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墓?郭沫若挖了几个墓

2023-01-07 21:17:59 577 0
奇闻观察室

一、郭沫若为什么要掘定陵?

优质答案1:

定陵,建于公元1584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墓?郭沫若挖了几个墓

其墓葬定陵是明代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1956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就有考古界人士向中央提出了开采帝王陵墓的请求。

一开始,他们想要开采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据说由于当时根本找不到长陵的入口,转而放弃,选择了开掘定陵。

定陵不仅修建年份晚于长陵,而且地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修复起来也更为方便。中国著名的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张苏、吴晗、沈雁冰等人都参与了此次开掘的全过程。

定陵在历史上一共被破坏过三次,其中第三次就是郭沫若决定的考古挖掘,这对于定陵来说,是最为致命的。

第一次破坏,明朝末年李自成的焚烧。明朝末年,百姓流离失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昌平,也就是十三陵所在地的。

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对明朝皇室十分痛恨,就一把火烧了三座明帝陵墓,但只烧了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并没有被破坏。

第二次破坏是多尔衮的复仇。明朝末年,统治者听信 “龙脉”一说,破坏了金朝皇帝陵寝,以此断了女真族的“龙脉”。

所以清军入关时,多尔衮为了报复,就命人拆掉了定陵的部分地上建筑以及陵墓前的碑亭。这引起明朝士大夫的强烈抵触,清军发现这样做,不利于他们坐稳中原。于是重新修葺十三陵,还把明思宗厚葬了。

第三次破坏,也是最大的一次破坏。1956年挖掘定陵,地宫以及陵墓内所陪葬的文物全都遭到毁坏。如果说之前的破坏只是浮于外表,那这次的挖掘就是直刺心脏。

在挖定陵前,考古专家就争论不休,一方觉得要挖,一方又觉得不能挖,最后,在郭沫若的坚持下,决定开挖。

一开始是准备挖长陵,但由于长陵地势复杂,不利于考古,郭沫若转挖定陵。作为皇帝的陵寝,定陵设计十分巧妙,光入口就找了一年多。

期间也遇到不少阻碍,很多人都劝郭沫若别挖了,但郭沫若十分坚定,表示一定要挖。1958年,郭沫若成功挖掘定陵,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落后,这场挖掘给定陵带来了巨大损失,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灾难。

在开棺的时候,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尸体呈腐烂状,但是全身骨架完好。要知道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有传言说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他吸食鸦片,最终导致体弱多病,无法上朝。

但是,光凭史料记载是无法证实这件事情的,如果我们有万历皇帝的尸体,再根据今天的技术,化验一下便可知晓结果。

然而,由于当时的人们实在是太过缺乏这方面的保护经验,一把火把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尸骨烧得干干净净。就连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也被扔到野外,让农民劈了当家具。

郭沫若作为当时国内著名的文学家,他难道不知道挖掘未被盗的陵墓会带来多大损失吗?那他究竟为何一直坚持挖掘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郭沫若的好友吴晗,吴晗是著名的明史学家,对明史的研究十分痴迷,郭沫若本人对明史也有所涉猎。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墓,吴晗认为《永乐大典》应该在长陵,所以一直建议挖掘长陵。如果能找到失传的《永乐大典》,那对明朝历史文化的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吴晗的建议下,郭沫若也同意挖掘长陵,只是后来遇到困难才转挖定陵。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发掘经验,为日后打开长陵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搞清楚明代帝陵的规制,在明史研究上再添一笔辉煌。

事实上,定陵共出土了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各类器物三千余件,这确实让众人对明代墓葬有了深入了解。

但由于实在是太缺乏这方面的考古经历,最终酿成了巨大的悲剧:丝织品保护不善,尽数氧化;万历皇帝和两任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椁被放在野外,最后不知所踪;一些重要史料出土后,逐渐风化,连保存都来不及……

当然,郭沫若挖掘明朝皇帝的陵墓,除了想找到《永乐大典》,据民间传说,还有一个原因。

相传,朱元璋最初只是一个乞丐,后来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才渐渐崭露头角。郭子兴还把女儿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朱元璋。

郭子兴死后,二儿子郭天叙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三儿子郭天爵也被委以重任,战功赫赫的朱元璋反而屈居人下。当时,元朝猛将陈埜先被擒,于是诈降,朱元璋早知他是假投降,就假意放其回到元军大营,约好里应外合。

