唐》,其准确度并不可信,譬如李渊是在杨广继位以后才跑到太原留守,那么在正史中李浑是怎么被杀的呢?

在正史《隋书》中李浑确实是被以“谋反”的罪名被杨坚杀害的,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李浑原本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李穆由于帮助杨坚建立隋朝,可谓居功至伟,因此被封为太师、申国公。李穆去世后,世袭爵位的本该不是李浑。

但是李浑求助当时的右卫大将军宇文述,请求他给隋文帝上表说让李浑最贤明,应该让他世袭爵位,作为交易条件,李浑答应宇文述事成之后将把封地之内一半的税钱都分给宇文述。于是在宇文述的帮助下,李浑顺利的世袭了父亲的爵位。

但是世袭爵位以后的李浑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这让宇文述很生气,说“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两个人就这么产生了间隙。后来隋文帝远征辽东的时候,他身边有一个术士安伽佗对杨坚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并且劝说杨坚诛杀凡是姓李的人。

这个术士可能是真的有两把刷子,宇文述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趁机诬陷李浑说:“伽陀之言信有徵矣。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

杨坚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杨坚的授意下,宇文述巧妙设局,把李浑定为叛乱分子给抓了起来,最后落得个“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的结局。而李渊在杨坚在位时反而因为独孤皇后这层特殊的亲戚关系没有受到杨坚的怀疑,是到了杨广即位以后才开始受到猜忌。

8、隋文帝死后葬于哪里?陵墓保存状况如何?

隋文帝葬于泰陵,是和独孤皇后一起下葬的,是在陕西,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城西5公里的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毕竟也算是有名的皇帝的陵墓,所以也就带动这个地方名声大振。

但是现状吗,因为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水滴都可以石川了,陵墓的地面建筑和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了陵冢一个,但是相信国家会保护好的,因为毕竟也算是文物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贵族,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不过只跟宇文赟生下了一个女儿。周宣帝死后,宇文阐继位,是为周静帝。周静帝年幼,杨坚为丞相,总揽朝政。不过,杨坚还觉得不过瘾,干脆废掉了周静帝自立,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

隋文帝用了9年的时候,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为中国封建文化奠定了基础,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早在隋文帝驾崩的前两年,由于独孤皇后的病逝,隋文帝亲自在今扶风县东南10公里的畤原上营建陵墓,这就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泰陵。

泰陵坐北朝南,封土为陵,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整个陵高27.4米。1000多年过去了,泰陵早已被盗多次,陵园的建筑早已就毁废,地面遗存物也很难找到了。在陵冢四周原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惟北城尚存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有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陵垣东西有756米,南北宽642米。垣墙的四周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石瓦块,大概是当时阙楼或城门的残迹遗存。

陵内有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3.5米,上刻有“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在陵东南和陵东不远处,遗存当年隋文帝庙遗迹,庙垣墙建筑早已毁掉,现在也只能看到一些残砖烂瓦,据专家考证,当年隋文帝庙的建筑面积大约在15万平方米,可见当初规模是多大宏达。

隋文帝泰陵虽然毁坏不堪,但是,泰陵恢复了秦汉时期“封土为陵”的建陵原则,为以后唐宋皇陵的修建奠定的基础。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4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