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是夏太后什么人?夏太后和宣太后

2023-01-10 19:56:38 577 0
奇闻观察室

宣太后是夏太后什么人,秦昭襄王不敢得罪她,所以她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秦国的政局。在这种情况下,芈八子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后事了。她先是联合义义渠王在骊山一带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陵墓,然后又派人去请魏冉前来主持葬礼。魏冉一听,立马答应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一幕。在葬礼上上,秦昭襄王命令将所有的尸体集中在一起,然后用车拉着送到咸阳。

一、秦朝太后列表?

宣太后芈八子,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太后赵姬

宣太后是夏太后什么人?夏太后和宣太后

二、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庙号为宣宗的都有谁?

优质答案1:

谢邀。

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以上是谥法对宣字的解释。谥是子议父,臣议君。因此历代帝王之谥,大约都是溢美之词。但是,用字的不同,还是多少能看出对人物的评价来。暗喻褒贬也是儒家常用的手法。比如神字,表面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是有贬损之意。通俗的说,不就是神神叨叨的,才谓之神吗?

关于宣宗,最著名的应该有四位分别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唐宣宗李枕;汉宣帝刘询。

《汉书》对汉宣帝的评价中有:功光祖宗,业垂后世,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其意思大概是说,汉宣帝能把祖宗的事业发扬光大。

《旧唐书》对唐宣宗的评价是:“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这是把唐宣宗与汉代的文帝和景帝相比。

《明史》对明宣宗的评价是: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这个评价,也是很高的。

综合三位宣宗的评价,大体可以看出,宣宗是守成之主,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宣宗是能够守住祖业,使之发扬光大的人。

《清史稿》对清宣宗道光皇帝的评价也是不错的。但是道光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全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道光皇帝自己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拿出来。而修史者又是清代旧臣,只能把责任怪到臣子的身上。所谓君是明君,臣非能臣。不过是为道光脸上抹粉而已。一个宣字,道光大约未必配得上。这段评论是这样的: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

除了上面几位外,还有以下几个如宣相关的帝王。

金代,金宣宗完颜珣。

辽代,辽宣宗耶律淳。由于耶律淳是在金国攻破辽都后,自立为皇帝的,在他死后。称号被天祚帝取消。所以,历代帝王表上没有他的名字。

北周,周宣帝宇文赟。

南朝,陈宣帝陈顼。

还有两个有宣的: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魏,宣武帝元恪。

还有一个死后追封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在他孙子司马炎称帝后,被追封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优质答案2:

唐宣宗李忱,846年 - 859年在位

高丽宣宗王运,1083年 - 1094年在位

辽宣宗耶律淳,1122年在位

金宣宗完颜珣,1213年 - 1223年在位

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 - 1435年在位

莫宣宗莫福源,1547年 - 1561年在位 这个指的是越南北部莫氏王朝的皇帝

朝鲜宣宗李昖,1567年 - 1608年在位

清宣宗旻宁

三、芈启为什么叛秦?

优质答案1:

按照《大秦赋》的说法,因为芈启负责在郢陈与楚国贵族们联络,给秦军做内应,创造最有利于攻楚的条件。楚国贵族们的要求是分封,这样即使推翻了楚王,对这些贵族们来说,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但嬴政对于分封一事,向来反对,搞得芈启两头为难。

后来楚国贵族们知道嬴政根本没有分封的意思,就转向支持楚国,为了搞掉在郢陈的昌平君芈启,放火烧了秦军的军粮,秦法严苛,回咸阳很可能会被处死或者重罚,就这样一下子把芈启弄进了圈套里,芈启只好反叛,但却连累了还在咸阳的楚系众人。

其实这个说法仔细想想,还是挺站得住脚的,当时秦国已经灭掉了三晋,燕国丢了都城,被赶到辽东苟延残喘,赵国的公子嘉逃到代地,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昌平君作为秦国重臣,对这些事情自然知晓,作为楚国公子,他更明白楚国的乱象,就算有对楚国的感念,但已经无力回天了,即使消灭了第一次伐楚李信的20万大军,秦国依然有力量再次开启灭楚之战,所以,昌平君的反叛,被裹挟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了

优质答案2:

芈启是谁,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但实际上芈启在各个方面都不逊于和他同一时代的赢政(秦始皇),这位留着两国帝王血脉的人最终却是自杀身亡,不能说他无能。只能说他失败了,芈启。昌平君,父亲是楚考烈王之子 ,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两个最强大的国家都是他的母国,他不仅仅是秦国的丞相,还是末代楚王,从血脉上说他的秦始皇的表叔。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以及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也是也楚国名义起义,这些都实际上都透露出一个问题,战国时期,秦楚关系莫逆而且数代联姻,从芈月开始,楚国的公主基本上就“霸占”秦国的后宫。楚国的华阳夫人不生养,这才有秦异人和秦始皇这一脉的机会,如果华阳夫人自己能生儿子,秦国的后宫还是楚国的天下,楚国外戚为何要控制秦始皇的原因,为了楚国的安全,他们也必须扶持一一个有楚国血统的当秦王。这也是后来为何秦始皇的皇后不为人知的原因,因为秦始皇的皇后也是楚国人。

现在应该说,昌平君芈启谋反是临时起意而非蓄谋已久,芈启为何造反,很简单,就是为了楚国,芈启反秦只因为他是楚国人,虽然他生在秦国,长在秦国,也在秦国高官厚禄,外孙是秦国太子,但骨子里认为自己是楚国人。不想看到自己的母国被秦所灭,所以造秦国的反,与打败仗犯死罪无关。要知道芈启自己身为秦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他的女儿芈华深受秦王嬴政宠爱,他的外孙扶苏,是嬴政的嫡长子,未来的秦王。芈启的造反就在于一点他要挽救他的母国,他的楚国。也正是由于他的背叛,勾结楚国大将项燕,制定了楚军偷袭包围秦军的计划,导致李信和蒙恬大败而归,二十万秦军锐士全军覆没。打败仗不可怕,但“私同外国”就不应该了,也就此之后,秦始皇再也不信任楚人,这也是后来扶苏被搁置的一个原因。秦始皇传位给胡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再也不允许芈氏一族再次成为外戚。

看上去是因为项燕和景涵制造了军粮事件,芈启如果不反,他可以选择自杀,或者战后返秦,返秦后不一定会死,毕竟是嬴政老丈人。但他这一脉肯定是完了,还有一点就是华阳太后已经死了,他的靠山没有了。既然如此,还不造反,这样的人是不会作普通人的。叛秦之后,在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被俘。芈启被楚将项燕拥为楚王。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的背景,他是没有资格当楚王的。也是由于芈启叛乱,导致秦始皇对外戚和后宫干政十分警惕,他不希望在他死后,再出现一个华阳和赵姬。

因此在秦始皇主政的时候,外戚里的韩国外戚:夏太后去世,成蛟降赵,后死。赵国外戚,嫪毐之乱,赵姬吕不韦被追究责任赶出咸阳,后被逼死。楚国外戚:华阳太后去世,昌平君芈启倒戈楚国,留在秦国的楚系都被诛灭。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秦国宗室无任何抵抗。这不得不说是秦始皇埋下的种子。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和点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7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