郭天叙得知陈埜先被放走了,害怕朱元璋抢先打下南京,威望更高,就和手下一起进攻南京,还命朱元璋镇守后方,结果中计战死。

郭天叙死后,郭天爵意欲报仇,密谋刺杀朱元璋,事情败露后被杀。就这样郭子兴的军队全部归属朱元璋,朱元璋也靠此打下江山。

但朱元璋没想到,郭子兴还有一个小妾李氏,一直隐居在定远县,李氏育有一子,名为郭老舍,据重庆双凤桥《郭氏族谱 》记载,郭沫若为滁阳王郭子兴后裔。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传说,大概率只是无稽之谈。

定陵挖掘后,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先生十分痛心,立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刻停止对帝王陵墓的发掘。此后国家也定下了考古界的一大铁律,从此决不允许再轻易开挖帝陵。

现在不少人对考古有误解,把考古等同于盗墓,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考古都是抢救性发掘,如果一个墓葬没有遭到破坏,或者露出地面的话,考古学家不会主动去开挖,挖掘那些被发现的陵墓,更多的是为了保护文物。

优质答案2:

郭沫若是想拿定陵练手,他真正的目的是长陵,只不过因为一点意外,才导致定陵躺枪了,而随着定陵挖掘带来的惨痛后果,周总理后来直接拒绝了郭沫若挖长陵的建议,所以只有定陵被郭沫若挖掘了。

那郭沫若为什么要挖长陵呢?因为郭沫若认为长陵里面有《永乐大典》,而郭沫若研究的一项内容就是古文字和古文学,随着他的研究到达瓶颈,他就把主意瞄准了躺在地下的封建帝王们。

那一个文人怎么会有这种疯狂的念头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这位号称“才子加流氓”的郭沫若与帝王陵墓的那点事。

郭沫若是一个著名的文人,翻开他的资料,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后面跟着一大堆介绍。可以说,郭沫若的文学造诣非常高,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却更加丰富,这也是很多人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的原因,甚至鲁迅先生都曾评价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而郭沫若目前之所以饱受争议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曾力推挖掘帝王陵墓,并在成功挖掘定陵之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句话放在郭沫若身上非常恰当,作为文人,喜欢历史本无可厚非,但是郭沫若的喜欢却跟别人不一样。

别的历史研究者,都是从现存的资料中,发掘历史背后的真相,但郭沫若却想要另辟蹊径,他要更直观地审视历史,拿到第一手准确资料。

那怎么才能直观地审视历史呢?如果真有穿越的方法,我相信郭沫若一定会第一个去尝试,因为那是最直观地看历史的方法,但很明显直到目前为止人们并没有研究出穿越的方法。

可郭沫若想要无限接近历史的疯狂念头却挥之不去,这种念头在他中晚年时更是无比强烈,于是他疯狂地撰写各种关于挖掘帝王陵墓建议的报告。

由于当时郭沫若在文学界、历史界的影响非常大,属于权威性的人物,所以在他的力推下,很多人也加入了申请挖掘帝王陵墓的大军。

郭沫若最开始想要挖掘的是秦始皇的陵墓和武则天的陵墓,因为在郭沫若看来,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武则天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他俩的影响非常大,身上隐藏的秘密与疑团也非常多,如果把秦始皇和武则天的陵墓挖掘了,一定能有新的发现。

特别是武则天的乾陵,一直有传言乾陵中藏有《兰亭集序》的真迹,这可让好奇心极重的郭沫若痒痒得不行,但是他的这个疯狂想法一直没有获得批准。

于是郭沫若又把目光放在了朱棣的长陵上,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说,郭沫若认为长陵中藏有《永乐大典》正本,于是他就不断号召当时的文人、历史学者撰写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不断阐述挖掘长陵的好处,并且不断鼓吹说,挖掘后不但可以让很多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还能还原诸多历史细节等等,反正就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鉴于当时很多历史文化名人联名要求挖掘长陵,加上之前没有挖掘帝王陵墓的先例,也就不知道挖掘帝王陵墓带来的损失,所以政府就批准了这一行为。

郭沫若在得到批复之后,立即组织成立了一个饱受后人争议的“长陵发掘委员会”,自此挖掘长陵的工作就正式提上日程,但我们知道后来挖的是定陵,为什么没挖长陵呢?

因为,当这些人在挖掘长陵过程中,耗费了足足一个星期,也没找到长陵地宫的位置,连“门”都找不到,还谈什么挖掘?

可是上级已经批准了,如果就这么放弃,似乎又非常可惜,于是郭沫若就和大量专家在一起商讨对策,最终大家一致认为,长陵修建的非常庞大,肯定不好挖,众人又没有挖掘帝王陵墓的经验。

因此,应该先找一个小一点的陵墓练练手,于是众人就把目光投向了万历皇帝的定陵,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万历皇帝的定陵呢?

