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打败元朝?朱元璋如何推翻元朝

2023-01-04 21:20:13 419 0
奇闻异事录

朱元璋怎么打败元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非常贫苦,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饭,所以他从小就想当一个农民,后来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成为了郭子兴的养子。朱元璋在军中表现非常出色,深得郭子兴的喜爱,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的父母都是农民,所以他对对于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婚后两人感情非常好,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不过这个儿子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反而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

朱元璋怎么打败元朝?朱元璋如何推翻元朝

一:朱元璋打败元朝用了多长时间

1352年朱元章起兵,明军初建,采石矶一战成名。

鄱阳湖大破汉王60万水陆大军,平定枭雄张士城。1367年明军北伐蒙元,仅仅10个月就收复北京,从齐化门入城,俘虏监国贴木而不花,太蔚左丞相庆童,右丞相张康伯,中丞相满川,以及宣让,镇南,威顺等王子。缴获玉印,成宗玉玺。明军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将中国拯救出来,推翻了元朝把人分4等的残暴殖民统治,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蒙古统治者推翻的国家。12月明军收复太原,元将扩廓帖木儿不敢抵抗带领18人逃亡北方,其余40000骑兵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洪武2年6月明军1万骑兵,8万步兵追击元朝末代皇帝俘虏丞相脱火赤以下10000人。3000马匹,5000牛羊。元朝末帝早已奔逃到北方几百里外了。

二:朱元璋打败元朝大将

1355年,朱元璋在攻克太平路时,活捉了一名元朝大将纳哈出。

朱元璋在得知纳哈出的祖先是木华黎时,竟然将他无条件放回了。

这让我们不得不好奇这木华黎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过了百年还能庇护后世子孙。

木华黎其人

了解成吉思汗生平的人,应该对木华黎这个名字十分的熟悉。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年少时就跟随着成吉思汗征战蒙古各个部落。

他甚至在好几次战役中救过成吉思汗的命,因此被成吉思汗封为诸将之首。

木华黎还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一起被称为“四杰”。

木华黎身上的荣誉称号实在太多了,不过他也担当得起这些称号。

木华黎陪着铁木真征战沙场近四十年,最后死在了凤翔之战的途中,真可谓是生于战场,死于战场,令人钦佩。

他死后的谥号也是“忠武”,他的一生确实可以用忠和武来感慨。

由于木华黎的影响,他的后代子孙也都是以忠和武来要求自己的。

他的四代孙安童、六代孙拜住都曾经做过元朝的宰相。

他们家族在元朝也是非常的显赫,算得上是元朝的贵族世家。

木华黎的影响不仅仅在自己的后世子孙,他的粉丝,还有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虽然木华黎是一个蒙古人,但是他的侠肝义胆、勇猛无双、忠心为主让朱元璋十分的敬佩。

朱元璋列出的古今功臣三十七人中,就有木华黎的名字,可见朱元璋对木华黎的为人和功绩还是十分的认可。

这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由于先祖的影响,纳哈出竟然可以保住性命。

那这纳哈出是否也和其先祖木华黎一般,神勇无二呢?

根据历史记载,他好像并没有继承先祖的忠与武。

纳哈出第一次被俘

纳哈出的家世在蒙古那是十分的显赫,自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由于他出生于武将世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领兵打仗。

根据历史上记载的几次战役可以发现,他指挥战争的水平是没有办法和其先祖相比的。

1355年,朱元璋率兵攻打太平路,反抗元朝,而这纳哈出刚好是太平路的守将。

当时的朱元璋旗下大将如云,都是能人异士,哪里是纳哈出可以相比的,结果自然以纳哈出失败而告终。

这是纳哈出第一次被朱元璋俘虏,之所以说是这第一次,那是因为后面还有第二次。

纳哈出被俘之后,表现得十分勇敢,丝毫不畏惧明朝将领。

朱元璋见此人十分有气魄,且临危不惧,就生了招安之心。

朱元璋就对纳哈出说:“如今元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必定灭亡的国家。我觉得你是可造之材,倒不如跟着我干一番大事业。”

此时的纳哈出也是年轻气盛,一腔热血去报效元朝。竟然和朱元璋说:“荷主公不杀,诚难为报。然我北人,不能忘本。”

本来以为他这么一说,朱元璋会杀了他以绝后患。

但是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和尚做到皇帝,又怎么会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

纳哈出不降,其实也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倘若纳哈出就这么投降了,反而让朱元璋觉得他不是一个忠义之士。

经此一事,朱元璋也是十分佩服纳哈出,虽然没有放了他,但在各方面也是礼遇有加。

后来朱元璋偶尔间得知,纳哈出竟然蒙古名将木华黎的后人。

朱元璋自从投身行伍之后,就十分钦佩木华黎的忠和武。

如今竟然抓了木华黎的后人,朱元璋觉得真的是上天让他放了纳哈出。

朱元璋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无条件放回纳哈出。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劝朱元璋杀了纳哈出,这样以后在战场上就可以少一个劲敌。

不过朱元璋最后还是没有杀掉纳哈出,也许是因为他是木华黎之后,也有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十分欣赏纳哈出本人。

事实证明,朱元璋不杀纳哈出是正确的,如果这个时候杀了纳哈出,又哪里来后面的故事呢?

