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姓关-关羽为什么姓冯

2023-01-04 20:16:13 604 0
奇闻异事录

为什么关羽姓关?其实关羽姓关,是因为他的祖先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据《三国志·关羽传第一·先主传第二·关羽本纪第一·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小字“髯,河东解良人也。父羽,字达礼,别号壮缪。羽年十七,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飞爱之,常督羽习武事。羽年长而勇猛,,常常不避艰险,如臂使指。张飞每从大军出,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向无前。与张飞交,如兄如弟。

伟大领袖毛主席除了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指挥能力外,在哲学、诗歌、历史等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毛主席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友人一起谈论这些除政治以外的话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便是这些友人中很重要的一个。

为什么关羽姓关-关羽为什么姓冯

1958年,毛主席到了杭州召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的一天晚上,他专门让秘书给正在上海教书的周谷城打了电话,邀请他带着另外的几位学界好友到杭州来闲谈,周谷城等人得知后欣然前往。

很快,众人就抵达了毛主席下榻的宾馆,大家坐在一起就着夜色开始了漫谈,而在开场前,毛主席率先幽默地向众多老友问道:“关公很出名,那他到底姓什么?”

毛主席

众人瞬间愣了一下,不知该如何回答,过来一会儿,周谷城笑着回道:“主席,关公难道不姓关吗?”

毛主席摇了摇头,紧接着众位好友也都给出了几个不同的答案,结果竟没有一个人答对。

这时,众人脸上都充满了疑惑的表情,眼看没人回答了,毛主席便笑着道出了答案,周谷城等人听后纷纷笑着说道:“原来如此,主席真是学识渊博啊!”

关于“关公姓什么”的问题,毛主席到底是如何回答的呢?除了这次闲谈之外,他与好友周谷城之间还有过哪些交往的经历?两人的友谊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周谷城

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与周谷城的初次见面开始讲起。

革命年代的友谊

“我在第一师范教书时,古文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在省立一中教书时,古文最好的是周谷城。”这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在对两人学生生涯的评价。

周谷城于1898年9月13日出生在湖南益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不仅与毛主席是湖南老乡,还有着三位共同的老师,除了袁吉六之外,另外两名就是杨昌济和符定一,同乡同师的缘分很自然地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周谷城与毛主席的第一次相识是在1921年的春天,彼时周谷城受邀来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担任英文兼伦理学教员,而毛主席就在这里的师范部兼任国文教员。

周谷城

一天晚上,毛主席专门造访了周谷城的宿舍,刚踏入屋内,毛主席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书籍报纸给吸引住了,他发现书架上除了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以外,居然还摆着几本英译本的《资本论》,他顿时对周谷城充满了好奇。

因为在此之前,两人虽然有三位共同的老师,但却没有坐在一起上过课,毛主席对周谷城也是只闻其名。

两人刚一见面,毛主席便操着一口湖南话指着书架上的《资本论》笑着对周谷城说道:“你还看这些书,难道不怕惹麻烦吗?”周谷城爽朗地笑道:“怕什么,该不会惹什么麻烦吧!”

青年毛泽东

原来周谷城也是一名热血青年,早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就亲自参加了北京学生集会和火烧赵家楼的壮举,作为一名文人,他还有过骑着毛驴走到京郊向附近百姓宣传五四精神的经历。

毛主席见周谷城性格如此豁达,很对自己的脾气,便与其开始了漫谈,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湖南一师教学期间,毛主席经常会和周谷城谈论历史和哲学上的问题,有时甚至聊到半夜还意犹未尽,在不断地辩论中,两人都对各自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青年毛泽东

几个月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毛主席作为一大代表之一自然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此时的他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判断已经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于是,在闲暇之余,毛主席经常会给周谷城推荐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并向他宣传我党的思想理论,在毛主席的开导下,周谷城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也发自内心地对我党充满了敬佩,而且还树立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理念,这在当时的文人群体里面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此时的周谷城和大部分文人一样对政治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知道究竟该站在国民党的一边还是共产党的一边,他们往往选择了独善其身、保持中立的态度。

周谷城

毛主席见状便常对周谷城说:“阶级斗争是没有妥协、没有中立的余地的,比如一条大河,你在里面游泳,老不靠岸,既不爬上这一边,也不爬上那一边,终究是要被水淹死的……

这句话给周谷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对毛主席的坦诚很是欣赏,两人的交往变得愈发密切,不过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不久后,毛主席就去领导了农民运动,而周谷城由于放不下对历史的研究,便辗转到了上海,靠译书、贩文为生,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然而两人选择的道路虽然不同,但却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他们在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进行书信往来,从政治到文化无所不谈。

青年毛泽东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即将开始,此时毛主席正在革命的大本营广州负责宣传工作,同时还创办了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号召大家踊跃参加革命。