因为,众人一致认为,万历皇帝当了48年皇帝,在万历皇帝身上肯定有很多秘密,因此从他的陵墓中应该能找到很多历史资料,话说万历皇帝也够倒霉的,他绝想不到自己的坟被挖了竟然是这么个理由。

不过说是练手,其实定陵也没那么好挖,从1956年5月开始挖掘定陵,足足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挖掘人员才找到地宫入口。

找到地宫入口后,其他工作相对就要简单很多,很快众人就把定陵的地宫打开了,进入地宫后,果然不负众望,里面有着大量的奇珍异宝。

可就在众人还没来得及高兴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大量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字画、古籍瞬间变黑,很快就在众人的注视下灰飞烟灭了。

原来,由于地宫的打开,大量空气进入地宫,破坏了几百年来地宫内的独特环境,导致丝织品、字画、古籍等被快速氧化,彻底损毁。

可以说,这里面的原因,既是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更是负责挖掘人员的经验缺失导致的,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起人为制造的悲剧。

定陵的挖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但惨痛的损失并不足以弥补考古发现,人们也终于意识到,挖掘帝王陵墓所带来的问题。

于是,又有很多人撰写报告,要求停止挖掘长陵,以及一切帝王陵墓,由于这次挖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所以郭沫若也不吱声了。

大家原以为,郭沫若是在反思自己,可谁也没想到,郭沫若对长陵依旧耿耿于怀,等到这件事情彻底平息后,郭沫若又开始打起了长陵的主意,由此可见郭沫若是非常执着的。

那是1965年,距挖掘定陵已经过去了近10年,郭沫若又撰写报告申请挖掘长陵,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支持他了,周总理甚至毫不留情面的对郭沫若说:“十年之内不准开挖帝王墓,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

至此,郭沫若对挖掘帝王陵墓近乎疯狂地执着念头,才被彻底阻止住,自此我国再也没有主动挖掘任何帝王陵墓,定陵也就成了我国唯一一座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

今天,明十三陵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当我们到达那里后,可以进入被挖掘后的定陵地宫之中,虽然我们感叹定陵地宫的宏伟壮丽,但定陵挖掘的背后实在有着太大的损失。

所以,政府决定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是非常正确的,希望在挖掘条件成熟之前,不要再出现像郭沫若这样疯狂执着的人。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喜欢挖掘帝王陵墓的郭沫若?欢迎留言讨论!

二、据说真正的“九层妖塔”只挖了两层就停止了,这是为什么?

优质答案1:

喜欢看到盗墓题材小说的网友们对九层妖塔一定非常熟悉,这确实是来源于真实的吐蕃贵族墓葬——位于都兰血渭草场的血渭一号大墓。这座墓被当地人称为妖魔洞,里面除了金银珠宝还有许多凶恶的妖魔,后来是格萨尔王的到来,才将这里的妖魔给镇压。血渭一号大墓附近还有大大小小200个墓穴,从清朝开始就是盗墓者最为青睐的去处,马步芳就曾经派人将一座大墓挖了个底朝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盗墓者开始使用炸药轰炸这些墓葬群,1998年,甚至有人用推土机盗墓。1999年,出于对墓葬群的抢救,考古学家开始对当地的四个中大型墓葬进行挖掘保护。九层妖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重见天日。

血渭一号大墓依靠着两座山,墓本身就是一个高达30米的土堆,被称为高原金字塔。之所以被称为“塔”,因为建造者每用砂石泥土夯实一层,就会用一层巨大的柏木横穿平铺,每一层大约1米左右高度,一层层向上堆砌,就像建塔一般。而墓室就位于11.5米深的封土中心。

我们都知道柏木是非常珍惜的木材,成材十分不易,也极不容易腐坏。一号大幕之中的上千根柏木最大的半径有30cm,最小的也有8cm,基本上都是上百年的古柏木,对于古代游牧民族来说,能收集到这么多的柏木是十分不易的。

考古专家根据对热水墓葬之中人骨DNA的研究,最终推算这大约是8世纪中期的吐蕃贵族的墓葬群。一部分专家认为一号大墓是吐谷浑邦国国王的墓葬,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吐蕃派驻吐谷浑的高级官员的墓葬。但是因为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不能确认墓葬主人的准确身份。

和其他的吐蕃墓葬十分相似,一号大墓前也有专门的动物殉葬坑,就单单是完整的马匹骨骼就有87匹,还有牛羊等其他陪葬物。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些牲口是相当贵重的财产,另外出土的文物还有丝绸、镀金舍利银器、镶绿松石金带饰……考古学家认为一号大墓是青海地区现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高的吐蕃墓葬。