也许冥冥之中,纳哈出也是注定要为朱元璋所用。

被释放后的纳哈出,继续领兵打仗,并没有因为被俘而受到惩罚。

这时的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无人可用,只能继续用纳哈出这个败兵之将。纳哈出不仅可以继续带兵打仗,甚至还做到丞相、太尉。

投降明朝

历史记载的几场关于纳哈出的战役,基本上都是以纳哈出失败而告终。

和明朝打,他打不过明朝将领,和高丽打,他也打不过高丽将领。

1362年的时候,纳哈出率兵攻打高丽,他本自己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最后却是落荒而逃。

这高丽本是元朝的附属国,其兵力和元朝完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纳哈出还是败了给高丽将领李成桂。就在这种条件下,纳哈出本人还带领十几人和李成桂谈判。

李成桂压根就不想和纳哈出谈判,直接当场将纳哈出的副将和坐骑杀死。

而纳哈出本人也差点被李成桂俘虏,这差点就成了纳哈出人生中第二次被俘。

不过纳哈出的第二次被俘,还是留给了大明王朝。

在下属的拼死保护下,纳哈出才逃出生天。

和高丽的这一战役,以纳哈出惨败而告终。也正是这次战役,使得高丽名将李成桂一战封神。

而纳哈出本人,好像并没有觉得输给高丽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甚至还恭维起了李成桂,说他“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

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纳哈出带兵打仗的能力并没有继承其先祖木华黎的神武。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元朝的皇帝和大臣们,也被赶回了他们的老家。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朝皇室在漠北建立了北元政权,企图和明朝相对立。

纳哈出作为北元的太尉,奉命驻兵开元金山。

据说开元金山有守军二十余万人,但是在纳哈出的带领下,最后还是全部投降了明朝。

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明朝大将冯胜带兵攻打开元金山。

这次纳哈出在战场上遇到的是蓝玉,他更是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只能乞降。

朱元璋派出的阵容是冯胜为主将,蓝玉为副将。

纳哈出虽说有二十万大军,但是和明军比起来,真的是毫无胜算。

纳哈出知道自己的水平,也是没有办法和蓝玉这样的将领相比较的。

两军几次交手,都是以北元军队失败而告终。

朱元璋此时派兵出征金山也不是为了将这二十万大军斩杀殆尽的,而是想让这些北元人归降大明。

在攻打金山的同时,又派乃刺吾去劝降纳哈出。

这乃刺吾本来也是元朝的著名将领,后来投降了明朝,派出这样的人劝降,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

纳哈出其实早就想投降了,奈何又放不下面子,这次刚好是一次投降明朝的好机会。

三十二年前,纳哈出誓死不降,决心效忠元朝。

可如今却乖乖投降于明朝,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其一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加懂得审时度势,也不会去做无谓的抗争、无谓的牺牲。

其二可能是纳哈出彻底对元朝绝望了,倒还不如报效明朝,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在纳哈出投降明朝的时候,还和蓝玉闹出了不愉快。

蓝玉带兵打仗的能力绝对是没得说,但是他的性格太过于嚣张跋扈。

纳哈出参加明朝举行的和谈仪式,本来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讨论归降明朝之后的事情。

可蓝玉却把自己的衣服丢给纳哈出,让纳哈出披上,这一举动,无疑让纳哈出感到十分的羞辱。

他当即拒绝了蓝玉的这一无理要求,可蓝玉却喋喋不休地让纳哈出穿自己的衣服。

这时纳哈出也生气了,就和蓝玉说:“只要将军把这杯酒喝了,我就穿上这衣服。”

蓝玉则说:“你先穿,我再喝。”

这两人就这样相持不下,谁也不肯退步。

这时蓝玉的外甥,常遇春之子常茂也是热血青年一个,竟然拿刀砍纳哈出,属实把当场的各位将军都惊住了。

眼看和谈是谈不下去了,最后还是大将军冯胜出面解决了此事。

投降后的纳哈出,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诚意,主动请缨出战云南。

但令人惋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到云南,就中途旧疾复发,不幸离世。

朱元璋听闻纳哈出去世,也是伤心不已,算起来他们也算是老朋友了。

这是纳哈出归降的第二年,还没来得及为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效力,就一命呜呼了。