而周谷城也来到了广州,就下榻在城里的粤秀酒家,毛主席得知好友来广州的消息后,兴奋地直接连夜赶到了周谷城的住处,好友相见,倍感亲切,谈空说有,一夜无眠。

在离开的时候,毛主席心想“为何不请周谷城担任讲习所的教师呢?”于是,他激动地握着周谷城的手请求道:“周先生就在这里教书好啦,反正书是要人来教的。”

周谷城见毛主席言辞恳切,也想留下来和他一起工作,但考虑到长沙方面(此时,他已受聘担任了湖南一师的正式教师)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便只好婉言推辞了,两个星期后,周谷城就返回了长沙,临行时,毛主席亲自到城门口送行,二人再次依依惜别。

周谷城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毛主席随即来到汉口负责全国农协的指导工作,此时的周谷城也被革命的潮流感染,他也于1927年初来到了武汉参加革命的工作,两人分别大半年后再次聚在了一起。

受到毛主席的邀请,周谷城到全国农协当了一名宣传干事,两人经常坐在一起谈论关于农民运动的问题,有一次,周谷城把自己刚刚撰写的《农村社会之新观察》一文拿给了毛主席看,毛主席仔细地阅读后说道:“这文章是花了功夫的,最好能在报纸上发表!”

周谷城很是兴奋,当即找了汉口《中央日报》的编辑,在副刊上直接将这篇文章刊登了一个星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全国农协期间,一起工作的毛主席和周谷城友谊愈发深厚了。

当时的《中央日报》版面

然而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随即陷入了低潮,毛主席重新回到湖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而周谷城再次逃往了上海,两人至此开始了长达18年的分别。

十八年后的重逢

此后,一个成为了革命志士,一个成为了文人学者,一个在战场上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一个则在书斋里著书立说,研究历史和文明的更替,同样喜爱历史、喜爱古文的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国家充满了感情。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为了实现和平,粉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毅然决定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此时周谷城身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正寓居在重庆(抗战期间,东部地区各大高校陆续迁往内地)。

蒋介石

蒋介石没想到毛主席敢来重庆,当毛主席上了飞机以后,他才得知了消息,顿时有些措手不及,为了封锁消息,他当即严令国民党的报纸不得发布任何关于毛主席来重庆的消息。

但我党在重庆还有大量的地下党员,消息在毛主席即将飞抵重庆的那一刻就瞬间传遍了整个山城,重庆《大公报》的标题上直接写到:“毛泽东先生来重庆了!”周谷城就是在这份报纸上看到了毛主席来重庆的消息。

当时,除了蒋介石以外,重庆的社会各界都在期盼着毛主席的到来,因为饱受了14年抗战之苦的举国百姓都盼望着国共两党坐在一起进行友好地谈判,从而实现国内的和平。

毛主席抵达重庆

文化界同样如此,在毛主席抵达重庆的当天,时任中苏文化协会会长的孙科就召集了文化界的名流,准备开一场茶会欢迎毛主席的到来,茶会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的上午。

周谷城自然受到了邀请,他激动地一宿都没有睡好,为了能够见到多年的好友,他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会场,站在离门口几十步的位置等候。

不久,毛主席到来了,他身穿崭新的蓝布衣服,头戴白色邮帽,迈着从容自信地步伐缓缓地向场内走来,虽然分别多年,周谷城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毛主席,他赶紧走上前去准备和毛主席打招呼,却因为过于激动,只是握住了毛主席的双手,但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毛主席看了一眼周谷城,当即激动地大声说道:“您是周谷城先生吗?”周谷城还是很激动,只回答了“是的”,想说点别的却依旧说不出来。

周谷城

“十八年了!”毛主席紧握着周谷城的双手饱含深情地说道,边说还边用手做了一个“十八”的手势。

这让周谷城很是感动,顿时流出了热泪,他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还记着自己,就连分别的时间都记得那般清楚,他还以为当了共产党领袖的毛主席早就忘记了这个曾经的旧友。

过了一会儿,周谷城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充满关怀地问道:“你之前胃出血的毛病好了吗?”

毛主席听后也很感动,他稍微想了一下,幽默地说道:“我这个人啊,生得很贱,在家有饭吃,要生病;拿起枪当‘土匪’病就没有了。”周谷城露出了些许欣慰,因为他觉得这还是他印象中的毛主席。

毛主席在重庆

茶会结束后,毛主席又与周谷城进行了亲切地交流,两人聊起了往事,聊起了当下,聊起了对中国的未来的看法,期间,毛主席一直关心着周谷城的近况,周谷城很是感动,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时的谈话,还感慨地说道:“毛主席真是一个念旧情很深的人啊!”