至今,考古学家只清理了一号大墓的最上面两层,因为一片是盗墓破坏最为严重的。虽然频频被盗,但是考古学家还是挖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发掘完两层之后,出于对下面几层文物的保护,考古学家没有主动去挖掘,这也给盗墓贼留下了空子。2013年,一队12个人组成的盗墓团伙进入了墓葬,一晚上就挖出了不少文物。2017年,被通缉的盗墓贼首刘三勋投案自首。除了这伙人之外,一号大墓还被盗了许多次。

有人说考古学家因为一号大墓之中的诡异事件而停止了挖掘,若是果真如此,这些半夜盗墓贼也活不到自首了。

优质答案2:

三年前,九层妖塔差点在这次浩劫中毁于一旦,那是2016年11月的一天晚上,5名神色慌张的男子,早就已经秘密组织策划好了这期活动,他们都是妥妥的本地人,九层妖塔的传说故事,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这里格外恐怖,反而激发了内心想要发大财欲望。

这5人当中,最年长的有62岁,由于早年对风水、古墓葬颇有研究,所以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5个人乘坐着一辆小货车,慢慢的驶向目的地,九层妖塔。

胆大心狠的5个人,对于外界九层妖塔的传闻置之不理,反而对九层妖塔里面有金银财宝的信息深信不疑,当然他们也并非贸然前行,此次盗墓活动是最有收获的一晚,之前已经进行过数次踩点考察了,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好歹最终摸清楚了九层妖塔周边的宝物所在,5个人最终将车停在了离墓葬不远的地方,分工也相当明确,一个人负责放哨,两个人到墓葬中挖土,取宝,还有两个人负责在洞口接应,运送土壤和宝物。

5个人忙活了好一大阵,最终在距离挖掘地9米的地方,挖到了一个小碗以及一些金属碎片,甚至于还有一个铜制的油灯,考虑到时间也差不多了,而且一行人都累的不行了,所以就暂时放缓了行动计划,同时决定封锁洞口,改日再来。

回到家之后,5个人就开始对挖到的宝物进行了清洗,那个金属小碗颜色发黑呈六边形,同时找到的金属碎片,清洗干净后,也金光灿灿,上面还有些许花纹,关于那个铜制的油灯,由于保存不当,出土就化为飞尘了,最终也没有撑到出手的那一刻,几个人清理战果之后,就积极联系买主,最终以22万元的价格,出手了手上的脏物。

一年后,那些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准备再干一票大的,由于上次的经验,显然干起事来都比较轻车熟路,只不过从上次也得到了一定的教训,就是人太少了,他们决定扩充人员,几个人都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一个相对专业的人士,此人不仅曾经跟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古墓的挖掘工作,而且他还有相关方面的人脉资源,找几个人也是轻轻松松,甚至于为了让这项工作更加顺利进行,居然还找了个投资人,负责前期的花销问题。

最终一行8、9人,浩浩荡荡上了山,到达目的地,只不过这次的几个人就没有像上次那样,都是老乡的情况下齐心协力了,上次同行的5人都是老乡,沟通和利益分配问题都不大,但就是因为这次为了补充人手,后面找的有外省人员,双方之间终究还是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几个人在第1次行动过程当中,持续了4天,但是一无所获,而且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投资人拿了1万元,专门是给守墓人打点的经费,但是没想到就在转交的过程中,这1万块钱就已经被人瓜分完一半了,连续4天一无所获,众人都难免有点脾气,但是他们依旧不死心,决定找更专业的人士来做,所以在征求当地盗墓者的意见之后,几个人又找了更加专业的成员。

这次的准备就比较充分了,专门过来增援的三名高手,都是曾经有过现场实践经验的,其中一人还是在墓地当中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所以这次的行动就相当有收获了,只不过同样是1万元的打点费,又被当地的几个成员克扣了一半,或许也是为了有更大的回报,都没有计较什么,两天时间,在墓室被打通之后,他们终于挖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挖掘了646件文物,一级文物有16件,二级文物也有77件,后来为了集中处理这批宝物,他们甚至一度将价格喊到了1.8个亿,如此高调行事,最终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就在这批宝物以8,000万元最终敲定的时候,即将出手之时,众多线索都被警方掌握,最终成功落入法网。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血渭1号墓,才得以吸引大量的目光,这座墓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九层妖塔真实版,只不过这座墓葬,除了诡异的传奇故事,也有很深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正是因为如此,屡次遭到盗墓贼的觊觎。

真实版的九层妖塔,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墓葬结构,不同于我国其他各个地方出土的墓葬,九层妖塔,实际上是一座能够代表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座墓葬,规格相当之高,但是迄今为止,也不知道他的墓主人究竟是谁。

当然墓主人的身份至今没有办法搞清楚,也就是因为仅仅挖掘了两层,关于九层妖塔真正的秘密还要等全部发掘结束,或许有人就会说了,赶快挖不就好了?其实墓葬的发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还记得当时几个盗墓贼挖出的那只铜制油灯吗?