这说来也是有几分意思,纳哈出和蓝玉如此剑拔弩张,可谓是仇人。

可纳哈出的大儿子察罕却一直追随蓝玉,甚至在蓝玉被朱元璋灭族之时,察罕还作为同党一起被砍头了。

纳哈出的小儿子,因为害怕自己会受到蓝玉案的牵连,立马辞官隐居于民间。

木华黎一代战胜的后代,也就此销声匿迹。

三:朱元璋打败元朝真的厉害吗 四大韩国全部灭亡

  而朱元障的江南政权依然处于元军的包围之中,应天府危机四伏, 城中之人惶惶不可终日,文武官员有的主张逃跑,有的主张开门投降,也有的主张分兵抗敌。谋士朱升向朱元璋献上了一计,仅有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便是要 加强军事防御建设,稳固后方;“广积粮”便是发展生产,加强经济实力,以应付长期的战争; “缓称王”便是要朱元璋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急于称王,以免树大招风,而成为众矢之的。

四:朱元璋打败了元朝的谁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

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太祖当年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做过流氓、最后做了皇上。而就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开了一个历史先河——制定了当时历史上罕见的一条政策——“民抓官”。

就是那个严谨管理下乡扰民祸害群众、允许百姓检举捉拿扰民官吏的政策。当时因为这个更是掀起了一阵狂风暴雨,但是不幸的是,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回应,老百姓依然胆小的苟活在草菅人命的官吏欺压下。

可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毁灭,终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个拥有鸿鹄之志的农民,在官僚的剥削下,他终于高举了太祖“民抓官”的大旗,率领着自己的弟弟和三个外甥,一起捆绑了一个大贪官顾英,随后连夜将其送到京城,告了御状。

话说当时太祖一听有此事儿,高兴的连饭都不吃了,连忙把他们都招上大殿,自己亲自审理了这个案子。

结果显而易见,贪官被关押进大牢听候发落,而这个勇敢的农民和他的儿子外甥也得到了丰厚的奖励——20锭银子(1万元)、每人个赏赐两件丝绸的衣服(当时登记制度很严格,一般人是不能穿丝绸的,有钱也不行)、

甚至还免去了他们“杂泛差役三年”(就是不用给政府免费打杂,也不用当兵了)、最好的就是最后一个,太祖亲自开了一个表彰大会表彰他们,让全国上下的人们都以此为楷模,向他们学习。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初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起兵,自十六年(1356年)攻克集庆(今南京),尔后即吴王位,建百官,初步建立江南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占领湖广、江西等地的陈友谅、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为北上灭元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

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朱元璋军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寿光、临淄、高苑等地。山东诸州县尽为朱元璋军所有。

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四月,其北伐军队完全夺取中原,七月又克通州,元顺帝只得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灭亡。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

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此时元朝还有三枝力量:元朝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方面;

北元朝末代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余万众据守辽东;

元朝梁王直接管辖之下的云南还有十余万军队,策应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

此外,北元与东面的高丽、西面的畏兀儿地区仍旧保持着政治经济的联系。1368年明军占领山西,1369年明军北伐攻占上都,1371年,元朝辽东军部分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

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明朝,明朝占领东北地区。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此时退守北部蒙古贵族,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

明太祖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命明军发动第六次北伐,击溃元军,此时北元国势大衰。

1388年天元帝及长子被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1402年坤帖木儿被杀后国号由北元改为为鞑靼,并继续着他们的统治。

在以后的200多年里,这个蒙古帝国鞑靼一直跟明朝相互争斗,谁都没有灭了对方。

朱元璋,汉族,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8日),《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泗州即现在的盱眙。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

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西蜀南充(今四川省南充市),源自廖姓元朝中统年间改朱姓。(明朝亡国后,部分宗室改回廖姓逃往四川南充)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史料记载,朱元璋祖父朱初一当年在句容淘金,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压榨,后来就举家迁徙到淮河边上,也就是现在的盱眙县。

朱初一死后就葬在了盱眙,也就是现在明祖陵这个地方。朱五四在其父死后,与怀孕的妻子在盱眙太平乡的二郎庙附近,生下了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占领濠州(凤阳的前身),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并以此为据点。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蒙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了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的统治之下。

明前期,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国力发展迅速,到明成祖时期,国力强盛,威服四方,是为永乐盛世。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与明代宗时期,虽经土木堡之变,但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其后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稳。明武宗即位后荒淫并沉溺游乐,最终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后,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明世宗中后期,任用胡宗宪、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倭患。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平定内乱,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鲜王朝的梦想。然而因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乱,史称万历怠政。明熹宗时,魏忠贤阉党虽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才废除宦官专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

明朝的领土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地河流域,后改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改为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满洲、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成祖时期甚至短暂征服并统治安南(今越南北部)[1]。

明朝是继汉唐盛世后又一个兴盛的中原王朝,也曾是手工业、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在清朝官修史书《明史》中甚至认为洪武、永乐在位时期“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然而由于明朝皇权过度集中,常发生皇帝昏庸不理政事,或是由宦官行使大权的陋习。

历史上推翻元朝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1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