“关公其实不姓关”

重庆谈判结束后,毛主席返回了延安,不久,解放战争开始,两人再次分别两地,此时的毛主席正在指挥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作战,而回到上海教学的周谷城也为了实现国内的民主和平与蒋介石政府进行着不断地抗争。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成为了国家的领袖,而周谷城还是一介书生,两人的政治地位相差十分悬殊,但毛主席仍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好友。

毛主席

1956年,毛主席为了促进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门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顿时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地反映。

当时周谷城正在北京出席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听说他来到了北京,便专门让秘书前去通知他到中南海畅谈。

这天,毛主席刚刚游完泳,正穿着一身浴衣躺在凉棚下休息,看到周谷城走来时,他立即站起身来与周谷城紧紧地握了手,寒暄了几句后,毛主席笑着说道:“你会游泳吗?”

此时的周谷城已经58岁了,他知道毛主席这样问显然是没把自己当外人,心里感到十分温暖,便如实地回道:“少年的时候在家乡的小河里游过,现在已经几十年没下过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游得起来。”

毛主席在游泳

毛主席继续笑道:“年纪不是问题,我都60多了不还是能游嘛!试试看!”周谷城也不好再推辞,便穿着毛主席让秘书准备的浴衣和毛主席一起下了游泳池。

周谷城先是从浅水处下水,准备一步步游到深水区,可由于比较害怕,就是不敢往深水区游,此时已在深水区的毛主席见状便朝着他喊道:“不要害怕,快朝这边来!”

周谷城不为所动,他幽默地对毛主席讲道:“看来我这个人哪,既不能深入浅出,又不能由浅入深。”毛主席听后爽朗地笑了出来。

游泳结束后,两人又坐在同一个凉棚下开始了闲聊,期间,在谈论历史人物时,毛主席向他谈起了汉代赵充国的故事。

赵充国画像

毛主席认真地分析道:“当年赵充国提出屯垦戍边的想法最初也是不被别人认可,反对的占十之八九,可后来他的想法还是被落实了,并且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这就说明真理是一个不断要别人接受的过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一样。”

周谷城听后又想起毛主席刚刚提出的双百方针,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那就是让文化和科技在不断争论的土壤中发展壮大,最终探寻出一个个真理。

此外,周谷城还认为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坚持正确主张的鼓励,因为在一些事关哲学和历史的问题上,苦苦探索的他经常和一些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毛主席的这番话无疑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毛主席

据统计,仅在1956年到1965年短短9年的时间里,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就专门与周谷城进行了多达6次的坦诚交流,这其中最让周谷城记忆深刻的还当属开篇提到的那一次。

原来,在1958年年初的时候,周谷城因不同意苏联专家的一些关于逻辑的观点,便直接在杂志《新建设》上发表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在这篇文章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看法。

可当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还没有恶化,大批的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仍然在帮助我国进行建设,当时多数人都对苏联的知识很是认可,于是,周谷城的观点一经发表便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反对的声音不可计数,这让他很是郁闷。

恰好,这年6月,毛主席来到杭州召开了工作会议,在此期间,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周谷城写的文章,并且认可他的观点。

毛主席和周谷城握手

毛主席知道这位老友率直的脾气,便想着趁着来杭州之际,与他进行沟通,缓解他郁闷的心情,为了不显示过于刻意,便让他带着众多学界的老友一起前来,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毛主席与周谷城等人见面的时候,大家先是寒暄了一阵,可当毛主席提及关于周谷城写的文章的时候,屋里顿时没有了声音,谁也没有先发表自己的观点。

为了缓和紧张的氛围,毛主席急中生智,便问出了那句:“关公很有名,那他到底姓什么呢?”结果却没有一个人回答正确。

关羽画像

眼看众人都很是疑惑,毛主席便笑着给出了答案,他耐心地说道:“关羽可不姓关,当年关公为民除害后逃去了潼关,结果被守将拦下来,询问姓名。关公一抬头看到城池上写着的‘潼关’二字,于是脱口而出自己姓关,从此之后他便成为了‘关云长’。”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此时周谷城先前郁闷的心情也一扫而空,他疑惑地向毛主席问道:“主席,那关公到底姓什么呢?”

毛主席见现场的氛围已经缓和,便笑着回答说:“冯,他姓冯,我曾在清代学者梁章钜写的《归田琐记》中读到过关羽‘指潼关为姓’的故事,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具体的还要等日后的史学家进行考证。”

晚年的周谷城

周谷城听后对毛主席的学识渊博更加敬仰,其他几位老友也对毛主席很是敬佩,随后,毛主席又表示自己认可周谷城提出的关于逻辑的观点,并主动邀请大家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周谷城很是感动,最终他的逻辑观点也渐渐地被世人认可。

在这之后,两人的交往从未断绝,毛主席经常会对周谷城进行问候,而周谷城也毫无保留地支持着毛主席的想法,直到毛主席逝世,他们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历久弥坚。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04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