都是油灯在挖出后没多久就风化消失了,这也反映出了当今考古工作中一个技术难题,那就是正常的考古发掘工作都需要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慢慢清理,但是这样的清理方式,难免会导致,墓室内的文物,直接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内外不一致的气体环境,而且温度湿度也截然不同,会加快许多文物的腐蚀,也就只能在刚刚出土的那一刻一睹文物的风采,时间一长就很难恢复原来的样子,失去光泽不说,甚至于会变脆弱,许多丝织品甚至会直接消失,既然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对于人物最好的保护就是暂时先让他们留在地下,等到有朝一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再发掘也不迟。

当然关于九层妖塔只挖两层的解释,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版的。

吐谷浑国原先人死了都会埋葬在九层妖塔所在的地方,随着这里坟墓的增多,逐渐也聚集了诡异的气氛,所以也就招致大量形色各异的妖魔鬼怪在此地聚集,吐谷浑国王为了让死去的先祖们能够安息,就派兵大举进攻九层妖塔,处置那些妖魔鬼怪,最后成功将其战胜,这里也相当于那些妖魔鬼怪的坟墓。

当然还有时间比较靠近的传说故事,那就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西北王的马步芳,就挑战过九层妖塔,众多全副武装的士兵,浩浩荡荡的开始挖掘,尽管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石头沙土,但是那么多人挖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多少收获,甚至让他们一度怀疑,这里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保护着?随着挖掘工作继续进行,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宝物,足足拉了好多车,后来还想要继续挖掘的时候,古墓下面传来了众多诡异的声响,使得当时的官兵们动是吓得就跑。

当然上面的例子,仅仅只能听当做传闻,具体的真假还是要见仁见智。当然也有当地的居民说,经常会在九层妖塔周围听见,难以描述的诡异声音,甚至会有人在这里神秘的消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面前,也只能听听罢了。关于九层妖塔,你怎么看呢?

三、请问秦皇陵不开发是出于保护还是技术原因,或是对祖先的尊重呢?

优质答案1: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宮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庠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秦始皇,这个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其一生可以说惊天动地。然而执政的后期贪图享乐,追求长生,哪怕是死了也想着在地底世界继续享乐,所以他继位初就开始征兆民力修秦陵,直到秦二世才修好,规模之大,可谓举世仅有。

1974年,一个农民无意间发现秦陵地宫的外围排水口,继而考古队进行挖掘,秦兵马俑至此出现在世界面前,震惊全球。在地里沉寂了两千多年的秦皇陵,终于重现人间。这问题就来了,仅仅是秦兵马俑就震惊世界,那秦皇陵全部挖掘出来岂不是要逆天?

秦皇陵

不是不想挖,而是挖不了的秦皇陵

从1974年挖到秦兵俑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很多人会觉得应该加紧挖掘开发,以让秦朝文物受到专业的保护。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是国家不想开发,而是确实没有能力和技术支持去开发。

开发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这是不继续开发的根本原因。

秦皇陵总共占地五十六点几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就是十多二十个故宫那么大,这么大的地宫,环境又怎么样呢?本文开篇提到,地宫里机巧机关遍布,而且灌满水银,经过两千多年这些机关是否完好不知道,光这遍布的水银就足以毒死任何进入的人。

秦陵结构图

其次,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地质运动,地宫地质环境脆弱。从秦陵建成到现今已是两千多年过去,虽不至于沧海桑田,但两千年的时间地宫的地质环境肯定变化,是否有塌陷可能?是否有地下泉涌可能?这些没有明确前,都不敢贸然开发。

最后,财政和考古技术不支持。我国虽然经济建设已经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处于小康目标的关键状态,开发这么大的考古工程所需要的费用是目前国家所不能承担的。至于技术,我国目前的考古技术还无法做到将秦皇陵完整开发而不受损坏。因为文物处于一个地底无氧的环境,一旦开挖出来却没有及时的保护起来就会瞬间氧化,兵马俑就是先例。兵马俑从挖出到现在,修复完善的也仅是一小部分而已。

兵马俑的修复

结语

始皇帝的陵墓目前不是不想开挖,根本原因是技术达不到。就让这千古一帝,在他的陵墓里再享受吧。

优质答案2:

这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古文化的保护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7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